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紅衛兵里那個高高瘦瘦的馬姑娘這麼說道,她是隊伍里說普通話最為標準流利的,對栓子他們也是挺有姐姐風範的,很照顧人。

  栓子他們就同意了。

  一行十幾個人就開始走路,半路吃乾糧,來之前栓子他們帶的乾糧吃的差不多了,現在包里那些是路上買的,到別的地方旅遊都有帶乾糧上路,特殊的小玩意還會買下來回去送給弟弟妹妹。

  不過這路是真的很難走,要不是火車上這些個紅衛兵對他們友好,又想著見牛羊住蒙古包,怕是真的撐不住想要打道回府了,而且是越走越荒涼,都沒人的,看過去就是一片茫茫,半點炊煙都沒有。

  心裡真的有點後悔要來了。

  可出門在外又沒父母長輩在身邊,就是想示弱撒嬌都沒轍,出來就是個小大人,自己照顧自己,骨子裡有股韌性,不能說現在不想走了一屁股蹲坐在地上哭鼻子,讓誰遷就啊?還是要去做客呢,這太沒面子,容易給人瞧不起,還給人惹麻煩,印象不好了就不成了,咬咬牙,喝點水吃個乾糧攢攢力氣,早點兒走回去,不然下雪了就真的麻煩了。

  一開始是喜歡雪,如今走了這麼久,那真的沒心思去看四周的風景了,一心就想著早點兒到,趕路實在是太累了。

  好在他們是幸運的,走到半路來竟然遇到開拖拉機的,還是這群紅衛兵認識的熟人,看見他們停了車,用栓子他們聽不懂的方言交流,然後那紅衛兵們就帶著栓子他們上了車,一群人擠在拖拉機上,跟大白菜和籠子的雞擠在一塊兒也不嫌棄了,不用自己走路是真的美啊。

  拖拉機速度在無人的道路上開的挺快的,沒說限行,這個年代本來車就少,而且這又是沒人的道路,開快點不會有事,而且要是不開快點,遇到下雨就麻煩了,故而在快傍晚時分,鐵柱他們終於到了馬姐姐他們的住的兵團。

  兵團很大,但是看起來卻更像村莊,泥土地,房子有茅草房也有地窩子,最好的也是土木結構的房屋,四周的牆是用泥巴做成的土塊砌成的,房頂也不是瓦房而是鋪著草把子用泥土封頂的,若不是都是一排排齊整的軍營風,說是村子也有可能。

  紅衛兵那位對他們態度最好的馬姑娘和小分隊的領頭顧小哥,十五六歲的兩個年輕人邀請鐵柱四個到他們家去,這裡的人家孩子一般都比較多,一張炕上睡四五個人,家裡人口七八個是常態,他倆條件在紅衛兵隊伍里是最好的,尤其是馬姑娘她家,她爹是機耕隊長,也就是這團里農業機械的技術負責人,技術是兵團里一流的,文化素質也很高,工資好,而她媽也是兵團里的護士,也領工資,家裡頭孩子有四個,馬姑娘是唯一的女兒,也受寵愛,家庭條件好,也才能十五六歲還往外跑去見主席。

  而顧小哥父母也是雙職工,條件也是兵團里數一數二的,他跟馬姑娘家裡是鄰居,關係好,去他們兩家住也是住的開。

  栓子代表鐵柱幾個接受了他們的邀請,並且跟其他的紅衛兵約定什麼時候見面去玩,這才分別。

  馬姑娘他家人看見馬姑娘回來是很高興激動的,被凍的有些紅的臉蛋滿是笑容,她媽今天是上晚班的,還沒走,看到馬姑娘一把把她抱在懷裡,用普通話說她終於回來了這類的話云云。

  簡單的擁抱問候之後也看見了馬姑娘旁邊的鐵柱等人,西北這兒風大,不是本地的孩子看得出來,便問這是打哪來的。

  馬姑娘給介紹了,鐵柱他們也跟著問候,四個孩子除了鐵柱還略微有些羞澀內斂,其他一個是善交際一個是厚臉皮一個是心大的,又跑了不少地兒,嘴也甜了,大家又是講普通話,不存在沒辦法交流,馬姑娘她媽也是個熱情的嬸子,知道是路上認識來做客的小娃娃,乾乾淨淨利利索索的,也挺有好感,立馬請他們到屋裡頭去,還準備煮生薑水去去喊。

  馬姑娘她媽媽早年也是南方那邊的,後來她爹在這兒駐紮下來,也跟著過來,知道南方人剛來西北是不習慣的,何況是秋末初冬時候,冷是真的,又冷又干,不先喝喝薑湯是不成的,挺是熱情給燒了生薑水,還從柜子里拿出來珍貴的紅糖放了點進去,生薑紅糖水,姜味兒濃,一大碗灌下去那感覺是很**辣的,身上寒氣好像都少了幾分。

  不過屋裡頭是要比外面熱的,燒了炕,讓他們到炕上去,牆壁也是改造過的,熱乎乎的,跟外頭的冰冷天氣是兩個世界似的,門關上暖呼呼的。

  因為馬媽媽的熱情,本來另外兩個要去顧小哥家的也都留在他們家,很快兒燒飯做菜,在這裡吃飯,晚上擠擠也能睡得下,實在不行也還可以到顧家去,就在隔壁鄰居,兩家挨的近,關係好,住哪兒都可以的。

  晚餐比較簡單,一碗白菜炒臘肉片一碗鹹菜疙瘩,主食是饃饃跟窩窩頭,雖說他們這條件是兵團里比較好的,但是冬日新鮮菜蔬少,最近又降雪了供應沒到,這晚餐也是目前有的材料了,不過明兒就好,這去拉了菜蔬回來,明天再去供銷社副食品廠排隊買菜,今天也只能先將就下。

  而且她馬上要去上班,暫且整弄不出什麼好菜色來,先做出飯菜讓小客人吃,吃完讓馬姑娘跟小兒子大孫女照顧家裡四個小客人,馬姑娘她大哥大嫂在城裡工作,二哥當兵,家裡頭人少,晚點馬姑娘她爹回來,也是有大人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