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子殿下辛苦了,這朝中,真是什麼事情都要花錢。”胤禛想了一下那珠子裡雍正皇帝繼位之後因為缺錢而艱難無比的執政道路,瞬間就同情起胤礽了。

  那珠子裡其他的東西他就只是看看,可是這雍正皇帝的生活,就像是他親自經歷了一樣,印象十分深刻,甚至不用回想就能知道的特別詳細。所以,這同情,很是到位,至少胤礽就覺得,完全沒摻假。

  果然四弟是個好弟弟啊,多麼的體諒他這個很為難的哥哥啊。

  “可是孤又想單獨做成這件事情,也好讓汗阿瑪知道,孤這個太子沒有辜負他老人家的教育。”胤礽再次感嘆,胤禛算是明白了,這是來找他出主意了。不想自己掏錢,也不想讓人分功勞,那就得找個辦法弄錢。胤禛是個很好的選擇,一來這功勞胤禛已經明確表示過不會要了,二來,胤禛做點兒什麼,也是不會太引人注意的。

  想了想,胤禛說道:“太子殿下若是實在為難,臣弟倒是有個辦法,或許可以為太子殿下分憂。”

  “你說。”胤礽的眼睛瞬間就亮了,目光炯炯的盯著胤禛。胤禛打好了底稿,這才說道:“汗阿瑪經常說,咱們是皇子貴胄,很是尊貴,不應該爭利於民。這事情太子若是要做,要麼是內務府出面,要麼是戶部出面。無論如何,是不能用太子殿下的名義的,只能說這辦法是太子想出來的,而整個過程,也是太子讓人去辦的,那些人只是聽命於太子。”

  胤礽點頭,這些他是很明白的,但是這和籌錢有什麼關係?

  胤禛示意胤礽不要著急,繼續說道:“雖然前期的投入很大,但後期的收入也是不小的,既然現在國庫沒錢,那內務府和戶部必定是不願意接這個差事的,就算是接了,勉強讓他們掏錢了,最後這收入,他們也可肯定不會說是太子的功勞的。”

  胤礽再次表示贊同,他太了解內務府的那群蛀蟲了,因為八旗的聯繫和宗室的各種干涉,如果不是什麼大罪,內務府的人也是輕易動不得的。

  “既然這樣,咱們索性不讓他們插手,咱們在民間招商,前期的投入,讓招來的商人自己們解決,他們想要拿到這個差事,就先要給銀子,這銀子太子殿下放在國庫里,可不就太子殿下一個人的功勞?後期的收入,咱們不能要,也不便宜了內務府,用後期的收入換太子殿下您一個人的功勞,還是很划算的。”

  胤禛一口氣說完,只是胤礽有些迷茫:“招商?這事情可是朝廷上的事情,商人低賤……”

  “太子殿下,這交通規則制定好了,路上的馬車是不是也要準備好?一條街上至少得準備二十輛馬車吧?京城大大小小的街道,總共有多少?”

  胤禛打斷胤礽的話,給了一個數字讓胤礽自己算。其實若是可以,他倒是情願寫個詳細的摺子給胤礽,但現在這事情已經歸胤礽了,那他就只能做個參考,不能寫任何的摺子。

  商人低賤是世人普遍的看法,甚至從商的人三代之內都不能科舉,這是個比較殘酷的規定。但幾千年的規矩,不是誰說改就能改的,胤禛也只能慢慢的給商人找出路,讓朝廷和商人結合起來。

  有了第一次,那必定會有第二次,慢慢的,商人就會依賴朝廷,朝廷則是能當商人的靠山,再往後,商人納稅的標準就能提高,到時候何愁國庫沒錢?

  而有了朝廷的保護,商人有大好的發展前途,還會怕經濟發展不起來嗎?經濟發展起來了,還會怕這社會制度不出現動搖嗎?社會制度出現動搖了,還會怕日後的改革沒辦法進行嗎?

  胤禛是很贊同那個珠子裡的某個人說的一句話的——經濟決定社會基礎,他現在沒辦法做別的事情,那就找點兒商機出來,或者是在背後推朝廷往前走一步,不站在幕前,照樣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俯仰無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上輩子背上了各種罵名的雍正帝尚且能說出這樣的話,自己還沒被人怎麼褒貶呢,不更應該勇往直前的嗎?

  ☆、欽差

  胤礽對胤禛說的招商是很有興趣的,雖然胤禛說,這事情成功後,後期的收入是很大的,利潤絕對夠豐厚,但是他不稀罕,他身為大清朝的太子,難道還會缺錢?

  他最缺少的,是名聲,不管是在朝堂上的還是在民間的,他都需要一個契機讓大家知道,當朝的太子不是個只會吃飯念書的書呆子,也是可以做大事情的。.

  至今,他在康熙的允許下,顯擺名聲的方法就兩種,一種是康熙不斷的對人說我這個太子是人中龍鳳啊,絕對是很優秀的。還有一種就是太子出閣講書,顯擺肚子裡的材料。

  胤礽以前很是驕傲,認為這是皇父對自己的器重。但是這次他初次掌權,心裡就有些微妙的變化了,那些大臣們明里暗裡的繞圈子,並非是他一個命令,那些人就立馬衝過去抵死效勞的,而是爭取各種利益。這會兒胤礽才明白過來,沒有什麼,比自己做出來的成績更真實了。

  所以,他現在很是急切的需要這個契機。他已經大婚了,已經長大了,而康熙,已經快老了,他不知道康熙什麼時候會過世,但是他知道,一旦康熙過世了,他要當這個國家的主人,那麼他最需要的,就不是金錢,從小到大,從他當太子一直到他當皇上,這國庫和皇家的私庫,哪個不是他的?

  胤禛將兩種方法分析的很是透徹,一種就是胤礽死壓著戶部和內務府弄銀子,然後用朝廷的名義改革交通。這種利益是大方面的,日後的收益也是必然要進國庫的,百姓的讚譽也是要給朝廷的。

  另外一種的招商,是相當於將這日後龐大的利潤平均分給了那些商人,讓他們現在就給國庫捐了一筆銀子。但是這會兒,這個事情是胤礽自己倡導的,甚至是胤礽從頭到尾策劃的,百姓不會記得收錢的商家,但是卻會記得給他們帶來了便利的大清太子。

  不管是名還是利,最後都是要落到胤礽一個人身上的。

  於是,這還用想嗎?胤礽當即就給康熙寫了摺子,胤禛的分析他也只是挑了幾個側重點寫,當然,他也不會說這是胤禛的想法,他甚至都沒有提到胤禛。

  康熙收到信的時候,是已經到了輝發,並且根據行程,馬上就要祭拜留在盛京的祖宗了。看著摺子,康熙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就將大阿哥等人叫了過來,將胤礽的摺子給他們看,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

  毫無意外的,大阿哥首先反對了起來,他和胤礽作對已經成了習慣,甚至都沒想好用什麼理由反對,單純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等康熙問他理由的時候,這才開始絞盡腦汁的想。

  三阿哥倒是文雅多了,想了一會兒才說道:“太子殿下的本意是好的,若是這樣一來,人人都能遵守規則行走,光從表面上看就要好看很多,但是兒臣比較擔心的是,百姓都是人,又不是訓練有素的牲畜,你說讓他們這樣走,可是他們偏偏習慣那樣走,大街上又沒人看著,到時候可能就會造成混亂了。”

  這就關係到交警和培養深入人心的習慣等一系列問題了,下面也七嘴八舌的討論開了。大臣們也來了不少,索額圖這次也是跟著出來的,他是完全沒有別的理由的支持太子,哪怕太子說今天的太陽是從西邊出來的,他也要想個理由藉口將這句話給圓過來,讓大家知道太子是高深莫測的,而不是分不清楚方向的。

  所以,當即就站出來說道:“皇上,奴才以為太子殿下的這個提議很好,一開始確實可能是有人不習慣這種規矩,但是老話說習慣成自然,這規矩也是人定出來的,照著辦的人多了,這就成習慣了,日後不用人管著,他們也會自動按照那個規矩來了。但是三阿哥說的也是有點兒道理的,奴才就想著,咱們可以組織一些人,在先前幾天的時候看著他們,強制讓他們遵守規矩,等過一個月,或者兩個月或者三個月,就可以不用管這件事情了。”

  “索相說的容易,我問你,你讓人看著大家走路,那麼這人從哪裡找?八旗士兵都是要上戰場保家衛國的,若是讓他們去,豈不是太大材小用了一些?”明珠也很自然的站出來反對索額圖的話。

  大家都見怪不怪的聽他們兩個在下面爭吵,一個說,八旗子弟既然拿了朝廷的月俸,為朝廷做事是應當的,什麼事情大什麼事情小?若是事情都來個大小之分,那何必讓人去巡城司呢?

  另一個馬上就說巡城司怎麼了?巡城司也是大衙門,他們身上也是有重擔子的,他們也是要維護京城的治安的。而八旗子弟,他們現在拿著月俸,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要上了戰場。朝廷現在是在用銀子養士兵,現在朝廷給出了銀子,將來他們就會用性命來保護大清,這才是八旗子弟活著的意義。

  索額圖臉色通紅,就差指著明珠罵了:“你倒是牙尖嘴利,那我問你,食君之祿為君分憂是什麼意思?難不成就因為他們將來可能會去打仗,你就能縱容著他們欺壓到皇上頭上?而且,你個烏鴉嘴,就看不得大清安安穩穩的嗎?非得想著整天打仗,大清風雨漂泊才行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