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好吧,扯不到綠帽這個程度,但這個時代保守,大庭廣眾之下與男人拉手就是遭到全社會唾棄的事,而周瓊信里寫的基本是事實,只是不同人看著有不同的理解罷了。

  算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且等他的回信吧。

  周瓊幾乎是哭著走的,走之前他欲言又止,但齊悅根本不想聽,揮手讓他走了。

  若是雷軍真的提出退婚……齊悅用力搖頭,不想了,別為還沒來發生的事煩憂。

  回到衛生所,一切如往日那般,給黃醫生打下手,給劉老同志和爺爺扎針灸,跟他倆學下兩把象棋,傍晚回到雜院照看那三株種在破花盆裡的鐵皮石斛。

  但很遺憾的是,她照顧得很精心,但鐵皮石斛還是在栽入花盆的第七天徹底死掉了。

  看來,她想人工種植鐵皮石斛的路任重道遠。

  鐵皮石斛死去的第二天就是端午了、,黃醫生特許她帶著齊老爺子回家過端午。

  在端午前一日,齊傳宗夫妻給黃醫生送來了做粽子的糯米和箬葉,還有梔子果。

  梔子果是山間梔子樹開花結的果,可做染色使,更有種特殊的香氣,與糯米相配風味獨特,齊悅很喜歡吃。

  不過當地端午的粽子,最重要的是往裡面加花豆,紅白相間的花豆,煮熟後又粉又香,跟黏糯的糯米搭在一起香氣相融,又能去糯米的粘膩感,老少皆宜。

  當然,還有往粽子裡加肉的,肥瘦相間的肉切成丁混在糯米和花豆中,最後用箬葉包裹成大方粽,或者三角粽。

  不過這個年代物資匱乏,少有人家能捨得往粽子裡放肉的,不過素粽子也已經讓家中孩子很是惦記了。

  一家人圍在院子裡包粽子,便是三歲的牛根也忙著給大姐遞片粽葉,或者給二姐遞根捆粽子的乾淨稻草。

  雖然齊悅和齊明明並不是真的忙不過來,但也樂呵呵地看他忙碌。

  端午本就是一家人團聚的節日,一家人齊上手,是傳統,也是一種對孩子的寵溺。

  齊悅喜歡這種氣氛。

  自從上次,齊老太太主動處理兔肉又跟著大房吃了一頓晚飯,余秀蓮客氣地邀請她近日來大房吃飯,畢竟她一個人吃飯單獨開火太費事。

  不過,真的只是句客氣話,誰也沒有當真,但當時齊老太太一口答應了,余秀蓮傻在當場,其實大房的人都有些傻了。

  齊老太太仿若沒有看到,只說她暫時與大房搭夥,等到老頭子回來,他們老兩口還是單獨吃。

  端午這天,齊老爺子從衛生所回來,大房自然不會讓老兩口自己開火,只說一道吃飯熱鬧,余秀蓮還試探地問:“是不是將二叔三叔都請來?”

  齊傳宗沒有說話,齊老太太也沒說話,齊永福看了大兒子和老伴一眼,拿著沒有裝煙的煙管往地上磕了磕:“都住在一個院子裡,用不著那麼客套。等粽子煮好了,給他們各送兩個粽子就行啦。”

  端午這天,隊裡不上工,家家戶戶都忙著包粽子,親近人家相互贈送粽子也是表達親近的意思。

  不過,在齊家大院子裡,一母同胞的兄弟只是贈送粽子,可見相互間嫌隙已深。

  齊悅是不在意這些,倒是齊興國和虎蛋兩個在院子裡來回的躥,不時喊聲伯娘給他做個大粽子,一時跑到齊老爺子跟前說話,熱熱鬧鬧的,讓齊老爺子心底那絲不快消散了去,樂呵呵地拿著空煙管不時啜兩口。

  包好粽子,用稻草繩串起來,放入大鐵鍋里加水煮,煮先是大火煮開,然後是小火煮,從上午煮到下午,粽子的香氣從各家各戶飄出來,瀰漫了整個村子,孩子們都咽著口水守著在灶台邊。

  等到粽子開鍋,家裡大人拍開小孩的手,拎著稻草繩,將一串串粽子從鍋里拎出。

  嘴饞的孩子迫不及待扯下一個粽子,剝開粽葉,露出微黃的米粒,爆花的花豆,清香撲鼻,孩子忍不住一口咬下一口大的,燙得嗷嗷叫,卻捨不得吐出。

  家裡大人一邊罵嘴饞的孩子是餓死鬼投胎,一邊剝開另一粽子,用筷子挑下一小口餵更小的孩子。

  齊悅搖頭笑看院子裡的鬧騰,用粗瓷大碗裝了六個粽子往袁家送去。

  兩家離的近,不過三分鐘就到,齊悅進了袁家大門,就看到袁嬸帶著袁巧兒端一簸箕粽子往外走,兩方人一碰面,袁嬸就笑:“可巧你來了,我都不用再跑腿,只一會你把巧兒也帶去你家玩去。”

  袁巧兒只一看到她,就兩眼晶亮地跑到她跟前,抓著她的手喊大姐,齊悅笑盈盈地喊了她一聲妹妹,而後把粗瓷大碗的粽子往袁嬸手裡的簸箕里一倒,又撿了袁家的粽子往碗裡放了六個,笑著沖袁嬸道:“行了,我的任務完成了,順帶將這位漂亮妹妹帶回去當壓寨夫人。”

  “姐姐”袁巧兒羞紅了臉。

  袁嬸卻被她逗樂,一邊往齊悅碗裡繼續裝粽子,一邊道:“悅丫頭若真是個男娃子,嬸娘就把巧兒託付給你。”

  齊悅一邊擋住碗不讓她裝,一邊搖頭笑道:“愛我的美人太多,我不能委屈巧兒跟別人共侍一夫。”

  “你個丫頭,渾說些什麼?”

  院門口忽然傳來一道責備聲,卻透著笑意,齊悅雙眼一亮,轉過身果然看到余國慶,袁巧兒卻一下子躲到她後面去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