第5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德妃隨行熱河,十三,十四同行。

  一路隨行的還有幾個小點的皇子,十五皇子,十六皇子,也就是密嬪王氏所出的胤偶和胤祿,密嬪一同隨行。

  此次去承德,有機會見到博爾濟吉特氏阿巴亥,十阿哥自然是跟著去了。

  較大的皇子裡面因為胤祉剃頭一事,康熙罰他閉門思過,不孝在康熙眼裡是重罪,何況這個人還是自己的兒子。

  便是無心之失,也是要罰的。

  太子和胤褆兩人在過年的時候就解禁了。

  只是,康熙對太子失望,把胤褆留在京城,讓太子負責五台山行宮一事。

  那行宮之前是胤禛和胤禩負責,到一半的時候停工了。

  胤禩忙著手裡得罪人的事,一年的時間都還在繼續沒有完成。

  胤禛手裡也不少事情,這行宮就交給太子了。

  康熙帶著後面五皇子胤祺,七皇子胤佑,九皇子胤禟和胤俄,加上幾個小的走了。

  而胤禛走不開,自請沒有去。

  所以,此次就是胤褆和胤禛負責京城的一切事物。

  京城裡不會因為康熙走了就會怎麼樣,一切照常。

  康熙近幾年出門的次數遞增,往下最主要是考察民情,在木蘭,承德等地還有對草原各部落,各旗會盟。

  胤禛在京城一直忙著自己的事情,皇阿瑪離京城前,胤禛已經上奏了戴梓一事。

  戴梓當初是被南懷仁陷害冤枉才會被流放到盛京,南懷仁因為那衝天炮的緣故,覺得戴梓擋了他的路,太過高調顯眼,南懷仁妒恨戴梓,當初夥同他人陷害戴梓私通東陽的帽子。

  南懷仁早已死了,此事過了那麼久,真相查起來費力翻出來也會影響很多人。

  但是,戴梓的能力在那裡,不一定要翻案才能為國效力,還可以特赦。

  所以,胤禛奏請特赦戴梓,畢竟他的貢獻不小。

  而上次胤禛見到的洋人,已經讓人接洽。

  蘇培盛安排的人跟這那些洋人,那幾人中間其中一人瞧著身份很不簡單,其中有一位被其他人稱為王子。

  這些洋人來自英吉利,胤禛想了一下,上輩子此時的英吉利不曾出現這樣一個人,此人的身份有待查證。

  但他們倒是真的想要交涉長期合作,他們的人來一趟所耗費的時間可不短。

  這一趟一趟的,海關那裡還查的很嚴,來往的商船多有不便。

  一來一回耗時間太久,所以他們想和大清的商隊合作。

  胤禛知道他們來的目的,正中下懷,他也想要合作。

  大清如今海外的商隊少之又少,基本不願意再冒險出海,危險係數太高。

  那麼如果由朝廷出面建立一支商隊,出行的時候安排些人保護,有著朝廷出面,能使海上的海寇忌憚,而海外有合作的人接應的話,合作的同時還能互通往來消息未嘗不可。

  只是康熙顧慮良多,並沒有同意胤禛的意見。

  朝廷若是出面,其他人自然也會蜂擁而上,畢竟海外貿易利潤太高,銀子這個東西能是人瘋狂。

  有了朝廷的人開了頭,他們自然不會眼看著有錢不賺,到時候能禁止這些人出海嗎?

  若是禁止這些人,必然引起很多人的不滿,若是不禁止,這些人出海後的保障呢?

  再有,這樣一來和開海禁的區別不大,港口那裡沒有大批水軍常年駐守,哪敢放任這些船隻的來往?

  大清的水軍薄弱,船隻少,造船技術有限,會存在很多很多的問題,這不是一句話的事情。

  這些年對管理本來就鬆懈不少,沿海各地也設置海關口。

  近年來海上航行危險也擋不住人們對銀子的渴望,不少出去的人都沒有回來。

  上千餘人中不過十幾二十來人回來。

  這其中沉船死在海上的人不知道有多少,留居南洋的人也不再少數。

  船這個事情,胤禛皺眉。

  英吉利此次來往的船隻和以往的不同,來了好幾艘大船,那造船的技術可比大清好太多。

  而大清的木船雖然不差,但是,吃水淺,載貨多,速度和靈活性遠不如英吉利的船。

  可英吉利此次過來的人不少,那船身可是用的木質乃後面胤禛見過的橡木作為外殼。

  如果,他們的船隻都是這樣的,作為軍艦的話,炮彈都很難打穿,還有後來他們製造的鋼鐵船。

  台灣收復之後,大清的水師慢慢的只在海上設立炮台防禦,訓練的時候少了,已經不及大清初期的時候。

  戰船,水師這些要加強。

  讓人出去不光是為了賺錢這麼簡單,但是胤禛說的這些在康熙看來有些急於求成,但康熙聽得也是覺得有理的。

  強大的水師和無敵的戰船,大清如今是泱泱大國,有了這些掃平海外成為世界之最,康熙熱血沸騰。

  只是那水師壯大不是一兩年可成的,那造船的技術也不是你去人家國家你就能偷師回來的。

  大清也有造船大師,可要研究出那樣的船沒有充裕的時間是不成的。

  技術,時間,財力缺一不可。

  面對胤禛的這些想法,康熙私下裡支持他,讓他找人秘密讓人研究造船一事,水軍的擴建卻不好提出來了。

  太子和胤褆兩個水火不容,水師等於軍權,交給任何一會皇子,那兩人必然要鬧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