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假日鬥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德元、明曦都放了假期,我們拉著芸兒整日在家裡遊戲、讀書,或陪大哥說話,或陪母親閒談。一家人難得團聚,大哥大嫂很是高興。假期的第四天,文澍便如約來到我家。我們一起欣賞、討論湖畔派的詩歌,非常輕鬆、快樂。母親見了,好像多了一個孩子一般,格外歡喜,執意讓文澍在家裡多住幾日。

  不知是誰起了頭,說一起鬥茶。自然,身為名震全國、山西數一數二的茶商世家,對茶的各種喝法、玩法自然是爛熟於心的。

  鬥茶,唐代時候稱作茗戰,是以比賽的形式品評茶質優劣的一種風俗,源起於中唐的貢茶制度,在文人薈萃的宋代極為盛行,自有一套嚴格的評判標準。

  參加鬥茶的人,要各自獻出所藏名茶,輪流品嘗,以決勝負。比賽內容包括茶葉的色相與芳香度、茶湯香醇度,茶具的優劣、煮水火候的緩急等等。鬥茶要經過集體品評,以俱臻上乘者為勝。

  我們這樣嘻嘻哈哈的說著,便在家裡有模有樣的擺起茶具來。母親、大嫂見了,也來了興致,說要加入我們,和大哥一起做評判師——大哥自然不能多說話,只臥在靠椅上靜靜的看,但是看著我們玩也是分外的高興些。

  為了方便評選,大家統一使用綠茶。分發完畢後,大家便開始商議獎品和「懲罰」措施。

  大哥笑著說,第一名可以獲得大世界劇場的門票一張,吃喝玩樂一應俱全——這是我們這些年輕人都非常喜歡的。母親則說,最末一名要給家人連沏三天茶,做一個地道的茶倌兒。如此約定,大家便格外緊張而且重視了。

  只見文澍接過大嫂給他的一套茶具說道,一臉愁色的說道,「我不懂鬥茶,怎麼辦?」

  大嫂笑著說,「沒關係,你輸了,也不會讓你這個客人在我家做三天茶倌兒的。」眾人都嬉笑起來。

  明曦幫他擺好茶具,勸說道,「沒關係,我們的手藝都是二流,你就算三流,相差無幾,也沒有關係啊!」

  德元笑問明曦,「你這是勸人家還是損人家?」說著把文澍推到我身邊,說,「你跟槿初姐姐一組,不會讓你吃虧的。」

  於是我便「好心」的收留了文澍,和他約定「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畢竟我在英國這幾年是很少玩這個遊戲的,不知荒疏否。

  鬥茶講究兩大類標準:

  一是湯色,即茶水的顏色。茶湯水色以濃厚明亮透底者為佳,若混濁暗淡透明度不足則為下品,此外茶湯中沉澱物愈少愈好。蔡襄《茶錄》寫道,「茶色貴白」,「以青白勝黃白」,就是在強調茶之湯色的明淨。

  二是湯花,即指湯麵泛起的泡沫。決定湯花的優劣又有兩項標準:第一是湯花的色澤,湯花的色澤與湯色是密切相關的,因此兩者的標準是相同的;第二是湯花泛起後,水痕出現的早晚,早者為負,晚者為勝。

  抽籤之後,先是明曦和德元斗,沒想到明曦暗地把分到手的綠茶掉了包,取的是大哥房裡的樣茶——大區掌柜新近送來的最優樣品,所以茶質顯然比德元的好了一個檔次,單在湯色方面就勝了他。

  明曦的伎倆被我們指出來後,德元甚是不服,說她耍賴,要她換茶。

  明曦反駁道,「我賴什麼,只說要用綠茶,可沒有說一定要用大嫂發的綠茶哦!何況,是我自己比你想的周到,知道家裡哪有好茶。」說著從德元吐了一個舌頭,德元作為小哥哥,自然無語。

  接下來是德元和大嫂斗,大嫂只是隨便取了平常家裡喝的綠茶,自然比德元精選的茶品質略次一些,但是大嫂手藝精熟,用水得當,溫度也控制得恰到好處,所以泡出來的茶湯花細細,氣韻香醇,水、茶、盞融為一體,宛如天成。反觀德元那邊,雖然他的茶質較好,沖泡時卻沒有掌握好時間、溫度,湯花一散,湯與盞相接的地方很快就露出了「水痕」——水痕出現的早晚,是湯花優劣的重要依據。早者為負,晚者為勝。

  德元於是又敗在大嫂手下。

  眾人見了,哈哈大笑,評說,「可見茶質不是問題。」

  第三輪是德元和文澍斗——我在一旁指導文澍。這一次德元滿是自信,為挽回面子,信誓旦旦的說一定要打敗文澍。

  「你才說過,文澍在學校幫了你很多,難道現在就忍心欺負人家?」我故意挑逗德元。

  德元紅了臉,說,「課業是課業,鬥茶是鬥茶,不要混為一談好不好?」

  文澍很慷慨的說沒關係。

  這一局沒有懸念,自然是德元勝,不過文澍學到了高沖低泡等泡茶手法,也很高興。

  如此幾輪下去,最後是我和明曦一決勝負。這時大哥已經回了房間,大嫂也帶著芸兒睡覺去了,只有母親還很有耐心的看著我們遊戲——這一情景,像極了少時在山西王家大院的光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