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太后不是在宮裡,可以請示太后娘娘的,兩個都病了,移開來多少會好些。”

  “也免得德妃娘娘在這裡面做些什麼,畢竟兩人的藥方差不多,很容易下手的。”

  那丫頭又說道。

  移宮的事,皇太后在也是可行的,事急從權嘛!

  萬一敏嬪出了點什麼事,可別讓娘娘難做啊!

  “太后這些年根本就不管後宮的事……”

  宜妃搖頭,太后是什麼樣的人,後宮上下誰都知道兩不沾事,寧壽宮都很少出來。

  自太皇太后薨逝之後,太后基本沒有單獨召見過命婦,后妃,就是不想沾染是非。

  如今拿著事去打擾太后,不免讓太后不喜,畢竟胤祺是養在太后膝下長大的。

  當年為了不讓胤祺送到別處嬪妃教養,宜妃主動求了太后,太后算是幫了宜妃。

  既然太后不想管後宮的事,不想沾染是非,那就做到不去打擾,還太后一個清靜。

  這裡面正說著事,突然進來一個太監慌慌張張的,宜妃正要呵斥,卻聽到他下一句話大驚失色。

  “娘娘,安嬪娘娘沒了?”

  “什麼?”

  宜妃猛地站起來,覺得很有些突然,所以才會大驚失色。

  “不是有人看著的嗎?怎麼沒了?”

  “照看的嬤嬤說是一覺醒來就走了,沒有瞧出什麼來。”

  太擦了擦頭上的汗,趕緊說道。

  “這……如何是好!”宜妃皺著眉頭說道。

  “娘娘擔心什麼?安嬪娘娘失寵多年,萬歲爺這些年都沒有關照過!”那丫頭小聲的說道。

  一個失寵的嬪妃,過得不如一個新進宮的答應,常在,根本不用擔心什麼。

  “你不明白,此時得立刻告知皇上,本宮寫封摺子讓人交到太子手裡儘快遞到皇上面前。”

  宜妃平定了一下心情,對著進來通報的太監說道。

  “是!”那太監回道。

  宜妃很快的寫了一份后妃上請的摺子,然後上了封交到了那太監的手裡。

  這個太監是宜妃的人,明面上後宮裡的事情打探都是他在跑腿。

  所以那太監接了宜妃的手裡的摺子,便很快的出了宜妃的翊坤宮。

  安嬪在宮裡面多年沒有恩寵,一直養在啟祥宮裡養著,算是幽靜吧!

  安嬪早年很是得寵,當年她們同一批人進宮,第一次大封后宮,安嬪排在首位,七嬪之首。

  第一次冊封了一批嬪位的皇妃,有安嬪、惠嬪、榮嬪、宜嬪、端嬪、僖嬪、敬嬪。

  當時安嬪為眾嬪之首,位份僅次於皇后。

  安嬪李氏,是漢軍正藍旗,總兵官剛阿泰之女,是漢將李永芳的孫女。

  李永芳原是明朝將領,後來歸降大清受到重用,還娶了饒餘郡王阿巴泰的女兒,乃撫西額附。

  所以說,安嬪李氏也算擁有滿清皇室血統,身份高貴。

  可是安嬪在七嬪之首不過呆了三四年的時間,那幾年可謂是風頭正甚。

  可也只有這幾年的時間,她卻突然瘋了,之後安嬪被幽靜,一直養在啟祥宮裡。

  可是宜妃知道當年出的事沒有那麼簡單,安嬪這個人在皇上心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

  安嬪那幾年的聖寵,宜妃等人是看在眼裡的,安嬪的死若是沒有手腳還好,若是有的話,宜妃擔心自己都逃不過責罰。

  “讓人看住那邊,不要讓那邊的人隨意走動,此時要好好的查一查。”

  “德妃病了就不用管,去榮妃那邊遞個話,晚點去太后宮裡有事商議,再去毓慶宮請了太子妃!”

  “是!”

  那宮女小聲回道,然後出去吩咐人安排事宜。

  等到交代好一切,那宮女走了進來,接著說道剛才的話題,她是宜妃身邊的大宮女,叫歡喜。

  “娘娘,這不正好,安嬪沒了,您擔心永和宮裡面有什麼,正好可以讓敏嬪娘娘搬出來。”

  “沒有那麼容易,撇開之前說的,惠妃宮裡還有個良嬪,除非萬歲爺開口才行。”

  宜妃嘆了口氣,宮裡面敏嬪和良嬪都是在東配殿住著,一個移了宮,另外一個呢?

  都是有過生育的嬪妃,不能厚此薄彼,除非現在開始修葺宮殿。

  “何況胤禟和八貝勒走得近……”

  胤禟和胤禩走的近,宜妃很頭疼,她看不上良妃,和八福晉郭絡羅氏是一樣的。

  她們心氣兒都高,只是宜妃在宮裡把心氣都收了起來罷了。

  那胤禩心思深沉,工於算計,胤禩拉攏胤禟在他身後,無非是想著郭絡羅氏一族站在胤禩身後。

  可他也不想想,郭絡羅氏為什麼站在胤禩身後?

  胤禟的身份可比他好的多,滿洲大姓,世族之家,怎麼就需要幫著別人謀算?

  可胤禟不知道怎麼回事,硬是要和胤禩走的近,私下裡勸了好多次都不聽,宜妃也很無奈。

  “這樣不是正好?娘娘不是一直擔心九爺和八爺走的近?這番讓九爺和八爺隔開不好嗎?”

  “沒有那麼容易了,胤禟之前就和八貝勒走的近,何況如今郭絡羅氏又和八貝勒有了姻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