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景元茗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景元茗府是王家在上海最大的一家茶莊,是專門作為接待一等一的大客商的招牌店鋪。考慮到上海當下的地位和日漸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趨勢,這家茶莊不像別處那般講求素雅,而是裝修的極其富麗豪華,內中各類珍奇茶具、特異茶品,不勝枚舉——在過去的太平年年代裡,還曾舉辦過一年一度的品茶大會。現在戰亂時節,別處的生意已經十分黯淡,這裡的氣象卻仍然興隆。

  到了約定的時間,元存勖早已等候在了門口,我便強顏歡笑,和他一起走了進去。這時候後背的每一根骨頭都開始疼,像因為梁復按摩後的反應開始發作,又像是因為見了不想見的人而難受。

  主事的姜掌柜看到我來了,一派歡喜——以前大哥常常邀請一些貴客來此熱鬧一番,但自從他病後,很少有東家人來這裡坐上一坐了,因此我的到來也是格外稀罕。

  姜掌柜替我安排了一個獨立而雅致的開間——名喚「思華齋」,遠離其他那些候客室、吸菸室和茶水室等。來到這裡,我固然喜歡,但此刻我不希望見人,也不希望別人見到我,越僻靜越好。

  思華齋是仿照唐代的古建風格設計的,色調清淺,恬靜優雅。簡約舒適的地台,幾個刺繡的軟靠墊,正中擺著一張精緻的楠木小桌,上面端放著一整套名貴的紫砂茶具,配上翠*滴的竹簾,營造出古典的唯美格調。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華。名字很有意思。」元存勖看了一眼標牌,欣賞道。

  我笑而不語,憑其自賞。不多時,一切已經就緒。我便引其進去坐下。

  中國茶道素來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並融入感情、心緒等元素,致力於求取「味」和「心」的最高享受、「道」與「心」的合二而一,因此也被人看作是延承唐宋遺風的美學之宗教。

  這樣一間茶室,不但是主人品茗遐思、享受獨處的小天地,也不失為親朋好友大擺龍門陣、促膝長聊的放鬆空間。只可惜,和元存勖一起坐在這裡,我卻並沒有這樣的好心情。

  「喝什麼茶?」我客氣的問道,儘可能奉行基本的待客之禮。

  「常聞福建白茶不僅鮮醇可口,還有藥理之效,就來銀針吧。」元存勖笑答。

  銀針,也叫白毫銀針,芽頭肥壯,遍坡白毫,挺直如針,色白似銀。福鼎所產銀針芽茸毛厚,色白富光澤,湯色淺杏黃,味清鮮爽口,更兼香氣清芬。如果說白茶是茶中的一大極品,那麼白毫銀針便是這極品中的至尊。

  我便叫人把紫砂的茶具撤下,換上了一套永樂窯的白瓷蓋碗。

  「這是——」元存勖有些不解。

  「飲白茶,不僅要啜其味、聞其香,還要觀期色、賞其形,需用清純的白瓷方可,一毫一葉均可細觀;若用紫沙壺,固然高貴,但不通透,白茶之獨特的銀色與芽形既不能觀也不能賞了。」我淡淡的解釋道。

  他恍然明悟,微微的笑起來。

  永樂白瓷技藝精湛,堪稱一絕,其一等製品中許多都薄到半脫胎的程度,能夠光照見影。在釉暗花刻紋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溫潤如玉的白釉,便給人以一種「甜」的感受,故名「甜白」。因白茶素有「綠妝素裹」之美感,可通過澄澈純白的白瓷蓋碗盡情地欣賞白茶在水中的千姿百態,品其味、聞其香、觀其「葉白脈翠」的獨特品格。

  元存勖坐在榻上,一直靜靜的看著我的每一個動作。

  如果說一套茶具中壺、盅、杯等色態相稱,配以船、托、蓋等物件的陪襯,是渾然一體的靜物之美,那麼一個女子的纖纖玉手,自然而嫻熟的游弋其中,則可謂自然天成的動態之美了。

  不知不覺間,連我也似乎與之同化,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了。

  也許此刻,是這小小的世間裡最為寧和的一刻——他隱去了自己的戾氣,我掩去了內心的固見,兩人雖未言和,卻是均罷干戈,共享此刻。

  「仙山靈雨行雲濕,洗遍香肌粉未勻。明日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陵春。要知玉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戲作小詩君莫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元存勖看著,悠悠的吟出這首蘇東坡的品茶詩。

  想不到他腹中竟然還有幾滴墨水,讓我頗為詫異。這首詩我也喜歡,卻不能記得這般仔細,徒然偏愛最後一句「從來佳茗似佳人」罷了。

  「東坡先生把茶比作女子,誠然是別開先河,別具想像。不過,我更喜歡女子如茶,一樣清雅悠然,恬淡靜美。」

  我只聽任他一個人自娛自樂,沒有說話。

  片時,茶已沏好。我把一隻茶碗倒了七分滿,遞給他。

  「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