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之前他想著那法子實行下去,大抵幾年便可以見成效,但是那這兩年怕是要遇上□□了,便是又是一樁頭疼事,然而這也是必然的,沒有抱多大的希望。

  誰承想這明晦的法子下去,那河水已經退了大半,壓在皇帝心頭上的事情一下子就被解決了,皇帝能不高興麼?

  這一次,龍顏大悅之後,又擬了一道聖旨,再去請那明晦先生。不過這一次,那官位又升了升,據說直接授了正三品的太子詹士。

  那可是正三品的大官啊,多少人在五品止步不前,便如那若敏居士,而他甫一做官便有這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正三品的官位,能不讓人羨慕麽?

  洛陽裡頭都在議論這位神乎其神,一上來被授了三品官的明晦居士。

  誰承想,這回,這明晦居士又給拒絕了。

  皇帝為了避免他拒絕,說了許多的好話,許下了三品的官位,並不介懷這明晦居士的腿疾,這太子詹士也是清閒的官位,身體不佳也可以勝任,這般為人考慮,可是歷來都沒有的事情,為他開了先例,可以說是求賢的態度非常好了。

  按理說這明晦居士再要拒絕,便是實在是太不知道好歹了,怕是皇帝再好的脾氣都要生氣了。

  但是這明晦居士十分聰明,只讓那太監帶些話去——

  他師承舜山長淨居士,是隱世不出的一脈,師祖便是那大名鼎鼎的鬼谷,師父臨終有訓,逢亂而出,而如今的盛世太平,國力昌盛,無需他出山。

  明晦明晦,自是有晦才明,盛世昭昭,何須明晦?

  這長淨居士也不是無名之輩,只在開國太宗征戰之時,挽救了一次的巨大的危機,讓□□轉危為安,然後便飄然離去,再也有蹤影,太宗心存感激,想要報恩都找不人,便是後來的兩位皇帝如何找都沒有找到,沒成想去了舜山,還收了這麼一個厲害的徒弟。

  皇帝一聽那“盛世昭昭,何須明晦?”的說法,自然是龍心大悅,連著幾日的臉色都非常不錯。

  余的人只是心下慶幸不已,這明晦居士竟是個玲瓏心肝,若是真來了這朝堂之上,怕是還有其他人什麼事?這揣摩聖心的本領,竟比他們這些官場老油條還要厲害。

  皇帝念著這明晦又是那長淨的弟子,心中又多了些尊重,不再強求這高人,只是那流水般的賞賜源源不斷地送去,叫人嘆息不已。

  這明晦的高風亮節著實讓人敬佩,此番之下,名聲更加響亮了。

  “盛世昭昭,何須明晦?”的對話,也在士人中傳開了。

  這個名聲也很快地就傳到了那流落在一個小村子裡面修養的七皇子的耳朵裡面。

  實在是這事跡過於與眾不同,就是這麼一個小村子裡面的秀才嘴裡都能聽到明晦的名字。

  七皇子那次中箭滾下山崖之後,大難不死,被自己的貼身太監所救,連夜帶著七皇子出了洛陽,在這離洛陽兩天腳程的一個不知名的小村莊中住了下來。

  第60章 惡毒貴女成一代帝師十

  七皇子不過十一歲, 身體還未長成, 慶幸那箭只射到了肩膀上, 那太監聰明帶上了不少盤纏, 趕來的路上及時得到了救治, 要不然這一路怕不是連命都沒有了。。

  七皇子在村子裡面修養了月余,卻沒有回洛陽的想法——這個心智不凡,不像是孩子的七皇子在宮中度過了那麼多年, 自然清楚這一次遇刺不是那麼簡單。

  他很明白, 他區區一個沒有聖寵的皇子,是沒有人會吃飽了沒事幹來行刺他的, 這一次本來遇刺的應該是——太子。

  那一日圍獵結束後, 他驚了馬,受了輕傷, 太子便主動留下些個人來,送他回宮,宮中皇子騎裝相似,那太子的騎裝不過是多了些個紋飾,若不仔細看, 便沒有多麼大的分別,加之太子親衛的護送, 那歹人直接將他當做了太子·····

  七皇子恨得牙痒痒,實在痛恨那人面獸心的太子,枉他們兄弟一場,竟然不顧手足情誼!七皇子自然明白皇室感情淡薄, 但是那太子素來與他交好,多次在他走投無路之時伸出援手,誰承想······

  這些日子狼狽逃竄,受盡了苦,這十一歲的小少年都堅強地忍了下來。

  這一路帶著恨意和不甘,七皇子也由此改變了自己原先的想法——他若是不爭,便會被人踩在腳下。他之前只想日後好好當個清閒王爺,未曾想他就算是天煞孤星的名聲在身,也逃不過自己親兄弟的殺伐!

  與其被人踏進塵土裡面,倒不如掙上著一掙!

  在村子裡面休養的時間裡面,七皇子已經打消了回洛陽的想法——若是回了洛陽,他便只是過那般窩囊的生活,甚至來連宮中的老師也不願意教他,他如何能夠出人頭地?

  他想起了那鎮南王,也便是他的舅舅,準備去投奔鎮南王,先修生養息幾年,再找個由頭回京。

  然而這個念頭很快也破滅了——他不知道舅舅的意思,多年前只與舅舅見過一遍,若是舅舅直接送他回洛陽,怕是那洛陽,再也沒有他的容身之地。

  愁苦壓得這個小少年只覺得人生毫無希望,直到他聽到了那明晦居士的名號——人們將他傳的神乎其神,都說他是不世出的人才。

  然而真正讓他想要去拜師,心動不已的還是那句“逢亂而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