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林若青至此已經是忍著笑意,沒想到再往裡走,有一道布帘子遮著的地方,她隨手將布帘子抬起來一看,就發現布帘子後面藏著的是一個和他們家裡頭幾乎一樣大的淨房,裡頭那池子周圍還鑲嵌著不少圓潤可愛的鵝卵石,光是挑選看來就是讓人費了一番心思的。
林若青的笑終於是忍不住了,她轉頭看向陳彥道:“爺覺得這是外頭普通夫妻過的日子嗎?”
外頭的普通夫妻忙活一輩子興許都不一定能攢下買他們這屋裡一張床的錢。
陳彥也知道林若青在笑什麼,他想了想也難免跟著失笑。
“這實在沒有辦法的。”陳彥解釋道,“原本我想照著關外那樣來建一個小院子,可是關外那樣的又實在簡陋,我倒是沒有什麼,可是換成你,我便總覺得缺漏很多了。”
他的青青一向養得那麼嬌,家裡什麼都有,陳彥放心。可是一到外面,陳彥就覺得這裡不夠那裡不夠了,總歸是沒有家裡的那麼貼心。
而這小院子是他一手設計並且督工建造的,一開始的確規劃的簡單,現在許多東西都是後面他覺得不夠加上的。這兩年因為開了邊關那頭的生意路線,他也實在是比以前還忙,要不然也不用拖了兩年才將這小院子完工。
林若青聽完陳彥的解釋,假意收起臉上的笑容道:“你的話說得好像我很難伺候一般,以前在關外的時候我不是也過過來了?”
陳彥一聽她說“你”,心裡頭不知怎麼覺得高興起來。
林若青總是稱呼陳彥“爺”的,這裡頭倒是不涉及什麼尊敬敬畏的,純粹是一個拉開距離的工具罷了。
陳彥想起有那麼幾次,他的青青乾脆連你都不用,直接稱呼他為“陳彥”,那時候才真讓陳彥體會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親昵感來。
陳彥低笑道:“青青怎麼會難伺候,青青好伺候極了。”
他這樣的語氣神態,明顯就是揶揄。林若青一下想起幾個月前的中秋夜自己的失態,她心虛地扭過頭去:“不說這個了。”
林若青扭頭往屋外走,屋裡頭暖意融融,她走到軟榻邊上坐下,一旁的丫頭便極有眼色地上前幫她和陳彥倒水。
陳彥坐在她身邊,往後靠向軟墊道:“等過了年有一陣子可以歇著,你那兒能抽得出時間嗎?我們可以一起在這兒住一段時間。”
林若青飲了一口茶,對這個提議挺心動的。畢竟家裡頭一家人,還有孩子。提起孩子,阿冕最近是越來越鬧騰了,見著她總是想拉著她往雪地里去跑。
林若青是最怕冷的,若是讓她抱著阿冕懶在被窩裡,那麼她倒是能有空。好在阿冕還有個年紀小能陪著一起玩的叔叔,這段時間都是陳武帶著阿冕跑跑鬧鬧。
出來住幾天,不管外面的生意,也不管家裡的事情,那倒是如同休假一般,讓人聽著就身心輕鬆。
林若青點點頭:“那你去和母親說,反正都是你的主意。”
陳彥撲哧低聲笑了出來,一手隨意地垂在膝上,目光縱容地看著林若青。
一旁的丫頭照著原路慢慢地退了出去。
不說其他地方,這一年過年,杭城周邊的百姓絕對是要比其他地方的舒坦的。
林若青這邊不僅僅是有大片的棉花地種著,連帶著周圍一般的百姓家裡都開始種棉花養蠶了。反正種出來是可以拿去織布廠換錢的。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麵粉黛那邊的許多藥材,能夠適應杭城天氣的,下面也有人種,反正都是來錢的行當,不種白不種啊。
另外,織布廠經過幾番擴建,現在光是女工已經有六七百人,整個織布廠加起來也有八百餘人了。可以說四里八鄉基本上每個村都有個在織布廠里上工的。
自打這織布廠建起來,杭城周邊的布料價格降了不少,以前許多農戶家裡忙了一整年也不見捨得去扯一塊布來做新衣服的。現在算算手裡的閒錢,那也是可以花得起的了。
杭城的知府也高興,杭城這邊商戶多,不缺稅收,許多事情就不用求著朝廷那邊撥款,政策執行起來也容易多了。
總之這一過年,杭城上下都是一片喜氣洋洋的氛圍,一直到了正月里,皇帝過年前派出來的人終於到了杭城,這股氛圍都沒有消散。
皇帝拍出來的是自己的貼身侍衛,他為了行走方便給自己起了個名字叫黃三。黃三本來是涼城那邊的人,對於杭城倒也不是很陌生,加之對方言很有天賦,杭城話也會說一點,只不過是稍稍夾著官話的口音,倒看不出什麼大破綻。
黃三一到杭城,先是在城裡客棧開了一間房,而後便趁著白天的功夫往茶館裡一坐,給自己點了一壺茶,然後聽旁邊人說話。
茶館裡自然是說什麼的都有,黃三聽了小半天,總算是才在隔壁一桌人那裡聽見了織布廠三個字。
他立刻湊過去問:“哎,你曉得織布廠啊?”
那人莫名其妙地看著黃三:“我怎麼不曉得?”
杭城裡還有人不曉得織布廠的?那莫不是剛出生的奶娃娃。
黃三道:“不是,我的意思是你對織布廠那邊熟不熟啊?”
那人三十出頭,正巧家裡有個閨女手巧,去年底趕在織布廠擴招的時候擠進去了,如今每個月能給家裡拿七八百文錢的收益,他剛才是正和別人吹牛這個事兒呢。
林若青的笑終於是忍不住了,她轉頭看向陳彥道:“爺覺得這是外頭普通夫妻過的日子嗎?”
外頭的普通夫妻忙活一輩子興許都不一定能攢下買他們這屋裡一張床的錢。
陳彥也知道林若青在笑什麼,他想了想也難免跟著失笑。
“這實在沒有辦法的。”陳彥解釋道,“原本我想照著關外那樣來建一個小院子,可是關外那樣的又實在簡陋,我倒是沒有什麼,可是換成你,我便總覺得缺漏很多了。”
他的青青一向養得那麼嬌,家裡什麼都有,陳彥放心。可是一到外面,陳彥就覺得這裡不夠那裡不夠了,總歸是沒有家裡的那麼貼心。
而這小院子是他一手設計並且督工建造的,一開始的確規劃的簡單,現在許多東西都是後面他覺得不夠加上的。這兩年因為開了邊關那頭的生意路線,他也實在是比以前還忙,要不然也不用拖了兩年才將這小院子完工。
林若青聽完陳彥的解釋,假意收起臉上的笑容道:“你的話說得好像我很難伺候一般,以前在關外的時候我不是也過過來了?”
陳彥一聽她說“你”,心裡頭不知怎麼覺得高興起來。
林若青總是稱呼陳彥“爺”的,這裡頭倒是不涉及什麼尊敬敬畏的,純粹是一個拉開距離的工具罷了。
陳彥想起有那麼幾次,他的青青乾脆連你都不用,直接稱呼他為“陳彥”,那時候才真讓陳彥體會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親昵感來。
陳彥低笑道:“青青怎麼會難伺候,青青好伺候極了。”
他這樣的語氣神態,明顯就是揶揄。林若青一下想起幾個月前的中秋夜自己的失態,她心虛地扭過頭去:“不說這個了。”
林若青扭頭往屋外走,屋裡頭暖意融融,她走到軟榻邊上坐下,一旁的丫頭便極有眼色地上前幫她和陳彥倒水。
陳彥坐在她身邊,往後靠向軟墊道:“等過了年有一陣子可以歇著,你那兒能抽得出時間嗎?我們可以一起在這兒住一段時間。”
林若青飲了一口茶,對這個提議挺心動的。畢竟家裡頭一家人,還有孩子。提起孩子,阿冕最近是越來越鬧騰了,見著她總是想拉著她往雪地里去跑。
林若青是最怕冷的,若是讓她抱著阿冕懶在被窩裡,那麼她倒是能有空。好在阿冕還有個年紀小能陪著一起玩的叔叔,這段時間都是陳武帶著阿冕跑跑鬧鬧。
出來住幾天,不管外面的生意,也不管家裡的事情,那倒是如同休假一般,讓人聽著就身心輕鬆。
林若青點點頭:“那你去和母親說,反正都是你的主意。”
陳彥撲哧低聲笑了出來,一手隨意地垂在膝上,目光縱容地看著林若青。
一旁的丫頭照著原路慢慢地退了出去。
不說其他地方,這一年過年,杭城周邊的百姓絕對是要比其他地方的舒坦的。
林若青這邊不僅僅是有大片的棉花地種著,連帶著周圍一般的百姓家裡都開始種棉花養蠶了。反正種出來是可以拿去織布廠換錢的。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麵粉黛那邊的許多藥材,能夠適應杭城天氣的,下面也有人種,反正都是來錢的行當,不種白不種啊。
另外,織布廠經過幾番擴建,現在光是女工已經有六七百人,整個織布廠加起來也有八百餘人了。可以說四里八鄉基本上每個村都有個在織布廠里上工的。
自打這織布廠建起來,杭城周邊的布料價格降了不少,以前許多農戶家裡忙了一整年也不見捨得去扯一塊布來做新衣服的。現在算算手裡的閒錢,那也是可以花得起的了。
杭城的知府也高興,杭城這邊商戶多,不缺稅收,許多事情就不用求著朝廷那邊撥款,政策執行起來也容易多了。
總之這一過年,杭城上下都是一片喜氣洋洋的氛圍,一直到了正月里,皇帝過年前派出來的人終於到了杭城,這股氛圍都沒有消散。
皇帝拍出來的是自己的貼身侍衛,他為了行走方便給自己起了個名字叫黃三。黃三本來是涼城那邊的人,對於杭城倒也不是很陌生,加之對方言很有天賦,杭城話也會說一點,只不過是稍稍夾著官話的口音,倒看不出什麼大破綻。
黃三一到杭城,先是在城裡客棧開了一間房,而後便趁著白天的功夫往茶館裡一坐,給自己點了一壺茶,然後聽旁邊人說話。
茶館裡自然是說什麼的都有,黃三聽了小半天,總算是才在隔壁一桌人那裡聽見了織布廠三個字。
他立刻湊過去問:“哎,你曉得織布廠啊?”
那人莫名其妙地看著黃三:“我怎麼不曉得?”
杭城裡還有人不曉得織布廠的?那莫不是剛出生的奶娃娃。
黃三道:“不是,我的意思是你對織布廠那邊熟不熟啊?”
那人三十出頭,正巧家裡有個閨女手巧,去年底趕在織布廠擴招的時候擠進去了,如今每個月能給家裡拿七八百文錢的收益,他剛才是正和別人吹牛這個事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