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刻便有自認聰明的順勢接過話頭:“韓美人昨兒傳喜訊不假,可昨夜禁宮九門次第開啟,聖上召重臣議事,聽說收到八百里飛騎傳信,邊關鋒煙又起,郡主竟是全然不知?”

  “昨晚睡得迷糊時隱約聽到外面有什麼響動,甄珍想著人在宮中必是安全,又困的緊,就繼續睡了。”林郡主原本輕鬆的神色隨著領會了話中之意開始變得慌亂起來。

  “八百里急訊?……何處起烽煙?……不會……不是……娘娘……漠北……不會……”

  說到最後,語音支離破碎,女童面色慘白,唇上無一絲血色,空自張合,不自覺的顫抖卻發不出半點聲音,已似六神無主。

  空自向著皇后娘娘方向伸出手像在向人求救,又像想抓住點什麼東西作為依靠,卻不敢追問下去。

  握著那隻救助的手,入手冰涼汗漬淋漓,順勢把人擁入懷中,皇后能感受到懷中身軀正瑟瑟發抖。

  “不是漠北,好孩子,別怕,你爹娘都好好的,沒事。別怕,是西戎,西戎人興兵禍,不是北狄。”皇后眼風掃過居心不良的良媛,低頭望向林甄珍的眼裡滿是心疼。

  不敢自己把災星的名頭栽到韓美人頭上去,卻想著利用個孩子,真夠出息。

  這孩子聽到邊關烽煙,首要想到的必是漠北親人,硬生生把自己給嚇成這般模樣,可憐的緊。

  寧良媛面色發白,刀沒借到,還被皇后暗記一筆,得不償失,卻不敢再多言語。

  埋首皇后懷中的林甄珍深吸一口氣,心中仍是驚魂未定,眼中笑意卻一閃而逝。

  效果比預期更好:後宮與前朝本不該通消息。除了皇后,其餘諸妃縱然知道禁宮九門次第開啟必是出了大事,可能打聽的不過聽隻字片語,難聞詳情。

  只要自己堅持想要提起西戎就得被迫消聲,肝膽陡生無窮驚懼。這種恐懼緣於真實,無需演技,得益於天道壓制。

  天機不可泄露又如何,算計恰當亦是助力。

  本不想提及,可看著眼前女孩嚇成這般模樣,心生憐意的皇后娘娘終是面含悲意的開了口:“昨日戌時,八百里加急飛騎傳訊,西戎突襲邊境,九日連破龍城、陽關與玉門三城,軍民盡屠。”

  坤寧殿內,響起此起彼伏的抽氣聲,一眾嬪妃花容失色:雖知邊關有事,可誰能想到,竟慘烈至此。

  “不可能!”林郡主斷然否決,望著皇后的眼中,除了不敢置信還帶著微弱祈求意味:

  “娘娘,老師說過,那些蠻夷不值一提,天兵一至便化飛塵。他們哪來這般厲害,……娘娘……,不對……消息不對……甄珍……不信……我大燕邊防自來嚴謹……怎會輕易被攻破……還……屠盡……那是多少條……人命…… ”

  懷中幼女幾近哽咽的問詢,亦是一眾嬪妃聽聞噩耗時,心底浮現的疑問。

  屠了三城的西戎人不會止戈原地,兵鋒之下,如今不知又添了多少亡魂。

  隨著時間推移,眾人或能慢慢接受慘烈消息的衝激,聽聞慘事抹上幾滴淚,口頭嘆上一句,日子照舊繼續過下去。可初聞噩耗的衝擊,同為大燕子民人皆懷一份悲憫。

  皇后沉默不語,良久方得一聲嘆息。

  這孩子怕是由西戎聯想到漠北,感同身受之下更難接受此等噩耗。

  埋首皇后懷中的幼女,再次硬抗天威,身形瑟瑟如風中殘蝶:“娘娘,真的?真是屠盡,就無人能活?”

  軍報雖是如此記載,想來,應該有人能逃生,盡屠一說,不過西戎人誇大其詞。”

  這話,既然安慰懷中女孩,亦是心中希冀。

  三城盡屠太過慘烈,也太損大燕顏面與士氣,誰也不願輕信,哪怕它或許真是事實。

  “對,肯定有人還活著,那些蠻夷只會大放厥詞,只要三城尚有人活,就不能是屠盡。”

  聽聞漠北無事,林郡主神色未見好轉,這話說得更是咬牙切齒,似與那仍在遠方的賊寇當場對質。

  “是,只要還有人活著,便不能算屠盡。”

  皇后的考量更深一層,三城盡破與三城盡屠,雖一字之差,對大燕而言前者衝擊自是更小。

  “肯定不算。”林甄珍擲地有聲,突然似想到了什麼,小手一緊,握著皇后娘娘的手掌,似抓住了救命稻草:

  “娘娘,三城皆有人活,他們跟甄珍一樣奉詔入京,必是因皇恩浩蕩才讓他們避過此劫。”

  聽得幼女強辨,皇后也憶及前些日子聖上封了奉召進京的十一位邊城主將嫡長子為忠武校尉之事。

  如今三城盡失,死去的幾位將軍也可算作為國捐軀,但若是要追失土之過亦可算在他們頭上,是非功過需看朝堂諸位臣工博弈後的結果。

  若能記上一筆奉詔入京,皇恩浩蕩躲過死劫,便是為功臣論加持一枚重要籌碼。

  一來三城有人存活,可宣稱破城而非屠城,安定人心粉飾太平。

  二來彰顯聖恩福澤萬民,敬奉天子自得庇護。

  這種打算需經聖裁不可擅專。不過想來聖上那兒應會應允,看著懷中幼女的眼神倍添暖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