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佛教和道教?”康熙沉吟了一下,隨即點點頭:“這個想法倒是獨特,若是我大清能重現盛唐之風,屆時萬國來朝也不是問題。”

  康熙登基之後,處理最多的就是國內的紛爭和各種事情,對外除了收復台灣,還真沒發生過別的戰爭,所以對於萬國來朝這種事情,還是挺期待的。

  當然,康熙想的萬國來朝,和乾隆那敗家子的是完全不一樣的。這會兒已經有世界地圖了,康熙的野心更大,他想的萬國來朝,是諸如英吉利等大國家。乾隆那會兒所謂的萬國來朝,就只是指西藏等屬地,朝鮮等屬國。一個是君王的雄心,一個是小孩子的自誇,完全不能比。

  父子兩個又說了一會兒話,胤禛自己回府,康熙則是開始研究各個摺子。等到了第二天的大早朝,康熙首先說出來的,是羅馬教廷的事情,讓大家討論這禮儀能不能不要,宗教和禮儀能不能分開。

  自然,朝堂上所有的人都是說禮儀不能丟,祖宗不能忘的。隨後,康熙就拿出了胤禛的摺子,討論免費學堂的事情,國庫里的銀子很充足,康熙完全不擔心沒銀子辦這件事情。

  這下子,就有人出來反對了,說是百姓知道太多不好,只要君主聖明,能讓他們吃飽穿暖就可以了,知道太多,他們更容易造反。贊同這個理由的,有一大半的人。

  胤禛自然是早早的做了準備了,張廷玉前段時間升官了,這會兒也是在朝堂上說話了,當即往前一步說道:“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以往大家都說這話的意思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對此微臣有另外的想法。”

  康熙點頭,張廷玉才接著說道:“這句話還可以這麼理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微臣認為,這樣才符合孔子所提出的仁義之意。前面那樣理解,雖然是讓百姓們更安心種田了,但也更容易被人煽動。若是後者,就能讓百姓多思考,天地君親師裡面,除去天地,君排第一。忠孝禮義裡面,忠排第一,一個君王是明君還是昏君,史書上說的,都是一面之詞,而百姓口口相傳,才是真正的流芳百世。”

  張廷玉說的很明白,大家心裡也都知道,所謂的歷史,記載下來的都是勝利者一方的一面之詞,並不可信。但若是一個君王連種地的百姓都交口稱讚,天下文人也全部尊為明君,那才是真正的明君。

  這話說出來,自然是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的,大家又開始吵成一團。連滿人都沒有避免,這十來年,康熙的統治又是十分清明的,大清很是繁榮昌盛,連滿人都出了不少讀書人。

  所以,這引經據典也不光是漢官的事情了,不少滿人官員也參與到其中,各個說的口沫橫飛,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互不相讓,差點兒都打起來了。

  這事情也確實不是小事,每個人說的,也都貌似是很有道理的,吵的康熙頭疼,卻也並沒有阻止。眼看著都快中午了,原本精神抖擻像是打了雞血的人,現在也開始精神萎縮了,畢竟,他們都是一大早只吃了點心過來的,這從早上吵到中午,不渴也會餓的。

  “眾位愛卿說的都很有道理。”康熙最後做出總結:“這件事情,稍後再議,羅馬教廷的事情,眾位愛卿有什麼想法,也都回去寫個摺子,這件事情已經拖了幾年了,也到了該解決的時候了。”

  羅馬教廷大約就是看著清朝朝廷總是不採取強硬措施,這才得寸進尺的。康熙已經決定,再也不容忍他們了,羅馬教廷的手伸得太長,再這樣下去,說不定他們都要開始干涉大清的內政了。

  大臣們一個個又渴又餓,自然是很聽從康熙的命令,一個個趕緊的下朝回家去了。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張廷玉在朝堂說的那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居然以飛一般的速度傳遍了整個翰林院,甚至是傳遍了整個京城。不光是翰林院開始翻書考據了,就是京城裡隨隨便便找一個茶館,都能聽見討論這句話的出處以及聯繫上下文推斷孔子本來意思的的專場。

  各種爭辯,各種討論,將這句話推廣的更快。很快,這種討論就不局限在京城之內了,開始往周邊府縣擴散。而京城裡,就是剛開始上學讀書的小孩子,也能念叨幾句論語了。

  這也算是,從側面推動了文化的宣傳?按照胤禛的打算,等這些討論擴散到整個大清,那會兒康熙就能做出決定了。

  胤禛很是得意的回府向李巧慧展示自己的戰果,得了和小兒子一樣的待遇——中午能多吃一個炸魚丸,吃多了會積食,然後引發腸胃毛病。

  胤禛不知道的是,隨著這場討論的擴散,他的兄弟們,心裡各種滋味也跟著擴散開了。就算是胤禛沒有繼承皇位的權力,但是胤禛這會兒實在是太耀眼了,他已經站在了所有人的頭頂。

  將來,就算是有新君繼位了,恐怕也得看胤禛的臉色。不是皇上,卻能比皇上有更多的權力和尊榮,這是誰都不能忍受的。

  太子眼裡閃過陰狠,伸手將桌子上的東西都揮到地上,猛喘了幾口氣,叫來一個小太監:“孤前幾日讓你準備的人,你可準備好了?”

  “回太子的話,已經準備好了,奴才特意從京城外面帶進來的,現在已經安置到莊子上去了。”小太監恭恭敬敬的答道,胤礽點點頭,冷笑了一聲:“趕緊調~教好,然後送到我那好四弟那兒!”

  小太監應了一聲,胤礽沉默了一下,不知道想到了什麼,哈哈大笑著將小太監拽到自己跟前,伸手摟在懷裡,一手探到小太監的衣服內揉捏,一手去掐小太監的下巴:“今兒爺就好好疼你。”

  作者有話要說:對“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以及“輿論所可者則使共由之,其所不可者亦使共知之”這兩句話首先做出不同解釋的,我查到的資料是清朝後期的道光那會兒的宦懋庸提出來的,距離康熙還有一百多年。

  ☆、134美色

  沒過幾天,胤礽就領著人上胤禛府里來了。胤禛是在書房接待的他,等看見太子身後跟著的那個一直彎著腰的有點兒瘦的小太監拿掉瓜皮帽流瀉出一頭烏黑的秀髮的時候,立馬愣住了。

  胤礽仔細看胤禛的神色,見他臉上只有驚訝,眼神就暗了暗,朗笑著說道:“四弟,這可是孤讓人從江南找過來的美人,這姿色,就是宮中也少有人及的。四弟,你覺得怎麼樣?”

  隨著太子的話,那人微微抬頭,臉上帶著粉色的嬌羞,眼睫毛一顫一顫的,想要看胤禛,又似帶著幾許嬌羞,雪白的貝齒輕咬粉色的花瓣一樣兒的唇,眼神似水,情意如波,整個人帶著無限風情,不要說男人了,估計女人看了也要有幾分失神的。

  “太子二哥這是什麼意思?”胤禛微微蹙眉,側頭看太子。眾人都說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潔身自好,從不愛好女色,府里這麼多年了也只有一個嫡福晉。但是太子卻從不這樣認為,大家都是男人,他會不了解男人的劣根性嗎?說是不愛女色,那是因為沒有遇見真正能讓他愛的色。

  他就不相信,今兒胤禛會一點兒面子都不給他。只要他收了這個人,那以後的事情就好辦了。

  “大家都是男人,孤是什麼意思,四弟還用裝傻嗎?”太子挑眉笑了一樣,眼波流轉,帶著幾分輕佻和說不出來的曖昧,往書桌前挪了幾分,胤礽往胤禛身上掃了一眼:“不就是不喜歡女人嗎?孤了解。”

  胤禛的臉瞬間黑了,表情也帶出了幾分不悅:“太子二哥還請明說,我確實不明白太子二哥的意思。”

  太子輕笑了一聲,眯著眼睛看胤禛,看的胤禛心裡都有些不自在,隨後轉頭看站在另一邊的人:“紫蘇,雍親王可是不明白孤的意思呢,你是不是要過來給雍親王解釋一下?”

  那人輕咬著唇點了點頭,給太子行了禮,又上前兩步,走到胤禛身側,輕聲說道:“雍王爺,讓奴服飾您吧,奴保證會服侍的雍王爺很滿意的。”

  看胤禛不說話,那人就大著膽子伸手往胤禛伸手摸,眼看就要摸到胤禛身上了,胤禛猛的起身,指著那人,臉色震驚,聲音都帶出了幾分疑惑:“你是男人?”

  這人剛才說話的聲音帶了幾分雌雄莫辯,胤禛那會兒還沒分辨出來,但是等他一抬頭,就露出了脖子上小巧的喉結,就算是因為年紀小身量小所以很不明顯,那也是喉結!

  那人也有些遲疑,轉頭看胤礽,胤礽嗤笑道:“好四弟,你慌什麼?這男人女人,還不都是一樣?不就是個玩物嗎?高興了就逗弄兩下,不高興了就扔到一邊,孤看你不喜女人,這才費盡心思給你找了個清倌兒過來。”

  “謝謝太子二哥好意,但是很抱歉,臣弟也不喜歡男人。”胤禛深吸一口氣,很是憋屈的說道,他真沒想到啊,他雖然是看過雍正的一生,但也只是看過,知道裡面的太子是男女不忌的,但那個太子也沒給別人送過孌寵之流的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