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乾脆就把駱雪晾在那小院子裡面,不聞不問便是了,只打算找個人隨便將這嫡長女打發了,順便然她為家中做些“貢獻”,拿些銀子出來——左右靜月馬上要嫁給太子了,這嫁妝她這個長姐總是要多出些的。

  這般想著,大夫人便覺得之前受的氣都順了,滿意地將那幼安郡主當做透明人了。。

  *****

  且說那明晦居士——四年裡面皇帝給那明晦居士遞了邀請信沒有十次也有八次了,終於在這月月初,收到了明晦居士的回信,他同意前來洛陽,只是希望陛下一切低調便好。

  皇帝高興極了,立馬派人準備好一切的事宜,務必要讓那明晦留下來。

  四年之內,皇帝與那明晦居士已經成為了書信往來的好友,明晦居士為人灑脫,不拘一格,就是皇帝與他書信之中也是不卑不亢,仿佛只是一位遠方的摯友,看他的信只讓人覺得身心愉快。

  皇帝時常拿朝堂上面的事情去問那明晦居士,他往往能夠解決皇帝的燃眉之急,比起朝堂上面吵吵嚷嚷不休還給不出好辦法的人要強得多,皇帝每每都在信中勸他來洛陽為官,但是次次都被他拒絕了。

  那明晦只是說自己腿疾加身體實在不適,所以才在那長溪山靜養。

  於是皇帝每每有什麼溫養身體的東西便直接送去那長溪山與他,萬分可惜,大抵是天妒英才,給了他這天資,便沒有給一副強健的體魄,皇帝還想要那明晦要長壽些,免得他失去了一位難得的摯友,雖然總是邀請他來為官,但是面對明晦的拒絕也沒有半分生氣。

  而這月初明晦答應,皇帝想起來,大抵是因為上月的信中第一次與明晦抱怨罷?

  他嘆息自己最近實在是有些有心無力,山西匪患、邊境不穩、加上最近幾位大官的貪污案,直弄得他頭疼不已,最近的舊疾隱隱有復發的徵兆,心情是少有的低落,但是無人傾訴,只能夠告訴這遠在長溪山的知交……

  皇帝萬萬沒有想到,明晦接到那信之後,竟然在回信中說道了,他覺得那太學學正之位甚好,想與皇上求一官餬口。

  這太學學正之官,還是皇帝在一次的信裡面開玩笑一般說的,說那明晦有教書先生的架勢,又這般博學,著實應該進那太學當院正。但是這太學院正卻是這四年裡面,許諾的官職裡面最小的一個。

  皇帝感動不已,知道是那明晦聽說他最近如此辛苦,才來終於鬆口來這洛陽的。這拳拳一片忠君之心,實在是比那些只會嘴上說說的人要強得多。

  只是他覺得這院正之位著實委屈明晦天縱奇才了,不過想起了明晦的身體,他也不再勉強,總歸願意來洛陽便是最好不過的了。

  這四年來,整個洛陽都知道那明晦居士是天子跟前的紅人,然而就算是別人眼紅想要彈劾他,也不知道從何而彈劾起來——

  年年讓人頭疼的水患,近四年用了明晦居士的法子之後河水便再也沒有成災過;

  皇上苦於那經典釋義駁雜,明晦居士一人便強撐著病體編撰了好四冊進行了注釋的典籍,比那翰林院要快多了,後來翰林院接手後面的編撰,也都是根據明晦居士的注釋方式做的;

  西南賊亂,還是那明晦獻策,那犬戎三年沒有再犯

  ……

  ……

  這一人便要頂了半邊的朝堂了,皇帝如何能夠不喜?加上人家又不願意為官,遠在那長溪山,如此高風亮節,只讓人疑心這是一個完美的聖人,彈劾就不用說了,就是一開始看這人不順眼的都隱隱有些佩服這人……

  然而對於年輕的士子們來說,這番明晦居士進京為太學學正可是一件大喜事——

  這四年裡面,無論是文壇還是政壇,這明晦兩個字便是所有人心之嚮往的對象,更是那些年輕人最想要成為的人,更有長溪臥龍的稱謂。

  這一番那大名鼎鼎的明晦要來太學當院正了,天下學子都為之振奮。

  且說這一日便是那明晦居士進洛陽的時候,雖然明晦與皇帝說了行事低調些個,但是再不濟,皇帝也是要在進洛陽的時候派護衛接他一接的。

  而那些個學子和各大世家的人消息靈通,早就知道了今日那明晦便要入城,各個激動不已,全部都在那大街上面來圍觀,想要見識一番那明晦居士的樣貌。

  不光是那些個的學子,還有那些個懷春的少女,都知道那明晦年紀不大,尚未娶妻,這一番便都帶上丫鬟婆子包了酒家的二樓想要見一見這位明晦居士。

  這些人裡面,就包括了那駱靜月的閨中好友昌平公主,昌平公主早就聽說那明晦居士的大名,更加知道父皇是如何珍視這人的,更在一次偶然在父皇那兒見到他的一副字之後,便是芳心暗許,天天在駱靜月面前念叨那明晦居士,這番他來洛陽,那昌平公主當然不會錯過了。

  駱靜月便這般隨那公主去湊個熱鬧了,但是駱靜月心中也是清楚的,皇帝這般喜歡那明晦居士,便不會讓他尚公主的,更何況這昌平公主,在她那一群姐妹裡面還不算受寵的。

  不過說起來,駱靜月對那明晦居士也有點兒好奇的,畢竟如此青年才俊,聽名字都透出一股子的仙風道骨,這個年紀的少女多注意一些也是正常的。

  只聽得到有人叫了一聲“居士來了”,滿大街看熱鬧的人都沸騰了,要不是那皇帝讓侍衛守在道路兩旁,怕不是現在就衝上去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