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棗兒原先膽子挺大,只是知道的規矩多了,膽子就變小了,雖心裡覺得主子是閒的沒事純屬有病,可是卻不敢說出來,只道:“姑娘,你若覺得日子清閒,不如讓管事直接找您回事。”也讓我清閒清閒。後一句只敢在心裡轉轉,也沒敢說出來的。

  程心珊對棗兒也沒個好氣,“你這樣子能幹,我若棄之不用,豈不是可惜。你們兩個都下去吧,下去吧。”

  總之,程心珊沒從丫鬟那裡得到好意見,只能自己想破腦袋,硬是別摸不出個事來。不過中飯時間到了,她得先填飽肚子再想。

  用過了秋紅供上來的荷花雞、爆炒肉片、豆瓣鯽魚、涼拌蓮藕,滿意地擦了擦嘴,程心珊晃蕩了小片刻消食,再睡個美容覺,又面臨著閒的長草的問題。算了,先去給婆婆請請安,看婆婆給沒給自己安排個活。

  她到王二太太的上房時,王二太太竟然沒跟丫鬟打牌,也沒聽小丫鬟說笑話,正無趣地搖著小扇子,見她進來了,眼睛一亮,道:“快過來,快過來,我正嫌無趣呢,咱娘兩說說話。”

  程心珊道:“我也是悶得慌,才跑過來煩擾娘。”

  王二太太笑道:“說來真是罪過,現下那莊稼人正田裡地里忙得腳不沾地,我們這些人卻閒的發愁。”

  程心珊連連點頭,再同意也沒有,因這同樣的困擾,立刻便覺得婆婆親近了一百倍,熱心給她出主意,“娘不是愛聽戲,不如請個戲班子來家裡唱唱。”

  王二太太搖頭,“又不是個過年過節,請什麼戲班子,可不被人說閒話,再說,那些個戲本子都是聽了多少遍的,也無甚好聽的。”投桃報李,王二太太也給程心珊出主意,“你們年輕人不是愛看個書,寫個詩的,你帶了丫鬟去城裡的書鋪子去挑揀些閒書翻翻。如今成了親,可沒閨閣里的限制。”

  婆婆鼓勵我看小人書,程心珊心臟快受不住,說話也不經大腦:“我不愛看那些閒書,寫的都是才子佳人的老套故事,又沒個譜,您說那大家小姐,呼奴使婢的,哪是外男能輕易見到的。”說完,程心珊立刻回味了,恨不得給自己兩巴掌,這不是交代她閨閣里看了多少話本?如今這世道雖然不是張口閉口女子無才便是德,但是對閨閣女子看這種情情愛愛的話本子,輿論上可是持反對態度的。

  好在王二太太自己也是不拘小節的,聽了程心珊的,一點兒沒覺得不妥,反而跟了她一起吐槽,“可不是,可是誰叫那些話本子的是些窮酸讀書人,整日裡做些美夢。”

  程心珊腦袋突然靈光一閃,道:“不如我自己來寫話本子。娘,您想看個什麼樣的,我給您寫了,到時候再去戲班子排出來,您看這故意可好?”

  王二太太愣了片刻,立刻笑道,“好主意,好主意,也不用特意排出來,只要找個嘴角伶俐的丫鬟來說就可。”

  程心珊知她不想太招搖,便道:“家裡的丫鬟都是買來做事的,怕是說不好,不如去說書人那裡買個丫鬟來,想必能說的更好。”說書的多是男的,但是總有妻子、女兒什麼的,也有學得一招半式的,在高門大院裡謀生,想要找個很容易。

  “好,好,好,我讓你爹去找。”王二太太道。

  接著婆媳兩個就話本的內容進行了激烈的爭論,王二太太自然喜歡婆媳的,一再強調要看那種婆婆和氣媳婦孝順一家和樂融融的溫馨戲。

  “娘,這種戲看多了便沒趣了,沒那種婆婆惡毒媳婦刁鑽的那種熱鬧。這世上的婆婆可不是都同娘這樣慈愛,那些個不和氣的家裡發生的事,可比戲班子上更有趣。”

  王二太太被程心珊一恭維,立刻便改了主意,“對,對,兒媳說的在理。”

  “不如就派小廝去鄉下打聽一下哪家裡的故事多,我便按那個故事寫話本。”

  八卦是女人的天性,不分年齡。程心珊跟婆婆兩個津津有味地聽著小廝王孝順扒拉別人家的八卦,“離這不遠有個陳家村,很是人傑地靈,出了好多個舉人老爺,是以村里人都愛給孩子讀書。話說,就有這一家,就有個兒子,叫陳聰寶,從小便聰明伶俐,爹娘喜不自禁,很小就將他送到學堂,盼他出人頭地。只是這家並不是十分富裕,要供一個兒子讀書,實在困難,初時還能勉強供得起,到後來用錢多,實在拿不出來,偏偏這男孩讀了十幾年書,連秀才都考不上,還是一心想讀。這夫妻便想了個法子,給陳聰寶娶了個媳婦,夫妻兩個像使喚家裡的奴才一樣使喚著這個媳婦,讓她白日裡種地,晚上織布,忙個不停,又只給她吃些稀粥。陳聰寶更是過分,若是讀書不順,便要打這媳婦一頓。偏偏這媳婦娘家人也盼著陳聰寶考了秀才舉人沾光,紛紛勸女兒忍著。這媳婦終於累死了,昨日裡剛出葬。”

  程心珊聽了傻眼,真有這樣恐怖的事?王二太太更是掉了好幾滴眼淚,“可憐見的,真是遇人不淑。孝順你這故事好,賞你五百大錢。”

  王孝順是個伶俐的,知道太太奶奶在請女說書人,於是毛遂自薦,“太太,不如小的給您獻獻孝心,話本寫出來了,讓小的先說說?太太奶奶自是要女說書人,但是若是老爺和爺愛聽,小的來說更方便不是?”

  王二太太自是應的,程心珊也不免感嘆下人的機靈。

  這是個悲傷的故事,程心珊消化了片刻,才提筆。她當然不會寫這女人這麼懦弱,公婆相公仍然是可惡的,不過這媳婦卻是個有主見的,譬如公婆叫她日夜勞作,她便當做體力不支暈倒要請大夫,若是丈夫要打她,她便說若是打傷了耽誤幹活,若是娘家人不給她主持公道,她便說不趁機拿捏住陳家人以後如何要好處。為了迎合主流的價值觀,避免媳婦太過刁鑽引起婆婆的反感,她特意加上這媳婦對陳家人的用心,改變陳家命運,例如讓丈夫花銀子找人疏通考中秀才,讓公婆學做秀才父母該有的體面人,總之這不是個受氣包,這是個有智慧有謀略的女人,是媳婦中的典範。

  因要說出來,自然是戲本的形式,也不需要場景描寫,主要是人物對話。她只花了五天便寫了出來,正好王二老爺的說書先生銅鈴兒也找了來,銅鈴兒將戲本一看,隔日便說了第一出。王二太太聽了,自然知道與陳家的那個媳婦不是一樣,不過比起那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媳婦,她更喜歡這個機靈而“刁鑽”的。

  程心珊也聽了,覺得這個銅鈴兒十分了得,聲音抑揚頓挫,善於把控節奏,能模仿不同人發出不同的聲音,據說還會唱戲,還建議她加點戲詞進去,放佛一個人就能唱場大戲,也怪不得一個月便要五兩銀子。據說原先還不想簽賣身契,若不是王二老爺又加了二兩銀子,她才勉強簽了賣身契。

  人有好東西自然免不得要炫耀,王二太太一個人聽不過癮,將王三太太、王四太太請來都聽了一遍,王三太太、王四太太也有相熟的夫人,聽了這戲本的名聲,非要過來聽,說的銅鈴兒嗓子冒煙,啞得說不出話,於是派一直偷師的王孝順出場,隔了屏風給各家主子說,哪想這樣更有氣氛。王二太太聽了一遍又一遍也不厭煩,還跟來人說,這個說的比銅鈴兒差多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