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德貴妃原是北戎公主,美艷妖嬈,從進宮起便是聖眷加身。宮中熬資歷熬了幾十年的林貴妃也好,以顏色冠絕後宮的麗貴妃,在這位德貴妃跟前,似乎都變成了黃臉婆,被皇帝徹底拋到了腦後。就連麗貴妃膝下的五公主,出宮去了九皇子暫住散心,也一直都沒想起接回宮。

  人都說,德貴妃正是宮中新寵,聖寵遠非其他宮妃能夠比的。

  甚至還有朝臣擔心,陛下一直沒有立下太子。以他如今對德貴妃的寵愛,日後萬一德貴妃誕下皇嗣……

  實在是不大妙啊。

  誰承想這邊還沒擔心完,那邊貴妃就進了冷宮了呢?

  至於緣故,誰也不知道,誰也不敢問。

  阿琇只聽說,進了冷宮的德貴妃不思悔改日夜怨懟,多有不忿之言,然後……就被憤怒的皇帝陛下,賜了一條白綾,香消玉殞了。聽說皇帝因此還大大地傷心了一回,接連幾天上朝都是一臉頹色。

  不久後,便又有阿珠從北境送回的家信。信中隱晦地說道,北戎如今內亂,北戎王——就是洛吉的長兄,篡了王位,正與匆忙領兵回去的洛吉打得難解難分。

  北戎王占了先手,將原先的北戎王和皇后軟禁,於朝中也頗有幾個擁躉,尤其是手中握有北戎一半兵力的大將軍是北戎王的舅兄,實在是有著天時地利。

  而洛吉,除了一腔悍勇和從大鳳借走的一萬兵卒外,就是北戎朝中對先北戎王忠心的一些臣子了。不過,他入大鳳為質三年,北戎王壓根兒沒有想到這個弟弟居然能夠從大鳳借兵殺回,一時間雙方也是難分勝負。

  整個北境,如今也是將警兵惕,虎視眈眈地盯著北戎。

  北戎這一場內亂,一直打到了九月里,才漸漸平息。

  大鳳以孝治天下,北戎民風粗獷,許多風俗不能為大鳳所接受。不過在“孝”之一字上,兩國倒是很相似。

  軟禁父母自己篡位這事兒,放到哪裡去說,也是有些不能讓人接受的。尤其,洛吉的父親,先北戎王關心百姓,於外雖然無功,在內卻是聲望頗佳。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洛吉舉著為了他父王那個旗號出兵,便得了些民心。

  半年的戰事下來,隨著北戎王麾下第一戰將被洛吉斬殺陣前,北戎王兵大亂,多數降了洛吉軍。洛吉一鼓作氣,領兵殺到了北戎王城,與城頭上的長兄遙遙對峙。

  北戎王野心勃勃,能為卻稍顯不足。論詭計陰謀並不輸給他人,所以從前小心翼翼討得父親喜愛,又挑撥了先北戎王與洛吉的父子之情,使得洛吉被送去了大鳳和親。但真的論起為君為將之道,卻遠不及從小就對大鳳感興趣,又在大鳳薰陶了三年的洛吉。

  圍城數日,北戎王自知難逃城破,他不願被俘後受辱,破城的時候,從城頭上跳下殞命。

  洛吉攻入了王城後才發現,他父王母后早在北戎王篡位之時,就已經被秘殺了。

  傷心憤怒之下,洛吉命人屠了長兄一家,連車輪高的孩子都沒有放過,徹底的斬草除根。然後,在朝臣的擁立下,登基做了北戎王。

  這一切結束的時候,已經到了臘月里。

  洛吉還算守信,稱王后便向大鳳遞交了國書,自認屬國。

  皇帝對兒子鳳容說道:“早知此人非同一般,心冷手狠,日後必成大患。”

  對於洛吉提出迎娶安王府縣主鳳嬌為王后一事,皇帝沒有回絕。畢竟,當初是他下旨賜婚。

  對於鳳嬌遠嫁和親,老太妃也無他法。賜婚的時候,她與老王爺便都想過,日後洛吉若更進一步,鳳嬌勢必要遠離大鳳,嫁入北戎。

  如今洛吉做了北戎王,鳳嬌頂著大鳳和親縣主的身份,為北戎王后,身份尊貴,整個大鳳都是她的依靠。只要兩國不重啟戰事,她的地位便穩穩噹噹的。

  比起年紀輕輕就青燈古佛,這已經是最好的歸宿。

  倒是阿琇很是捨不得。她嫁入王府後,與鳳嬌甚是和睦。這個小姑子言語溫柔,行動有度,從沒有過旁人家裡刁蠻大小姑子的矯情事兒,阿琇帶著她與賀長安、徐寧走動了幾回,徐寧也很是喜歡這個外柔內剛的女孩兒。

  鳳嬌這一遠嫁,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見面。

  阿琇心中感傷,和老太妃一起,為鳳嬌準備嫁妝。畢竟是為國和親,宮中也有不少的賞賜下來,兩下里相加,鳳嬌的嫁妝不是一般的豐厚。

  她的大婚,定在了二月初。

  北地土地尚未開化,樹木花草依舊乾巴巴的。就在這樣的日子裡,安王府送走了已經被封為榮安郡主的鳳嬌。和親的隊伍中,有神機營統領胡武領隊護衛,鳳離作為兄長,也會隨同入北境。

  老太妃和阿琇送出了十里亭外,目送著和親隊伍遠去,太妃心再剛硬,也難免落了一回淚。

  “鳳嬌這孩子早先命苦,只盼著她從此順遂和美,不要再多生波折。”

  阿琇扶著老太妃,抽了抽鼻子勸道,“祖母不要傷心。妹妹是去做王后的呀,身份尊貴,且北戎王先前對她如何上心呢?可見她的好日子都在後邊呢。”

  老太妃拭了拭眼角,斂了悲色,“也就你能多寬寬我的心了。”

  又感嘆,“府里越發冷清。什麼時候,你們給我添個重孫,便熱鬧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