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等五姑娘六姑娘出了閣,三太太身邊未免空虛。溫氏忍不住有些想到,她好歹還有個初一。

  “唉,嫂子說的是。”想到兩個女兒,三太太不免嘆道,“孩子小時候盼著她們長大。這大了,就要離了娘。我只慶幸,當初把她們都定給了京城裡的人家。什麼時候想她們了,厚著臉皮我就上門去。”

  溫氏笑道:“怕是姑爺家的門檻都要被你踩平了。”

  妯娌兩個小聲說笑著,隨顧老太太進了暖香塢。

  這暖香塢著實不大,裡面燒著火牆。又因冬天裡沒幾個人往這裡來,怕陰冷,在牆根處又擺了幾個火盆。窗下,正有幾盆水仙的盆景開著。

  這一進門,就是一股暖香襲人。

  “好暖和!”阿琇先贊了一句,“還是祖母想的周到。”

  顧老太太除下了大毛衣裳,坐在了一張椅子上,笑道:“你祖母我整日閒著,就想著如何吃喝了。”

  說著便讓人端了點心茶果,又讓眾人都坐了。

  這才再細問起鳳離在北境時候的經歷。

  方才在春暉堂里,鳳離已經多少說了一些。他也很是能夠體諒出顧老太太的心情,也絲毫沒有不耐煩,坐在溫氏下首,又細細地說了起來。

  他與溫老侯爺和沈焱一行人到雁回關的時候,正是北戎兵與雁回關叛軍陳兵關外,蠢蠢欲動。

  雁回關內,榮王受傷前便已經發下軍令,調集周邊其他幾個關隘守軍前往雁回關馳援。但一來,餘下關隘未必便安全,還要留下一大部分將士。二來,雁回關秦忠北境武將之中出了名的憨厚忠誠,一轉頭就能投敵,誰又能說,整個北境的守將里,只有這麼一個呢?

  因此上,雖有調兵遣將,其實雁回關情勢依舊不能叫人放心。

  再加上後邊榮王重傷,命在旦夕。守將之中並沒有如榮王一般能夠主持大局的人。溫老侯爺一行人,就是在這軍心最浮動的時候趕到的。

  “自古兵禍最是可怕。”多少的將士,多少的百姓在戰火之中丟了性命。

  顧老太太嘆道,“也虧得今年天冷,北戎撤兵。不然,這年都要過不好了。只是,秦忠那人,可被捉住了?”

  鳳離搖頭,“那廝不知跑到了哪裡。”

  “秦氏一族因他私心盡數被誅,他自己卻跑了?”三太太一拍桌子,氣憤道,“那些族人可能這輩子就只聽過他的名字,甚至都並沒有聽過。卻稀里糊塗地因他丟了性命……”

  這世事何其不公!

  “也並不是這麼說。”溫氏喝了口茶,用帕子一壓嘴角,淡淡地說道,“秦忠此人這些年靠軍功累進,已經是從三品的一關守將。他父母兄弟子侄都因此進京,錦衣玉食。秦氏在原籍原本不過小族,之前卻因他的緣故,能夠在當地威霸一方,族長甚至與父母官稱兄道弟……這些,難道不是好處?”

  溫氏的想法很簡單。若是叫阿琇說,那就是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享受了秦忠帶來的好處,就要做好替秦忠償債的準備。

  提起秦忠這個叛將,叫人心情便不大好。顧老太太扯開話頭兒,“今年冬天冷成了這樣,京城裡都下了這麼大的雪。怕是北戎那邊,更不好過。須要提防他們開春的時候來打草谷。”

  “老師和四叔,定然也會想到。”

  鳳離這一口一個四叔,簡直比阿琇喊得還親切。想到沈焱頭一次聽見自己這樣叫的時候,風華絕代的臉上那副僵硬的表情,鳳離嘴角就露出笑意。

  沒有注意到鳳離俊秀的臉上這小小的變化,顧老太太轉頭囑咐溫氏,“回頭你親自帶著收拾一些厚實的衣裳,若有人往北境去,便請人捎了去。若是沒有,就從家裡頭找人給送過去——可憐見兒的,阿焱也就罷了,年輕體壯。親家和初一老的老小的小,到底叫人不放心。”

  說到這裡,顧老太太心裡頭未免有些埋怨兒子。沈焱的信里說,本想著叫鳳離將初一一併帶回京城,這熊孩子撒潑打滾,就差躺在地上蹬腿兒了,死活不回來。他與溫老侯爺也覺得,既然初一無心科舉,早早叫他見識一番戰場的廝殺也沒什麼不好。

  所以這沈初一,也就留在了北境。

  雖說有沈焱在信中拍著心口保證,定會照顧好初一。但用腳趾頭想,也知道北境與京城相比,那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吃不好喝不好的。這冬天裡頭,也只有比京城更冷的。

  “我的初一,可是受了老罪了!”顧老太太想一想,都覺得心疼。

  溫氏應了,又見顧老太太面上帶了憂色,便勸道,“孩子大了,也該歷練歷練,省得他整日天馬行空地搗蛋。母親放心,早就把那大毛的厚實衣裳給他送去了。”

  顧老太太笑,“我也是的,往前數二十年,也不會這麼蝎蝎螫螫。當年阿焱一走十年,我也沒如此憂心過。”

  “您這是疼愛孫兒不是?”溫氏笑了一會兒,因又問鳳離,“這麼說,榮王殿下無礙了?”

  “九叔祖受傷雖重,但到底是武將,並無大礙。之前昏迷,是因中毒。如今他身邊有御醫,還有太醫院的院正院判,已是沒事兒了。我聽御醫與陛下說,再安心調養兩個月,便和從前一樣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