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臥榻之側, 豈容他人酣睡。自己想要那把龍椅,就得掃清通往王座上的一切障礙。而最根本的障礙, 就是自己庶皇子的身份。

  若無嫡皇子,他身為庶長皇子, 名正言順。

  天家無骨肉,天家無親情。二皇弟, 你可別怪皇兄。要怪就怪你是嫡皇子,要怪就怪你突然好了。你要是一直殘廢著, 該有多好。

  回到王府,錦寧侯就等在府里。

  看到他進門, 是連忙站了起來。

  “王爺,那個人…不見了”

  什麼人寧王皺著眉, 先是一臉的不耐煩。猛一細思, 再看錦寧侯的表情,凝重起來。喚了人進來,命令下人去看昨天晚上的血人。

  那侍衛很快回來了,“王爺…人不見了。”

  錦寧侯雙腿一軟,“王爺, 這也太嚇人了。來無影去無蹤,那些人到底是什麼人有這樣的人在壽王的身邊,那我們…”

  壽王的實力高出他們如此之多,若是再硬碰硬,他們是討不到半點好處的。相反,還會把事情弄得越來越糟,到頭來不光不能成事,別說是滔天富貴,就怕性命都保不住。

  “什麼都不能再做了,二皇弟的實力深不可測,在沒有完全的把握之前,我們先按兵不動。”寧王說著,一臉沉重。

  錦寧侯聞言,忙不迭地贊同,“殿下說得沒錯,知己知彼才能一舉成功。眼下朝中立儲之聲漸漲,陛下卻一直穩如磐石,足以說明在他的心裡,殿下你才是儲君的人選。陛下正值壯年,千秋鼎盛,日子了還長著。即便是現在立了壽王為太子,以後的事情誰說得定。事在人為,一切都不能輕易過早下結論。”

  “你說得沒錯,二皇弟是嫡子,這個時候要立儲君,他名正言順。父皇沒有順著那些人的意立二皇弟,心裡肯定是有其它的打算。我們以不變應萬變,靜等著吧。”

  錦寧侯被那帶血的死人嚇到了,心還悸著。聽了他的話只覺緊繃的身體活了過來,哪有不應的道理。可是他們不動了,貴妃那邊的安排,要怎麼辦

  “殿下,那之前的的安排……”

  “都待命吧,另外好好打探壽王隱藏的實力,本王要知道他的身邊都有什麼人。”未知的東西才是最讓人害怕的,寧王還擔心越千邑會先發制人,又道:“派人盯緊壽王府,一有風吹草動即刻報之本王。”

  錦寧侯點頭,“殿下顧慮的是,臣一定查個清楚。”

  此後,京中風平浪靜。明帝一直壓著那些請立太子的摺子,含糊著。越千邑也回到了朝堂之上,和寧王康王起起參於朝事。

  時光如梭,白馬過隙,很快便到了中秋節。

  宮裡設了宴,朝臣命婦們奉旨進宮,與天家一起慶祝今年的風調雨順。比起前兩年,今年的年景好多了。

  明帝臉上的喜氣感染著每一個人,所有人都帶著與有榮焉的喜悅。

  陳皇后與明帝從在正座上,連貴妃的位置略低一些,然後是如慶妃等一些品階高的妃的。另一邊則是三位王爺與王妃。

  康王還未大婚,故而一人占一席。

  寧王府中除了寧王妃倒是有幾個妾室通房,不過都是沒有品階的,自然出席不了這樣的場合。而壽王府,還有一位陛下親封的孺人。

  是以,李錦瑟也出席了。她縮頭縮腦地坐在佟錦素的正後方,恨不得把自己藏起來。連貴妃看著,心裡憋了一口老血。

  原是想給壽王夫婦添堵的,誰知這個李家四姑娘如此扶不起來。有了名份也還是這般上不了台面,還不如一般人家的姨娘,白瞎了自己一步好棋。

  三位王爺坐成一排,加上壽王這個生面孔,幾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眾人隱晦地打量著,在心裡各自做著比較。

  論長相,壽王勝過寧王康王許多。論姿儀,壽王比寧王更有氣勢。到底是嫡皇子,又能在夏國全身而退,可見是個不簡單的。

  誠國公一派的官員,心裡越發的安定。而錦寧侯府一系的人則是心裡犯起了嘀咕,有壽王這樣的嫡皇子在,寧王還能笑到最後嗎

  天家的事,最是瞬息萬變。自古以來,順風順水便繼承皇位的少之又少。看陛下的態度,似乎並不屬意壽王。

  眾人心思各異,面上不顯。

  再往下,便是世家朝臣及其夫人們。他們的後面,坐著各府的小輩們。這樣的盛會,自是不會講究什麼男女大妨。

  與天同慶,男女皆一視同仁。

  明帝舉杯敬月,殿中一片高呼陛下萬歲皇后千歲,然後宴席開始了。

  佟錦素是第一次參加古代真正的上流宴會,難免好奇地多打量了幾眼。前次雖然參加了連婉婷舉辦的詩會,但參加詩會的都是青年男女,與這次還是大不相同的。

  放眼望去,君臣同樂,一派融洽。男著朝服,女著誥命服,個個坐得筆直。沒有品階的青年男女,也是一身盛裝。

  李復儒從後面的席位上看了過來,她略略看了他一眼,眼中毫無波瀾。李復儒不由心塞,誰能想到事情變化如此無常,以前最不放在心上的兩個女兒,反倒是成了人上人。

  早知壽王會有大好的一天,他再是不滿三娘,也不會由著母親把三娘人李氏家族除名。如今再腆著臉去求女兒,他又做不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