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清音閣里亦是冷清,韓美人這些日子仗肚逞凶與幾位嬤嬤較勁,軟硬兼施慢慢收攏人心。皇后喜訊傳與林郡主自請出宮的消息傳來後,整個人都似被冷霜打焉的葉子,提不起半分精神。

  自己本是假孕,一直算計著日子謀劃著名鬧上一通,無論栽髒皇后還是碰瓷郡主都算出氣。

  如今皇后那裡絕對難以靠近,林郡主一出宮,把禍事推到誰身上都是浪費,白瞎一步妙棋。

  原本計劃著今日宴上尋機生事,一個面生的小太監卻帶了聖上口諭,宴多人雜難免衝撞,美人娘娘靜養為宜。

  皇城夜宴燈火通明,絲竹管弦歌舞昇平,一副盛世太平歡樂之景。

  御花園內,皇后娘娘高踞尊位,粉黛不施卻紅光滿面,人逢喜事精神抖擻。

  其下按著品級依次座著各位已出嫁的長公主及各位誥命。

  這場成人盛宴中,唯一一位年幼女童,未依品級入席,而是側坐在皇后身邊幫著斟酒布菜,自是引人注意。

  三賀三敬後,皇后拉著小侄女的手,對著眾人笑稱自己當初痛失親女,一片慈母心腸全寄於侄女身上,真心是把這孩子當親女看待。偏是郡主克已復禮,只恐僭越不願長住宮中。

  這孩子生性柔弱心善,處處與人為方便為此不惜委屈自個。

  皇后娘娘一想到這些便覺憂心重重,畢竟是自己親自教養過的,實怕這孩子在外面受盡委屈還不吭聲,乘著今日且託付坐中諸位在宮外今後多多關照才是。

  一干嬪妃跟風附合跟著湊趣,把林郡主誇得天上少有世間更稀。

  掌管起居注的敬事房太監指著彤冊言之戳戳,皇后有孕之時,正是林大小姐至帝京初見帝後為其接風宴之日,上宿中宮時有孕。

  皇后要坐實林大小姐福星之名,為她長臉,誰能不長眼去戳穿它。都跟風附合讚揚之餘打量著那位年紀雖小,在皇后出問後亦露驚容,很快便恢復笑意輕淺,落落大方還輕聲寬慰皇后娘娘的小女孩,羨慕之餘尚有微酸。

  如今後宮是沒有孩子,皇后自是待親侄女如親女自是無人挑理,等後宮有了公主……

  等到聖上與群臣歡飲離席駕臨後宮,關心皇后身體之後便與林郡主聊天,話語之中親切隨性閒話家長,對著諸位誥命說法雖略有不同,可話里話外關照護佐的意思,卻皇后如出一轍。

  眾人那丁點微未酸意,如初雪遭逢烈陽瞬間煙消雲散。

  實在酸不起來,也不敢酸。

  等到皇后藉口累了,帝後同行起駕離宴,這據說是為賀後宮雙喜臨門而開的宴會,後宮諸誥命宴席上,座中主角徹底變成林郡主。

  主角變換並未影響這場宮庭大宴賓主盡歡,至于歸家之後誰家歡喜誰家愁,誰家議論誰家泛酸唯有自知。

  林郡主上次入宮動靜不算小,但與出宮歸府的架勢一比真不值一提。聖上親許其自由進宮面聖的特權僅是其一,猗蘭殿為她留下空置,以為其日後入宮小住之暫居之地,不再指與他人。

  當日朱雀門外跟在全副郡主儀仗後面,那一溜長長的馬車裡裝的全是聖上皇后與後宮諸妃賞賜。除了物件還有十八位無品級宮女。如此盛景,後世有人提及稱雖非十里紅妝怕也相差無已。

  出了皇宮回歸將軍府,將軍府里郡主身邊四個貼身丫環都有品級,任他是皇上指的還是皇后派的再體面也不過奴才。

  將軍府里從邊關跟來的,加上帝後賜的,如今百八十號奴才伺侯一個小主子。

  林郡主這小日子過得,說句不恭敬的話,怕是比皇宮裡更加逍遙。

  看著手傷剛好便把習武之提上日程的自家郡主,花姑姑暗自憂心:長此以往,長公主期望的名門淑女怕是徹底沒了指望。

  萬幸聖上英明,讓郡主早早拜了顧家大儒為師,出宮前便已議定,雙日顧老先生在宮裡教瑞王,單日便由林郡主登顧家大門跟著學習。

  顧家京城明珠赫赫有名,據說與自家郡主交好。若能受點薰陶便是萬幸,其它的花姑姑已是不敢奢望。

  除去出宮回府之時偌大排場,林郡主在旁都洛京的日子一如宮中,逢單日見得一輛青布馬車載了林郡主來往顧府。

  帝都高門的飲宴聚會,這位從來禮到人不到,若非在宮宴上眾位誥命都見過那位郡主娘娘,怕都會忘記帝都高門還有這位存在。

  這事開始的確有人提出非議,說什麼郡主難請,太過高傲。這幾位嚼舌根的貴夫人非常不幸,議論的話不知怎麼傳到了當日在宴中作客的宰相夫人耳中。

  宰相夫人元柳氏悠悠一嘆:林郡主是覺得自己年紀太小偏是身上品級太高,若是尋常宴會,看著比她看長許多的諸位誥命的向她向禮問安,雖說禮當如此,可尊禮之外郡主亦有敬長之心,對此大覺為難。

  那些跟她一般大小,也怕人家被身份拘束玩得不開心。

  思之再三,才會這般禮到人不到,本是一片周全善念,原想著人同此心,不必細說分雲亦能體量一二,一個十歲的孩子考慮自此已是周詳,這都能被人嚼了舌根去,實是好人難為。

  諸位夫人下細尋思,事情的確如此:那位畢竟是個孩子,哪有不喜熱鬧。

  可惜大多數人家品級不夠,請來這麼一大尊佛,年紀太小又是貴客,派誰招待似都不合適,一個弄不好便成喧賓奪主之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