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平時一直走口腹蜜劍路線的明大人,輕易不肯露出這般豺狼本色,如此氣焰囂張的樣子卻是因為朝中有人為他撐腰,據說內閣中那位獨領風騷,愛好清談的閣老乃是他的師公,養出這樣的人徒孫,不知道那位只知清談的閣老會不會覺得面上有愧。

  那些玄學道理不知道有沒有告訴那位閣老,該如何教導自己的徒子徒孫來著?

  新皇登基後的內閣隱隱分為兩派,一派主張在革除嘉靖亂政之後,休養生息,在各方面恢復“祖宗成法”,希望能以溫和的方式,回復鼎盛如“仁宣之知”的時代。

  另一派則是主張各方面的變革,兩派從一開始截然不同的想法,就為未來的內閣內訌不斷埋下了隱患,其中原因很多,並不僅僅是權力的鬥爭還有個人恩怨的原因。。。。。。

  兩黨紛爭不斷,有人借先帝的《遺詔》,率先起難,矛頭直指將當時未與內閣商議的老閣老,只與當時還只是還只是個翰林學士的張江陵兩人秘密商定並起草成文的,完全將其他閣僚們排除在外,留下相當大的隱患。

  因之前早有隔閡,再加上有人挑動,便被人抓住機會而大造文章。內閣之間的矛盾則隨著高閣老與郭閣老不知為何流傳在外面的一段對話。而公開暴露在朝臣的面前。

  而經歷過無數次內閣爭鬥的徐閣老,對於這種公然挑釁的行為自然是不能容忍,雙方依然到了劍拔弩張之際,經驗豐富的徐閣老採取以靜制動,後發制人的戰略,抓住了有利時機予以反擊,在其文官的猛烈攻擊之下,意欲革新額一派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作為代表人物的高閣老不得不引疾求退。

  作者有話要說:  哈哈哈,跟大家說一聲,本文並不是純歷史文,雖然會有歷史上的人物,但也完全虛構的人物,另外因為魏婉娘這個小蝴蝶的原因,歷史的很多事情都跟原來不一樣了,所以基本上算是半架空文了。

  另外本章從“皇登基後的內閣隱隱分為兩派,這一句話起到本章結束。”內容有參考過我最近正在閱讀的一本描寫明朝中後期政局的書,但沒有完全照搬,有略有改動,在此還是說明一下比較好,是韋慶遠先生的《暮日耀光——張居正與明代中後期政局》,好了。

  ☆、對話

  在高郭兩位先後在言官的凌厲攻勢之下,先後請辭。徐閣老一黨在朝中暫占上風,風頭之勁,一時無人敢當。

  與此同時,他也正在慢慢失去新帝的寵信,將政敵趕出朝堂的徐閣老還未來得及歡呼,就迎來不得不“自請休致”的局面。

  這中間的原因很複雜,紛爭未平,即將又起,而身在青州的王朗跟明大人卻是消息滯後不少,暫時二人只知道高郭二人請辭的事,對於後面徐閣老也被彈劾的消息,暫時是不知道的。

  明大人只知是徐閣老他們占了上風,連前些日子因為愛寵逃走而氣出的那場病,也一下子好了許多。

  今日如此做派,也是因為王朗的當初之所以能起復,也是因為當初去京城拜見了屬於高郭一黨的人,在他們的活動之下,才獲得此官職的。

  從這方面上來講,這兩人也算得上是兩個陣營的人。

  所以今日他來不僅僅是為了書生的事,和背後那一點兒對於他來言九牛一毛的報酬,更多的是帶著一種試探或者說是示威,他想要王朗做一個安分的下屬。

  但現在看來,怕是不能輕易地如願了。

  王朗看明大人如此做派,對他今日的來意,也猜到一二,不過是拉攏與警告這兩者中間的一個罷了。

  但道不同不相為謀,所以無論明代人是拉攏還是威脅,王朗都不在意,只覺得他實在是鼓譟極了。

  於是,二人不歡而散,隨後在明大人的操作之下,那位書生被放了出來,但是功名已經被革除的他,應該是趕不上今年的科舉了。

  對此他悔恨在心,無時無刻不想著要報復回來。也是奇怪,明明是他自己先偷走了價值幾百兩的東西,現在卻埋怨起店家抓住了他。

  人居然能無恥到這種程度,實在是魏婉娘跟老蔣都沒有料到的,這也為之後發生的事情留下了隱患。

  在乾淨利索的給予李氏狠狠的一個打擊之後,魏婉娘終於能把心思用到正事之上了,書肆遭盜的事情,早在前兩天她就有所聽聞,在聽到小偷已經被扭送官府之後,便覺得此事已經了結了,除了提醒老蔣他們更加注意防盜之外,沒幾日便把這事拋到了腦後。

  鄉試即將要舉行,往年這時候正是書肆裡面生意的最好的時候,自然要提前準備,這些不用多說,老蔣也會吩咐下去。早早的備好了貨,吩咐夥計打好了精神,越是這時候,越要招呼客人,誰知道這其中的那一位,會不會有朝一日魚躍龍門呢?

  跟周書商訂好了這一次進的書的數目,老蔣忙不迭朝周麥文,恭喜他喜得千金,滿月的時候還得了周麥文送來的一籃子紅雞蛋,跟著沾了個喜氣。

  “唉。”提起這個,周麥文卻是高興不起來,心念念的大兒子沒有盼來,反而盼來一個賠錢的丫頭片子,便宜兒子又不知道是被人拐跑了還是怎麼著,至今下落不明。

  張六娘丟了兒子,心裡怎麼能不著急,在周麥文面前又不敢流眼淚,只是偶爾身邊沒人的時候哭上幾聲,許是心裡太過憋屈了,沒兩日就回了奶,孩子沒了吃食,天天的哭鬧不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