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人未到,已先語。

  “原來李三姑娘在這裡,讓我好找。母后與母妃正說著話,怕你無趣,讓我來陪你。不想二皇弟也進宮了,倒真是巧得緊。”

  引路來的春雨先行禮口裡稱著見過大皇妃。

  李錦素這才明白來人的身份,也跟著行了禮。

  大皇子妃是連貴妃的親侄女,錦寧侯府的嫡長女,閨名連娉婷。連娉婷的長相與連貴妃不一樣,如果說連貴妃是一朵溫柔的解語花,那連娉婷就是一朵幽香的百合花。

  想來連家有意培養女兒進宮,連娉婷舉止大氣,氣質出眾,眉宇間隱隱帶著居上位者才有的氣勢。

  她親親熱熱地上前拉著李錦素的手,上下好一番打量,眼眸中是令人舒服的目光,似乎兩人是多年的好友。

  “怪不得母后替二皇弟聘下你,看這小模樣,真真是叫人心疼。像三姑娘這般長相出色的姑娘,我看得都喜歡得緊。二皇弟,真是好福氣。”

  她笑語嫣嫣,長嫂風範十足。

  越千邑冰冷的眼神沒有半點波瀾,“我乏了。”

  那侍衛聞言知意,推著自家主子離開。

  連娉婷絲毫不以為意,反倒過來安慰李錦素,“三姑娘莫要見怪,二皇弟從夏國回來後,就是這般性子。若為是身逢變故,他也不會如此,你應該多體諒他。”

  話都被她說完了,李錦素還真不知道要說什麼。

  凡是初見面就表現得十分熱情之人,都應該心存警剔。李錦素深知這些女人的厲害,輕易不敢亂接話。

  也怪她看書只圖消遣,並不會認真到逐字逐句。《帝京琴瑟》這本書又是以男女主的勵志故事為主,朝堂涉足不多,都是幾句帶過。直到書的結尾,宮中也沒有什麼大變故,依舊是明帝在位,後宮貴妃獨大。

  “大皇妃說得是,臣女記下了。”

  不知如何接話,順著人的話說總不會有錯。

  連娉婷看了她一眼,都說李家三姑娘性子魯莽,是個做事不管不顧的。方才自己那樣說了,都不見她大吐苦水,可見傳言不盡屬實。

  “說來也是緣份,上次母后生辰之日,你獻了生母的嫁妝。那時候我就在想,這位李家姑娘是個純孝純善之人,有機會一定好好結識一番。不想一語成讖,你我竟成了妯娌。”

  “這是臣女的福氣。”

  “你呀,莫要總是臣女臣女的,將來都是一家人。你叫我娉婷姐姐,我喚你三娘,如何”

  李錦素連忙推拒,頭低下去,“禮不可廢,臣女不敢。”

  連娉婷眼神微閃,輕輕虛扶她一把,“好了,你若不願,我自不會勉強。母后怕你等得無趣,讓我陪你在御花園中四處走走。”

  既然是皇后娘娘的意思 ,李錦素自然從命。

  御花園很大,若不是人領著,李錦素只怕會迷了方向。心裡卻是始終提著的,暗暗記下走過的路。

  雖是不清楚後宮的格局,卻隱約覺得大皇子妃帶她走得有些遠了。

  “大皇妃,臣女進宮逗留的時辰不短了,看著已到了出宮的時辰,臣女還得向皇后娘娘辭行。”

  連娉婷一臉懊惱,“看我這記性,光顧著和你說得投緣,不想竟走到了這裡。也是時辰不早了,我送你過去。”

  說話間,對面走來兩位華服公子。

  其中一人李錦素認得,正是那連家的四公子。還有一人神態倨傲,走在連近歡的前面,也是風華正茂的年紀。

  “真是巧了,不想遇到三皇弟與四弟。”

  李錦素立馬明白了,另一人是大皇子的胞弟,三皇子越千池。

  她行了禮,默默低頭作鵪鶉狀。聽著連娉婷詢問越千池和連近歡的功課,還順便多介紹了她兩句。

  越千池早就好奇父皇給二皇兄指了一個什麼樣的皇妃,一眼便粘在李錦素的臉上,暗道著實可惜。

  如此佳人,後宮都沒幾個能比得上的,配二皇兄,真是白瞎了。

  寒暄幾句,各自別過。

  回福禧宮的路上,連娉婷的還是親熱是與她閒聊,卻在話語間多次提到了連近歡。甚至不無驕傲地感嘆著,論京中世家公子,唯連近歡姿儀最是出眾,冠絕封都。

  李錦素從不覺得以連娉婷的身份,會親密到這般與她毫無芥蒂地隨意聊家常。她想到常氏原有意與侯府結親一事,再細思連家的行事做派,心下微冷。

  第29章 撕破臉

  陳皇后與連貴妃在殿中, 不知說些什麼。從兩人的表情看其樂融融,沒有半分劍拔弩張之勢。如若不是深知她們的立場,定以為她們關係極好。

  連娉婷進去,先是恭恭敬敬地喚了母后母妃,然後禮數周全地立到連貴妃的身邊,將之前的事情道來, 在哪遇到李錦素及碰到二皇子的事情說了一遍。

  “真真是有緣得緊,不想遇到了二弟。想來二弟瞧著三姑娘的模樣, 心中定是歡喜的。”

  李錦素垂首低眉,做害羞狀。

  陳皇后輕輕一笑, “能得天子賜婚, 自是天底下最美滿的姻緣。”

  這一語雙關,說得連貴妃面色微變。當年就是因為先帝賜婚, 陳皇后才會嫁給陛下。而她只能委屈當一個側妃, 不能鳳冠霞帔, 堂堂正正的以陛下的妻子自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