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要回國一趟,再回來會帶著錢向您贖回蓮娜,不過那以後蓮娜還是要住在杭城,我也會把生意慢慢轉過來,我在邊關那邊也不缺人手和車隊,只希望小姐在脂膏生意上能先考慮我。”

  這倒是一個乾脆的,林若青對卡爾也算欣賞,當下頷首同意了。

  而等皇帝派出來的黃三趕回京城已經是要這年四月以後的事兒了。

  皇帝過年以後著實忙碌了一陣子,差點兒就把派出黃三調查走訪的事兒給忘了,等一見著黃三才想起來自己年前還布置過這樣的任務。

  “你和朕說說,你親眼所見的事兒。”

  不過等見了黃三,皇帝也有了耐心和興趣。杭城那邊距離京城遠了些,不少消息傳過來都是幾個月前的了,黃三嘴裡的對皇帝來說都還算新聞,說起來也能引起好奇。

  黃三一沒成家,二沒讀多少酸書,因此許多觀點上並不迂腐,此時和皇帝說起自己的所見所聞自然也不會和朝中大臣一樣偏頗。

  “以臣這幾個月所見來說,女子出門做工賺錢並沒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且那些女子們的丈夫也沒有誰不願意的,不講別的,現在杭城那邊若是誰的妻子能在織布廠做工,那光是靠著丈夫在家種地,兩邊收入加起來,那就足夠一個人家裡過的滋潤了。

  另外還有一件事情臣也覺得有趣,這織布廠里還招收了許多未出嫁的女孩,若是照著幾位大人的說法,她們定是拋頭露面失了女德,品德有所缺陷,沒人要娶的,可陛下您猜怎麼著?”

  皇帝笑道:“有話就直說,還在這給我賣上關子了。”

  黃三點點頭,接著道:“杭城那邊現在已經有了一股子風氣,大家都願意讓媒婆去給在織布廠里的女孩提親,據說之前不少家裡窮困,樣貌又不出挑,被指著說要做老姑娘的女孩子,現在家裡門檻都要被踏平了。

  原因也簡單,一來是這女孩娶回家裡以後就立刻能每月有工錢拿回家裡,二來則是織布廠里的女工都是要跟著在廠里讀書認字的,領回家裡都多幾分顏面。”

  皇帝聽到這裡差點兒哈哈大笑起來:“竟還有這樣的奇事!”

  可不是奇事麼,這簡直是一巴掌打在了那些迂腐大臣的臉上,也讓皇帝覺得這的確是一個可行的法子。

  再聽黃三往下說林若青開庵堂收容被拋棄的女嬰男嬰,便心下對林若青又多了幾分好感。

  “這林氏倒還真是個難得的奇女子。”

  皇帝第二天早朝便舊事重提,又說起了是否要放寬對女子的限制的事兒。

  不少之前反對的老臣聽了只覺得頭疼,這皇帝好久沒有提過這事兒了,原本都以為他是翻篇了,誰曉得這還折騰上了?

  反對聲自然還是沒有什麼大變化,只有幾個也聽說了杭城那邊變化的跟著中立或者改變了立場。

  不過這一回皇帝也不是來爭取贊同的,他直接道:“這事兒若是要全國直接推開了,也不是容易事兒,依我看來不妨讓杭城做個帶頭就是。”

  前任杭州知府聽了臉上有笑意,他在杭城好些年了,也是有感情的,且他也覺得杭城能做好這個帶頭的任務,因此第一個站出來高聲說:“聖上英明!”

  皇帝瞥了他一眼,笑著說:“成了,這事兒就這麼定了。”

  不少老臣下朝後還聚在一起低聲討論。

  “真是亂來了,讓女子拋頭露面的,這還有什麼體統?”

  “也不知道是誰進了讒言!”

  “等陛下碰了壁就曉得這事兒行不通了。”

  不管朝中是贊同的意見多還是反對的意見多,反正這事兒是定下了,五月里杭城這邊就收到了京城來的旨意,讓他們這邊逐步放開原本律法里一些對女子的束縛,同時也要用官方的聲音稍稍這方面,讓人們的思想放開些。

  這事兒在杭城又分成了兩個聲音,不少讀書人自然是覺得不妥當,這和聖賢的想法不就違背了麼?不過普通百姓對此卻不覺得有什麼,有不少甚至還覺得欣喜非常。

  反正本來就已經有不少女子在外面做工了,只不過原本還有些風言風語罷了,可是現在官府都說了以後女子出門做工不再像以前那麼限制了,那誰還能說什麼?你要是開口,直接就給你一個和官府作對的名聲呢。

  而現任的杭城知府也不覺得這事兒哪裡不好,畢竟現在杭城本來就不少女子做工的,且相關有兩家都是納稅大戶呢,他有什麼好攔著的?

  倒是林若青對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十分意外,這一件她一直原本自己默默做著的,不指望官方會在短時間內有什麼改變的事情冷不丁得到官方的支持,反而讓林若青有些適應不良了。

  等晚上和陳彥一起吃了晚飯,林若青想到這個事情不由地說:“我原本以為陛下能夠做到開通商業已經是開明至極了,卻沒有想到陛下能夠做到這一步。”

  她的語氣神態里都滿是欣賞,讓陳彥聽了心裡醋海了。

  他皺著眉頭從言語之間提醒林若青要注意眼前人:“陳家商行下面,從這個月開始已經陸續在招收女工,核算起來已經有近百名女工了。”

  這雖然和林若青的織布廠沒法比,可是陳家商行下面有無數的行業,從工種來說反而更加利於放開對女性的一切刻板觀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