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大姐看著走在前面的楊碧玉,說道:“這碧玉也真是的,小朵就算再不懂事,也幫她帶了幾年孩子。她帶著孩子來看銘恩,把小朵一個大姑娘留在家裡,還真放心!”

  余小容連忙附和,“她根本就是把小朵當成了保姆,小朵這兩年好多了,可還是沒落好。”

  張依一扯了扯余小容的衣袖,朝張建國努了努嘴。當著人家兒子的面說人家媽媽,總歸是不大好。

  一旁的張建國,從眼睛的余光中看到了張依一的動作,卻只當沒聽見,繼續做一個什麼也不懂的小孩。何況,楊大娘和小容嬸子說的對,他沒辦法反駁。

  到了山下,汽車已經在等著了。家屬們上了車,和送行的人揮手告別。

  車子開走了,送行的幹部們也回了山上的營房。雖然不用打仗,可每天的訓練少不了,還要幫朝鮮人民幹活。

  張依一到了醫院,看到醫院的同事們個個都喜氣洋洋的,崔玉婉高興的拽住她,“依一,咱們很快就能回國了!”

  第103章

  軍部接到了志願軍總部的通知,4月25日從元山港陸續撤離。

  得到消息的戰士們喜極而泣,終於能回家了。入朝三年,在這塊土地上,大家拋頭顱灑熱血,擊退了侵略者。

  還有幾天就要回國,張依一把兒子交給劉恪非,和醫院的同事們一起去附近的集市上買點東西帶回國。

  幾年的戰爭,朝鮮的經濟受到重創,根本看不到商店,買東西都是去集市。

  距離他們營地幾公里的地方就有個集市,離海邊不遠。大媽大嫂們將一些自家做的食品,頂在頭上拿到集上去賣,還有附近的漁民將捕撈上來的海產品拿到集市上售賣。

  部隊剛發了津貼,大家換成了朝鮮幣,每個人都買了打糕和鬆餅。

  “姚大姐,買點海參吧!”張依一指著一排賣海貨的攤點說。

  海參可是好東西,她隱約記得,媽媽買的干海參一斤好像要人民幣幾千塊錢。

  東海岸漁業發達,這邊的海貨不錯,尤其是海參,成色好,又便宜,鮮海參朝幣只需一元錢一斤,干海參朝幣只要四五十元一斤。

  成了家的姚大姐和廖大姐各自買了兩斤干蝦仁,天氣暖和,鮮海參不好帶。年輕的姑娘們對這個沒什麼興趣,只買了打糕和鬆餅。

  張依一在心裡算了下野戰醫院的人數,除去先回國的幾個人,所有的醫務人員加上炊事員,一共還有三十五個人。

  “你們這有多少斤干海參?我都要了。”張依一操著流利的朝鮮語朝著幾個賣海參的漁民問。

  “我只有三四斤,但我家裡還有將近二十斤!”一個五十幾歲的大叔回答。

  旁邊的幾個漁民帶的干海參都不多,加上剛才的那個大叔,一共才十幾斤。

  張依一將現場的干海參都買了,又買了幾斤干蝦仁。跟大叔和另一個漢子說好,讓他們將家裡的干海參送到營地,讓他們一斤一斤包好,又問了干海參的泡發辦法。

  “依一,你買這麼多海參幹什麼?”廖大姐不解的問。

  廖大姐知道張依一娘家很有錢,不在乎這些錢,卻不知道她買這麼多海參有什麼用。

  “到時候你們就知道了!”張依一賣了個關子。

  大家不了解海參的營養價值,更不知道三四十斤鮮海參才能曬一斤干海參。所以,大家都嫌干海參貴,捨不得買。

  她買這麼多海參,除了自己留幾斤,剩下的,她準備送給醫院的同事,三十幾個人一人一斤。感謝同事們在她懷孕期間,對她的照顧。

  十幾個女同事滿載而歸,兩個漁民當天下午就送了二十多斤干海參過來。

  張依一給醫院的三十幾個人,一人發了一斤海參,又將從漁民那聽來的泡發辦法告訴了大家。大家怕忘了,還記在了紙上。

  回國的日子終於到了,軍部通知野戰醫院的醫務人員各自回原部隊。張依一和高炮團駐地醫院的十幾個人回到高炮團,隨著大部隊一起回國。

  出發這天,附近的村民都趕過來送他們。眼下正是金達萊花盛開的季節,這些朝鮮大媽大爺和大嫂們,送給每個志願軍戰士一朵金達萊花。

  “小樹,我會想你的!”英子抱住小樹,哭得泣不成聲。

  “努納,嗚嗚嗚……”小樹苗用朝鮮語喊了聲姐姐,也跟著哭起來。

  張依一和洪大娘擁抱在一起,痛哭失聲,“阿媽妮,我會給你和英子寫信的!”

  一年多的相處,她和洪大娘祖孫倆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洪大娘就像她的媽媽一樣,照顧她坐月子,照顧她和小樹苗。如果劉恪非趕不過來,還給小樹苗洗尿布。

  她上班時將小樹苗交給洪大娘,洪大娘對小樹苗照顧的無微不至,親孫子也不過如此了。

  這時候,不知道是誰喊了一聲,要出發了。

  “洪大娘,謝謝您!”劉恪非走到洪大娘身旁,朝洪大娘鄭重的鞠了個躬,感謝這個善良可親的朝鮮阿媽妮,無私的照顧了自己的妻兒。

  洪大娘胡亂的抹了一把眼淚哽咽道:“要說謝,也是我們謝你們志願軍才對,你們幫我們打跑了美國人。”

  見英子抱著小樹苗過來,洪大娘將一個小包袱遞給了張依一,努力擠出了一抹笑,“我給小樹做了一身衣裳和一雙鞋,給你們做了點打糕,你們路上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