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先是陳述了這些年漢人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然後指出這樣的不公平對統治不利,西有蒙古,北有反清復明組織,漢人原本就是大清人數最多的,長久不公平的待遇,只會引起百姓的反抗之心。

  所以,為了大清長長久久的統治,提出幾點要求。

  第一,廢除易服剃髮的命令,為嘉定人民平反。滿人當年入關,為了建立新王朝,血腥暴力的鎮壓了漢人,那會兒的恩怨就不說了。但是現在是和平時期,難不成康熙爺您對自己的統治沒有信心嗎?

  百姓要的是一個真心為他們著想的君王,若是康熙爺您是一個明君,這種規定只會讓人覺得你是個暴君,不能讓百姓從心理上臣服。

  第二,廢除滿漢不通婚的政策,大家一視同仁,選秀的時候,漢臣的女兒也能參選。

  總共十條內容,每一條都是為漢人爭取福利,那人文采十分好,寫出來的條例,加上各種分析理由,看的康熙都忍不住想要認同。站在漢人的立場想,更是覺得利益頗大。

  就比如說第二條,漢臣的女兒也能參選,也能當嫡福晉,那日後,是不是也能當皇后?慢慢的,皇子體內的血脈就要轉變了,最後,這江山還是要回到漢人手裡。

  這一點誰都能想到,但是那人只說了一半。漢人那邊,是照著上面想,康熙這邊,卻是掌握著下半句,也不至於立馬就否定了這個條例。

  漢人能用一百年來等,滿人這邊卻不能用一百年來阻止。

  作者有話要說:嗷嗷嗷,時間弄錯了,是十二月來著,我給寫成五六月了……親愛的們見諒,上一章我稍微修改了一下

  談判

  那邊是剛收了糧食,十分有耐心磨。這邊是等著過年,祭祖祭天地,萬不能拖到年後去。一邊安穩等著,一邊著急解決,高下立馬就分出來了。

  第一條倒是好說,康熙也是不願意讓人詬病大清的統治是野蠻血腥的,所以從這方面入手,扭轉大清的形象是很好的,況且,只是允了漢人免除剃髮易服的命令,滿人該怎麼做,還是照舊,也不用擔心滿人被漢人給漢化了。

  但是這第二條就有些難了,滿漢通婚,往深遠一點兒想,那就是滿人的血統要無法保持純淨了。往後,漢人再來兩次非暴力不合作,說不定這江山過了一百年就要變成漢人的了。

  於是,康熙派人去和那白行舟談判,儘量將條件往下壓。那邊也是滑不留手的,每逢康熙快要生氣的時候,這邊就要緩上一緩,次數多了,康熙甚至懷疑自己這邊有jian細了。

  恨不得將身邊的奴才查個十八代,卻怎麼也沒找出來。於是就下了命令,這宮裡上上下下的奴才,禁止認親,禁止胡亂攀談,一時之間,鬧的人心惶惶的。

  李巧慧在南三所,更是著急上火,原本裝出來的病,這會兒也是成了真,差點兒起不來床,更是沒辦法打探消息。

  只聽胤禛說,商談了四五天了。那邊不鬆口,這邊也不鬆口,兩邊陷進了僵局。康熙有出兵鎮壓的打算,畢竟,這次若是太輕易讓他們得逞,下次有事,他們還是來這招,說不定滿人得一再退讓。

  所以,得這一次讓那些造反的漢人知道厲害才行。但是考慮了很久,康熙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這歷史上,哪個皇上在出兵之前不找個藉口?哪怕上面那個真的是昏君,他們也得弄出個清君側的藉口出來。

  他要鎮壓百姓,該用什麼藉口?不聽話?百姓們多聽話啊,讓做什麼做什麼,不讓做什麼就不做什麼。問題是,你不說,他們就不做。

  所謂的非暴力不合作,可是讓你找不到任何藉口來鎮壓的。

  若是讓康熙知道,某個地方的某個人,用非暴力不合作這個很簡單的政策,奠定了國家獨立的基礎,成就了一個黨派的領導者地位,估計他這會兒也不會憋悶的想要吐血了。

  李巧慧從胤禛那裡得知這事情,無端端的就有些心涼。但是她只是一個皇子的側福晉,根本就沒說話的份兒,所以也只能聽任事情發展。

  臘月二十一,康熙再次派人和白行舟談判,白行舟不答應。康熙派人捉舀白行舟,白行舟半點兒反抗都沒有,從容入獄。但是從那天起,各地的知府知縣都送了摺子過來,說是百姓拒絕做事,每天都不出門。

  康熙急的不得了,最後只能是各退一步。

  臘月二十五,康熙在乾清宮見了白行舟,雙方繼續談判,白行舟提出的條件被砍下一半,但康熙這邊也賠了不少進去。首先,康熙要為嘉定百姓平冤,其次,滿人的家僕中有當年入關時候強迫為奴的,必須釋放。

  而那些條件裡面,剃髮易服被廢除,滿漢不通婚被廢除,漢人建功立業考取功名的機率和滿人一樣大,在同等條件下,允許優先考慮滿人,但不允許壓下漢人。

  最重要的第二條,則是陷入僵局的一條。白行舟很是堅持,必定要讓漢女也能參加選秀,且和滿洲八旗秀女有相同的資格。但是康熙是堅決不允許,以防止滿人血統混淆。

  一直到臘月二十九,雙槓再次各退一步,白行舟提出以漢軍旗出身的秀女為皇子嫡福晉,康熙也很快就答應了,但馬上提出要求,但凡嫡福晉為漢軍旗秀女出身的,一律剝奪皇位繼承權。

  白行舟也不是要一口吃個胖子的,康熙能隱忍著答應這麼多的條件,足以讓他心滿意足了。更何況,只要有了開端,誰能保證結局是什麼?漢唐繁榮,不也照樣沒過五百年江山就換了姓嗎?

  他原本的目的就是改變漢人的地位,除此之外的都是福利,所以當即就答應了下來,出宮沒多久,一直停留在京城外面的百姓,就開始陸陸續續的進京。

  而不少滿人家裡,則因為奴僕的事情,整個年都沒過好。

  康熙雖然是個仁君,不願意在年前太過於血腥殘忍。但是到了年後,就要開始算帳了。暗地裡調查了鼓動人心的漢人,然後一起投進大牢。

  整個清查,歷時三個月,可以說是一次很徹底的清查。隨後,這些人就被以惑亂人心的罪名給斬殺了。甚至連屍體都沒留下來,而參與這次事情的,但凡冒頭讓人記住的,也扣了帽子抓起來。

  雖然沒有明面上那麼血腥,但實際上也死了不少人。

  李中寧將回稟消息的小廝打發下去之後,就瞧見李中淮一臉苦笑,知道大哥是為那些死去的人傷心,李中寧走過去抱了他的胳膊:“大哥,別這樣,他們也是自己願意的……”

  “畢竟是幾百條人命……”李中淮仰頭嘆了一口氣,手蓋住眼睛,就算是非暴力不合作,他們這邊也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的。

  一萬多的人,剩下的不足兩千。

  “你去找你三哥,讓他最近先呆在廣州不要回來。另外,剩下的人直接走水路送到廣州。”李中淮沉默了一會兒,直起身子對李中寧說道。

  既然這條路是自己選擇的,哪怕再難走,也要一直走下去。

  李中寧應了一聲,伸手拍李中淮的肩膀:“大哥,不如你辭官吧,這次事情之後,皇上肯定要處置朝里的漢官的,你沒必要……”

  “不會,皇上要處理,也是要等兩三月後,我暫時不會有事的。”李中淮搖搖頭,想了一會兒說道:“你讓人回去將善堂給關了,順便給你三哥寫信,就說半路遇見了劫匪,他的貨物什麼的,全部都丟了。”

  “我們這是……”李中寧吃驚,李中淮點點頭說道:“這種辦法只能用一次,皇上不是個慈善人,現在只是追查鬧事的人,過段時間,必定要有所懷疑,我們一定要在這之前,退出朝堂。”

  “那爹和外公……”李中寧有些遲疑,李中淮搖搖頭說道:“不用擔心,爹年紀大了,說不定哪天就會生病,到時候就能順理成章的致仕了。至於外公,畢竟是老臣了,算是看著皇上長大的,所以皇上會給外公留一線生機的。”

  他們這邊商量著隱退的事情,乾清宮裡,康熙也是一臉黑沉。這次的事情,他很不想承認,但又不得不承認,自己是敗了一局。就算是最後將找事的人都殺了,但是也掩蓋不了他被人鉗制的事實。

  “你們怎麼看這次的事情?”沉默了半天,康熙才出聲問道。

  “這次必定是那些漢人在搗鬼,皇上萬不能心慈手軟,得讓那些漢人知道滿人的厲害。但普通百姓我們不能動,可以派人去江南,以剿匪的名義,將那些反清復明組織一鍋給端了。”

  明珠在一邊做了個砍頭的動作,索額圖冷哼了一聲:“莽夫!整天就知道砍砍殺殺,那些反清復明組織若是好找的,豈會到現在都剿滅不了?那些漢人,個頂個的狡猾。”

  說著,轉頭面對康熙:“皇上,以奴才之見,這次的事情暫時不宜太過於聲張,畢竟,誰也不知道那些人準備了後手沒有,咱們先假裝答應了他們的條件,然後將找別的應對方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