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顧老太太十分的歡喜。她本來就喜歡徐寧這樣的女孩兒,沉靜不軟弱,看著便是能夠撐起門戶的。沈安心愿得償,更是難得的笑容多了起來。

  可以說,這樁婚事,除了還覺有些遺憾的二老爺外,無人不滿意。

  因此上,哪怕只是小定,靖國公府也做足了禮數,闔府女眷全部親到了定南侯府,就連阿珎阿珏等人也沒落下。

  定南侯夫人只有徐寧一個孩子,在這親事上也很看重,將小定禮辦得很是熱鬧。

  小定禮上,阿琇笑眯眯地與一身茜紅色衣裙的徐寧說道,“從前叫你阿寧姐姐,今後就要叫嫂子了呢。”

  徐寧被打趣了,也不著惱,面上只有微微的紅暈,挑起眉頭,捏著阿琇的手,“長嫂如母,往後再敢淘氣,我便可以教訓你。”

  阿琇:“……”

  這,這和阿寧姐姐一向示人的溫婉穩重的人設不大相符合啊!

  小定宴後,靖國公府的女眷們齊齊告辭。阿琇坐在馬車上,小聲跟溫氏說道,“往後二嬸的打算,怕是要落空呢。”

  “哦?”溫氏微笑,“這話怎麼說?”

  阿琇窩在她身邊,撇嘴道,“娘莫非不知道二嬸的打算嗎?”

  話音未落,被溫氏一指頭彈在了腦門上。

  “好好說話。”

  揉著腦門,阿琇嘆道,“我怎麼覺得,年紀大了,娘就不喜歡我了呢?”

  從前,都只有愛,哪裡有這樣動手的時候呢?

  感慨了一回後,扒著溫氏的肩膀,湊在她耳邊小聲說了幾句話,然後雙手一攤,露出白生生的手心,“我能明白幾分二嬸的意思,只是平日裡看阿寧姐姐,絕不是那種能夠被人拿捏的。”

  真算起來,徐寧嫁給沈安,那是低嫁了。

  無論是家世,還是人物兒。

  溫氏只笑著搖了搖頭,“求仁得仁。”

  以徐寧手段,二太太想要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在她面前指手畫腳,怕還真是差些火候。不過就溫氏看來,徐寧既有身份,又有豐厚的嫁妝,更難得通曉俗務,精明幹練,與只知道苦讀詩書做學問的沈安,也算是一對兒互補的良配了。

  “只看以後吧。”

  俗話說喜事成雙,才回了國公府,嗯哼。女眷們都湊在春暉堂里與顧老太太說話,便有林沉特意從北境打發了人回來送信兒,四月中的時候,阿珠順利誕下一女。

  顧老太太喜得見牙不見眼,雙手一合喜道,“先前等了多少天都聽不到信兒,叫我這心裡急的什麼似的。趕情是在這等著哪,雙喜臨門!”

  “外甥女外甥女外甥女!”阿琇滿屋子裡轉著叫。

  她有一溜兒的外甥了,外甥女還是頭一個呢。

  還是阿珠的孩子!

  顧老太太又問來人阿珠母女可好,來的是阿珠的陪嫁,原先服侍顧老太太的。三十多歲的媳婦子一身兒鮮亮的衣裳,臉上帶了些疲色,精神兒卻好,人也喜氣洋洋的,陪著笑臉回道,“夫人和大姑娘都好!大姑娘落地兒的時候,足足有八斤重!夫人還嫌棄說孩子紅,半點兒不隨她。結果才三天,就白白胖胖了的,那壯實啊,哭一嗓子半邊府里都能聽見!洗三兒也熱鬧,伯爺擺了整日的流水席,又請了那邊最是德高望重的老夫人給大姑娘洗三唱祝。就連榮王殿下,也都親來道賀了,還說要認了咱們家大姑娘做義女……哎呦呦那體面啊,奴婢一時半會兒,都說不出來了,只能幹替著大姑娘歡喜罷了!”

  她人長得喜氣,又十分的會說話,很是懂得如何順著老太太的心思說下去。這一番話說下來,顧老太太笑得眼睛越發地看不見了。

  “榮王殿下還欲認做義女?這可是天大的福氣了。你們是回了京就奔了這裡,還是先去了林侯府?”

  這媳婦兒忙道,“伯爺打發了我們兩口子一同回來的,我們那口子已經往林家送信去了。”

  顧老太太點頭,“阿沉行事,也越來越沉穩了。回來這一趟你們也辛苦了,快去歇歇。”

  手抬了抬,便有丫鬟過來聽著吩咐。

  “領了你嫂子去歇著。”

  又讓人賞了這婆子一匹料子兩套衣裳和一枚大大的銀錠子。

  媳婦眉開眼笑地謝了賞,出去了。

  顧老太太撫摸著阿琇的頭髮,“這下兒不擔心了吧?”

  “不擔心啦!”阿琇歡喜極了。想到大白胖外孫女,又起了嚮往之心,“要是我也能去北境看看外甥女,就更不擔心了。”

  “等你大些再說吧。”顧老太太樂呵呵地說道,“等你和阿離大婚了,叫他送了咱們娘兩個一塊兒去!”

  阿琇:“……”

  怎麼辦,她竟然有些盼望著大婚了。

  二太太定下了滿意的兒媳婦,湊趣笑道:“可不是麼,算一算,再有幾個月安王爺孝期便滿了,阿琇也及笄了,正是該大婚的時候了。”

  頓了頓,又接著說起來,“如此一想,阿安和阿寧的親事,也早早定下辦了才好。到時候,哥哥嫂子一同送九丫頭出門子,豈不是更完滿?”

  “已經請人去算了吉日,估摸著也就有信兒了。”顧老太太點頭,覺得這會兒二太太說話,倒是不如從前那般不入耳了。“不過九丫頭這大婚,還得問你嫂子的意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