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這些對胤禛來說都不是太重要的事情,按照他的印象,今年的科舉並沒有發生什麼大事。他忙的,是另外一件事情,關乎於民生大計的事情——雜交水稻。

  “這是早稻?”李巧慧看著胤禛拿回來的稻子問道,伸手拿過來一束,從上面拽了幾個稻粒,果然很是飽滿,就是這稻穗,貌似有些小。

  “嗯,快要種晚稻了,這次若是成功了,那我們明年就能培育雜交水稻的種子了。”胤禛一臉嚴肅的說道,他也是快做了十年的實驗了,在什麼科技條件都沒有的情況下,硬是靠莊子裡養著的幾個種田好手弄出了差不多的種子來。

  雖然,和後世的雜交水稻之父的種子沒辦法相比,但是和這會兒的種子相比,那是要好很多的。更何況,這次就算是成功了,他也打算繼續研究下去的,總有一天,這水稻的種子是會越來越好的。

  “唔,這種子有什麼優點?”李巧慧抬頭問道,胤禛將其餘的都放在一邊,想了想才回答李巧慧的問題:“產量高,耐寒,耐澇,抗風。不過最重要的是前面那個,我準備明天將這種子的事情寫個摺子送上去。”

  “可是,最近一段時間,汗阿瑪不是看誰都可疑的嗎?”李巧慧也將自己手裡的稻子放到一邊,坐到胤禛身邊問道,胤禛伸手揉揉她腦袋:“放心吧,我這摺子送上去,汗阿瑪不僅不會懷疑我,說不定還會高興。”

  李巧慧眨眨眼表示不明白,胤禛挑眉笑道:“這段時間,朝廷上正是需要好事的時候,這關乎民生大計的,還是好事兒,肯定能讓大家將前段時間的索額圖案件和明珠案件給忘了。”

  平時朝廷上處理官員都是很低調的,但是這索額圖和明珠鬧的太大,沒辦法低調處理,又因為這兩個人的黨羽幾乎是占了朝堂上的一大半,所以這兩個人一被處置了,朝廷上下就有些慌了。

  科舉之前的那些個蹦跳的人,不就是衝著索額圖和明珠後面沒有什麼接班人,現在康熙缺少人手用來的嗎?能拉攏一個是一個,三五個裡面總有一個能用的。

  這事情弄的人心慌亂,若是康熙忽然宣布出了新的水稻種子,今年再試種一年明年就能讓大家種的糧食翻一番,那可不光是朝堂上下跟著高興,估計整個大清都要表示一下慶祝的。

  最重要的是,今年是康熙的五十整壽,糟心的事情太多了,康熙能不暴躁嗎?這會兒上來一個大喜事,就衝著這好兆頭,康熙也是得說自己很高興特別高興的。

  想明白之後,李巧慧忽然就想到一個好主意,抿嘴對胤禛笑了笑說道:“爺,我有個好主意,你若是信得過我呢,咱們就上莊子上住兩天,讓我看看你那稻種,若是信不過我,那我也就不用說了。”

  胤禛挑挑眉,盯著李巧慧的眼睛看了一會兒,見她神色里只有真誠和自信,只是稍作猶豫,就點頭應道:“好,那咱們明天就去莊子上,中秋之前趕回來就行了。”

  作者有話要說:嗚嗚,今天查資料的時候,忽然發現一件大事兒……古代的帝王,他們的壽辰都是提前過的,總之不會在自己真正生日的時候過生日,因為擔心自己的生辰被人拿去扎小人,所以從來不公布,我前面寫的時候,貌似都寫康熙的壽誕是在五月啊……抹汗,幸好我當初沒查到具體的時間……

  ☆、126先生

  胤禛回來已經有半年多了,孩子們和他又變得十分的親密了,這次去莊子,自然是要將六個孩子一個不落的全部帶上的,幸好這會兒安康他們也準備斷奶了,要不然再帶上八個奶嬤嬤,那隊伍可就不小了。

  “給元希找先生的事情,你準備的怎麼樣了?”等到了莊子上,李巧慧也沒急著看稻種的事情,先是問了胤禛關於元希的事情,元希和寶珠的生辰是六月份,這會兒他們已經滿六歲了。

  元希的大名是三周歲的時候康熙給賜下的,幸好不是叫做弘暉,那個名字太短命了。不僅李巧慧不喜歡,看過那個珠子的胤禛,也是有點兒覺得不太滿意的,弘曜這名字好的很,很是和元希般配。

  寶珠嘛,因為和元希是一胞雙胎的,所以也順便跟著蹭了個名字,不過,康熙的思維很是偏實,雖然這個龍鳳胎里的孫女讓他也很喜歡,但是孫女就是孫女,還是要按照時速成為別人家的媳婦的,這名字就要和女戒什麼的沾點兒邊,所以最後就變成了善淑。

  李巧慧對這名字很不喜歡,不管是家裡還是外面,叫寶珠的時候都是叫的小名兒,倒也沒讓善淑這兩個字很頻繁的出現,久而久之,府里的人甚至都不知道他們的大格格還有個大名兒了。

  胤禛將桌子上的本整理好,抽空回答李巧慧的問題:“已經派人去找了,若是沒什麼意外,大約中秋節之後就會請回來,我倒是想問問另外一件事情。”

  李巧慧塞了一塊兒蘋果到胤禛嘴裡:“你說。”

  “安康他們也兩歲了,早先元希他們這個年齡的時候都開始啟蒙了。我想問問,這先生到時候是只教導元希一個人,還是順便給安康他們啟蒙?”胤禛咽下蘋果,看著李巧慧問道。

  李巧慧想了一會兒才猶猶豫豫的問道:“不能再找個先生啟蒙嗎?我覺得吧,雖然在元希學習的時候,可以讓那先生給安康他們啟蒙,但安康他們年紀比較太小,坐不住,這么正規的學習,他們耐不住性子,先生若是太看重安康他們呢,就會拖累元希的進度。若是太看重元希呢,就壞了安康他們的啟蒙。”

  李巧慧她自己是習慣了現代的那種同等進度的學習的,讓她將不同等學習進度的孩子交給一個先生領著,難免就要操心的多了。就是胤禛他們那會兒,也是大阿哥三阿哥和胤禛一個師父,十三十四一個師父,五阿哥七阿哥一個師父,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一個師父的,太子永遠是例外。

  元希和安康他們相差了四歲,這中間的差距有些大,他們的出身,又是沒辦法讓先生不管不顧的體罰的,那肯定會有疏忽的現象啊,不是疏忽這個就是疏忽那個。

  對於元希來說,剛進學,若是一開始就疏忽了,日後學習的興趣就可能要受打擊了,也會造成不好的學習態度。對安康他們來說,若是被疏忽了,小孩子的心裡都是很敏感的,一開始就讓他們覺得自家大哥才是備受寵愛的,自己不如大哥,不受先生喜歡,那就可能會造成心理陰影了。

  胤禛倒是不知道李巧慧想那麼多的,當年大阿哥比他早入學幾年,他們不照樣是跟著一個先生學習的嗎?只是,現在胤禛的態度就是老子不差錢,老子願意給兒子請幾個先生就能請幾個,也省得日後進宮了想請都沒得請。

  “那就讓先生先給元希一個人上課吧,安康他們的啟蒙你先照看著,我讓人再找一個先生。”胤禛心裡盤算著能找的人,他給元希找的師父,是他在珠子裡見過的雍正登基前的謀士戴鐸。給安康他們找的,就比較麻煩了。

  首先,這先生是一定要有才學的,有正經的才能。其次,這先生不能起了和戴鐸比拼的心思,大人的態度,是最容易影響孩子的,這會兒又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說法,所以若是這先生和戴鐸不和,那還不如讓安康他們跟著戴鐸啟蒙呢。

  “這個不著急,我們可以等過兩年,元希在他先生那兒站穩了腳跟,再將安康他們送過去。”李巧慧倒是覺得胤禛有些太當一回事了,之前她差點兒讓他給繞暈了,安康他們才兩歲,就算是啟蒙,也得是三歲往上了,那會兒元希都已經能適應上學了,他做先生布置的作業的時候,先生自然是可以去給安康他們講課的。

  “不過,我是不願意元希只有一個先生的,我說幾個方面的,你讓人去找,這些東西元希也必須學習。”李巧慧看胤禛皺眉,也不著急,直接換兩個話題。

  胤禛挑眉:“什麼東西?”

  “算學,外語,農事,工匠,最重要的是武學。”李巧慧掰著手指數,順便在心裡對應,現在的先生教導的內容是語文和政治以及哲學的綜合體,甚至有時候包括了地理和自然。數學對應外語,外語是必須的,就算是不學習英語,也得學習滿語和蒙語。

  若是元希想當皇上,農事得了解,要不然某天誰對他說,哎呀我的管轄區出現吉兆了,一個麥子上長了兩個穗兒,元希還是傻呆呆的高興,那可就成了傻子。不求他知道糧食怎麼種,只讓他知道什麼時候需要賑災什麼時候需要減稅什麼時候能慶祝豐收就行了。

  至於工匠,那是未雨綢繆,萬一將來元希是要建個宮殿什麼的,被下面的人給忽悠住了,多掏錢了,那豈不是太虧得慌了?

  等她將這些理由給胤禛說了一遍,胤禛嘴角抽了抽,都忍不住想剖開李巧慧的腦袋看看裡面塞的都是什麼。最終很是無力的問道:“你不覺得有些太多了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