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頁
就在她正想逗著應如登,讓他再喊一聲之時,秋歌就帶回來了這個消息,而後擔憂地看著沈寧。
和沈華善一樣,沈寧有片刻的茫然,似乎聽不清楚秋歌在說什麼事情。隨即,她的胸口就劇烈起伏起來,眼中所見也是應南圖深遠的眉眼,而且那面目在漸漸消隱!
“春詩,先將小少爺抱下去;秋歌,將河內道的輿圖拿出來。”
沈寧強行壓住自己強烈的心跳,這樣吩咐說道。她忍不住緊閉著雙眼,猛地又睜開,眼中的茫然驚慌,變成了一泓平靜。
不能慌,不能慌,退之身陷險境,要助他解困,一定要冷靜再冷靜。河內道有哪幾個豪強勢力,領頭是誰,神策左軍最可能在哪個地方中伏,退之和袁煥此刻會在哪裡……
種種猜度,瞬間就湧上沈寧心頭,一絲一線正在詳細抽開,如果不是她的雙手有些顫抖,看起來還像沒有事情發生一樣。
“秋歌,為我整裝,我要去祖父那裡。”盯著輿圖良久,沈寧最後揉揉眼,這樣說道。
沒有河內道的詳細消息,就算將輿圖盯出花兒來,對救助退之也沒有半點幫助。這一次,她無論如何都要走那一步。
沈華善正在閉目養神,房間十分清靜。就算沒有孫伯揚的勒令靜養,沈則高等人也不會讓沈華善接觸政事。
河內道的情況就算再危急,也還有沈則敬、俞正道等人去了;在嶺南道的俞正楷、葉正純也能使得上力,沈華善靜養一段時間,也不是不可行。
這些,沈寧都知道,她也無意讓沈華善憂慮操心,但是她要做的事情,必須得到沈華善首肯,不然她定無法離開。
“你要去河內道?河內道正動亂,況且敬兒和神策右軍已經去了,你何苦涉險?”
聽了沈寧的請求,沈華善嘆了一口氣,這樣說道。
沈寧這個孫女兒再聰慧,也一直嬌養在閨閣、內宅中,經由她所謀劃的事情,具體執行的,還是前院的人。
沈寧實則是沈家的謀士、幕僚,所做的事情,就是謀劃出主意。如今她一個被嬌養的女子,竟然要親自去河內道?
沈華善相信她的聰慧,的確可以辨清河內道的種種迷局,但她要親身去到河內道,那麼艱險的情況,她可能應付得來?
千里疾馳、餐風露宿的,她都沒有經歷過,怎麼能受得了?萬一弄不好,在路上有什麼情況,到時候別說救退之,她自己也出事,那怎麼辦?
沈華善不是不相信沈寧的聰慧,而是擔心她的身子,會受不住。
“祖父忘記了,我前一世,在長春冷宮過的是怎麼樣的日子?那樣的十七年,我都熬過來了。河內道的情況,還能艱難得過那時?再說,一路上也有兵將護衛的。”
沈寧笑了笑,說出來的話語平平常常,可是裡面蘊含的艱澀和決心,卻讓沈華善一震。這樣的堅決和無畏,這是經歷了前世今生的孫女兒!
沈華善是知道沈寧的前一世的,長春宮中的苦況,沈寧只和他說過一次,可是沈華善的印象無比深刻。
冷宮,自古就是不是人待的地方,孫女兒挺過來了,堅毅心性非同一般,那麼河內道也去得?
“這一生,畢竟和前一世不同。你還有登兒,若是出了什麼事情……”
沈華善憂慮地說道。此刻,他不是沈家威嚴的族長,也不是朝堂中果決的權臣,而是一個平常的祖父。
一個擔憂孫女兒的祖父。
“祖父,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河內道局勢複雜,只有親身去了才能清楚,才能幫助退之。等到如流處的情報送來嶺南道,最佳的時機已經失去了……”
沈寧知道沈華善在憂心什麼,無非是怕她一個女兒家,在動亂的局勢中會出事。這是沈華善的慈愛之心。
可是一想到應南圖如今在河內道不知生死,沈寧就覺得自己的心都被剜去了一樣,聲聲痛。
強烈的意願告訴她:一定要去河內道,一定要去!
“登兒有母親和大嫂照料,孫女十分放心。若是……若是孫女能救退之,而不能去,那麼重活這一生,太遺憾了……”
到了最後,沈寧的語氣無比寥落。的確也是,前一世滅族被囚的枯寂,是她最害怕的事情,今生有了應南圖,那些枯寂才最終散去。
遺憾,無可述說的遺憾。
如今這樣的局勢,要她在嶺南道這裡等著應南圖的生死,她做不到!
不管河內道如今亂成什麼樣子,不管去河內道路上有多艱難,沈寧都要去找到應南圖,與他同生共死,僅此而已。
這世間,最大的痛楚和最大的幸運,她都經歷過了。如今她最想做的,就是依心而行。
看著神情黯然的沈寧,沈華善長長嘆了一口氣。對這個孫女,他有著難以言喻的心疼憐惜,如今他還能說什麼呢?
沈寧要去河內道,並且第二日就起行,這個事情,在沈家的內宅起了軒然大波。
強烈反對的,當然是沈俞氏。沈寧是她唯一的女兒,河內道的局勢又那麼惡劣,沈寧一個弱女子,去了河內道能做什麼呢?這些朝政、軍隊之事,說到底,是男人的事情。她一個女人家,為什麼非得去河內道呢?
更重要的是,若是沈寧有個什麼損失,沈俞氏都要哭死了。
“我已經沒了一個兒子,再不能沒有一個女兒了。好端端的,去什麼河內道呢?”
和鳴軒內,沈俞氏淒哭著。就算沈華善這個一家之主已經允許了沈寧的請求,但沈俞氏這個母親,對沈寧的決定十分不理解,更害怕沈寧會出事。
沈俞氏的反應,是沈寧預料之中的。說服了沈華善,還有沈俞氏,而且沈俞氏擔憂之心,比沈華善更甚。
說服沈華善的那一番話語,沈寧又搬出來說了一次,當然隱去了長春冷宮的部分。沈寧重生之事,就連沈俞氏也不知道的。
“母親,我與退之同命一體,若是他有什麼事,女兒也了無生趣了。我此番前去河內道,就是為了要和退之和美幸福地過完下半輩子,退之還在河內道等我呢。登兒,就拜託母親了……”
沈寧忍不住伏在沈俞氏膝頭,就像閨閣沒出嫁時一樣。生兒當知父母心,沈俞氏的反對,就是她對自己的慈愛。
沈寧知道,她這麼一說,沈俞氏就算再不甘願,也不會再說什麼了。沈俞氏是她的母親,最清楚沈寧想要的是什麼,也清楚怎樣才能讓沈寧幸福。
這份慈母之心,會讓她最後妥協。
果然,抽噎著的沈俞氏,說出了會好好照顧登兒,去河內道一切以平安為上這樣的話語。
第二日,沈寧帶著秋歌、秋書,在三百禁衛軍的護衛下,朝河內道出發。
第五百五十一章路上
沈寧從來沒有去過河內道,又心憂應南圖的情況,只覺得河內道十分遙遠。
護送沈寧前去河內道的三百禁衛軍,是精挑細選出來的。每一個都經歷過昆州、招討司之戰,都對沈家忠心耿耿。
這三百禁衛軍的頭,名叫章尋,是禁衛軍的中郎將。這人勇猛算不上,但以細心周全出名,他所帶的士兵,在前鋒軍中折損是最少的。能在戰場上活下來,就是天大的本事。沈華善挑上他,就是為了這一點。
沈寧這個名字,一向被沈華善和沈則敬等人保護得很好,是以禁衛軍也不知道他們的政事、戰爭的背後,都有沈寧的影子。
沈寧是沈則敬唯一的嫡女,還是虎賁大將軍應南圖的妻子,章尋所知道的,就只是這些了。
章尋接到這個命令,十分不解。他不知道臨過年了,為什麼沈寧一個內宅婦人要去河內道,還要他這個中郎將護送。
只是,在出發之前,沈華善、沈余憲這兩個人,都特地叫了章尋來,再三叮囑章尋這一路上,要好好保護沈寧,傾盡全力。
“臨過年了,你及三百禁衛軍,會有特別恩恤;不僅如此,待你們順利完成任務之後,會酌情晉升及獎賞。此去河內道,也是戰鬥重任!”
沈華善神情十分嚴肅,讓章尋充分認識到,這一次護送沈寧,不僅僅是沈家的一件私事,也是章尋這個中郎將的一件軍務。
章尋自然肅然領命,就算有再多的不解,卻也盡心極力護住沈寧,在嚴寒中往河內道挺進。
為了方便行進,沈寧和秋歌、秋書主僕三人,都換成了男裝打扮。當年在鑒華堂所學到的技巧,再一次派用上場。
沈寧再一次覺得,大永的冬天是這樣嚴寒,比起長春冷宮來說,也差不到哪裡去。儘管她身穿嚴實的棉襖,還是覺得有鑽心的冷。
這種冷,一是因為環境,二是因為心焦。如流處如今還沒有消息傳來,究竟應南圖和神策左軍怎麼樣了?
這樣的天氣,一個女人家乘坐馬車去河內道,是最合適的。因此,章尋還給沈寧準備了馬車,馬車上還配備了厚實的墊褥,可儘可能保證沈寧路上的舒適。
可是沈寧看都沒看那輛馬車,而是吩咐秋歌牽出了馬,她要跟著章尋等人騎著馬疾馳河內道——為了儘可能節省時間。
沈寧的馬匹,還是馬販子馬鞍特地準備的。這馬匹並不特別健壯,然而速度一點都不慢,品性也十分馴良。
從嶺南道往北,越行,天氣就越寒冷。沈寧主僕三人,跟隨著章尋和三百禁衛軍,以最快的速度前行。
看得出,章尋和三百禁衛軍是遷就著沈寧主僕三人的。儘管如此,章尋對沈寧還是刮目相看。
原本他以為,養在後宅的女人,大多是嬌弱,根本就吃不了苦。誰知沈寧主僕三人,跟隨著他們急行軍連續奔跑了一天,也沒有喊苦。
在章尋為了照顧沈寧,欲停下歇息的時候,還遭到了沈寧的阻止。
“章大人,我們還受得住,此去河內道,抓緊時間為上。”
沈寧笑笑道,讓章尋繼續行軍。章尋是中郎將,沈寧為示敬意,稱呼他為章大人。
“既如此,我們再走兩個時辰。若是小主子覺得可以了,我們再停下來。”
章尋倒不敢托大,對沈寧還是以屬下自居。以沈家如今的地位,沈寧當然是章尋的主子。
一行人,又策馬奔跑了數個時辰,到達江南道的福州,這才停了下來。
當秋歌就著燭火,看見沈寧大腿內側的紅腫破皮時,差一點就喊了出來。
“沒事,我沒事。拿藥膏來塗塗,明早就沒事了。”
沈寧的神色倒是輕鬆。細皮嫩肉的,又騎馬跑了這麼長的時間,怎麼不會紅腫破皮呢?這也太正常了。
和沈華善一樣,沈寧有片刻的茫然,似乎聽不清楚秋歌在說什麼事情。隨即,她的胸口就劇烈起伏起來,眼中所見也是應南圖深遠的眉眼,而且那面目在漸漸消隱!
“春詩,先將小少爺抱下去;秋歌,將河內道的輿圖拿出來。”
沈寧強行壓住自己強烈的心跳,這樣吩咐說道。她忍不住緊閉著雙眼,猛地又睜開,眼中的茫然驚慌,變成了一泓平靜。
不能慌,不能慌,退之身陷險境,要助他解困,一定要冷靜再冷靜。河內道有哪幾個豪強勢力,領頭是誰,神策左軍最可能在哪個地方中伏,退之和袁煥此刻會在哪裡……
種種猜度,瞬間就湧上沈寧心頭,一絲一線正在詳細抽開,如果不是她的雙手有些顫抖,看起來還像沒有事情發生一樣。
“秋歌,為我整裝,我要去祖父那裡。”盯著輿圖良久,沈寧最後揉揉眼,這樣說道。
沒有河內道的詳細消息,就算將輿圖盯出花兒來,對救助退之也沒有半點幫助。這一次,她無論如何都要走那一步。
沈華善正在閉目養神,房間十分清靜。就算沒有孫伯揚的勒令靜養,沈則高等人也不會讓沈華善接觸政事。
河內道的情況就算再危急,也還有沈則敬、俞正道等人去了;在嶺南道的俞正楷、葉正純也能使得上力,沈華善靜養一段時間,也不是不可行。
這些,沈寧都知道,她也無意讓沈華善憂慮操心,但是她要做的事情,必須得到沈華善首肯,不然她定無法離開。
“你要去河內道?河內道正動亂,況且敬兒和神策右軍已經去了,你何苦涉險?”
聽了沈寧的請求,沈華善嘆了一口氣,這樣說道。
沈寧這個孫女兒再聰慧,也一直嬌養在閨閣、內宅中,經由她所謀劃的事情,具體執行的,還是前院的人。
沈寧實則是沈家的謀士、幕僚,所做的事情,就是謀劃出主意。如今她一個被嬌養的女子,竟然要親自去河內道?
沈華善相信她的聰慧,的確可以辨清河內道的種種迷局,但她要親身去到河內道,那麼艱險的情況,她可能應付得來?
千里疾馳、餐風露宿的,她都沒有經歷過,怎麼能受得了?萬一弄不好,在路上有什麼情況,到時候別說救退之,她自己也出事,那怎麼辦?
沈華善不是不相信沈寧的聰慧,而是擔心她的身子,會受不住。
“祖父忘記了,我前一世,在長春冷宮過的是怎麼樣的日子?那樣的十七年,我都熬過來了。河內道的情況,還能艱難得過那時?再說,一路上也有兵將護衛的。”
沈寧笑了笑,說出來的話語平平常常,可是裡面蘊含的艱澀和決心,卻讓沈華善一震。這樣的堅決和無畏,這是經歷了前世今生的孫女兒!
沈華善是知道沈寧的前一世的,長春宮中的苦況,沈寧只和他說過一次,可是沈華善的印象無比深刻。
冷宮,自古就是不是人待的地方,孫女兒挺過來了,堅毅心性非同一般,那麼河內道也去得?
“這一生,畢竟和前一世不同。你還有登兒,若是出了什麼事情……”
沈華善憂慮地說道。此刻,他不是沈家威嚴的族長,也不是朝堂中果決的權臣,而是一個平常的祖父。
一個擔憂孫女兒的祖父。
“祖父,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河內道局勢複雜,只有親身去了才能清楚,才能幫助退之。等到如流處的情報送來嶺南道,最佳的時機已經失去了……”
沈寧知道沈華善在憂心什麼,無非是怕她一個女兒家,在動亂的局勢中會出事。這是沈華善的慈愛之心。
可是一想到應南圖如今在河內道不知生死,沈寧就覺得自己的心都被剜去了一樣,聲聲痛。
強烈的意願告訴她:一定要去河內道,一定要去!
“登兒有母親和大嫂照料,孫女十分放心。若是……若是孫女能救退之,而不能去,那麼重活這一生,太遺憾了……”
到了最後,沈寧的語氣無比寥落。的確也是,前一世滅族被囚的枯寂,是她最害怕的事情,今生有了應南圖,那些枯寂才最終散去。
遺憾,無可述說的遺憾。
如今這樣的局勢,要她在嶺南道這裡等著應南圖的生死,她做不到!
不管河內道如今亂成什麼樣子,不管去河內道路上有多艱難,沈寧都要去找到應南圖,與他同生共死,僅此而已。
這世間,最大的痛楚和最大的幸運,她都經歷過了。如今她最想做的,就是依心而行。
看著神情黯然的沈寧,沈華善長長嘆了一口氣。對這個孫女,他有著難以言喻的心疼憐惜,如今他還能說什麼呢?
沈寧要去河內道,並且第二日就起行,這個事情,在沈家的內宅起了軒然大波。
強烈反對的,當然是沈俞氏。沈寧是她唯一的女兒,河內道的局勢又那麼惡劣,沈寧一個弱女子,去了河內道能做什麼呢?這些朝政、軍隊之事,說到底,是男人的事情。她一個女人家,為什麼非得去河內道呢?
更重要的是,若是沈寧有個什麼損失,沈俞氏都要哭死了。
“我已經沒了一個兒子,再不能沒有一個女兒了。好端端的,去什麼河內道呢?”
和鳴軒內,沈俞氏淒哭著。就算沈華善這個一家之主已經允許了沈寧的請求,但沈俞氏這個母親,對沈寧的決定十分不理解,更害怕沈寧會出事。
沈俞氏的反應,是沈寧預料之中的。說服了沈華善,還有沈俞氏,而且沈俞氏擔憂之心,比沈華善更甚。
說服沈華善的那一番話語,沈寧又搬出來說了一次,當然隱去了長春冷宮的部分。沈寧重生之事,就連沈俞氏也不知道的。
“母親,我與退之同命一體,若是他有什麼事,女兒也了無生趣了。我此番前去河內道,就是為了要和退之和美幸福地過完下半輩子,退之還在河內道等我呢。登兒,就拜託母親了……”
沈寧忍不住伏在沈俞氏膝頭,就像閨閣沒出嫁時一樣。生兒當知父母心,沈俞氏的反對,就是她對自己的慈愛。
沈寧知道,她這麼一說,沈俞氏就算再不甘願,也不會再說什麼了。沈俞氏是她的母親,最清楚沈寧想要的是什麼,也清楚怎樣才能讓沈寧幸福。
這份慈母之心,會讓她最後妥協。
果然,抽噎著的沈俞氏,說出了會好好照顧登兒,去河內道一切以平安為上這樣的話語。
第二日,沈寧帶著秋歌、秋書,在三百禁衛軍的護衛下,朝河內道出發。
第五百五十一章路上
沈寧從來沒有去過河內道,又心憂應南圖的情況,只覺得河內道十分遙遠。
護送沈寧前去河內道的三百禁衛軍,是精挑細選出來的。每一個都經歷過昆州、招討司之戰,都對沈家忠心耿耿。
這三百禁衛軍的頭,名叫章尋,是禁衛軍的中郎將。這人勇猛算不上,但以細心周全出名,他所帶的士兵,在前鋒軍中折損是最少的。能在戰場上活下來,就是天大的本事。沈華善挑上他,就是為了這一點。
沈寧這個名字,一向被沈華善和沈則敬等人保護得很好,是以禁衛軍也不知道他們的政事、戰爭的背後,都有沈寧的影子。
沈寧是沈則敬唯一的嫡女,還是虎賁大將軍應南圖的妻子,章尋所知道的,就只是這些了。
章尋接到這個命令,十分不解。他不知道臨過年了,為什麼沈寧一個內宅婦人要去河內道,還要他這個中郎將護送。
只是,在出發之前,沈華善、沈余憲這兩個人,都特地叫了章尋來,再三叮囑章尋這一路上,要好好保護沈寧,傾盡全力。
“臨過年了,你及三百禁衛軍,會有特別恩恤;不僅如此,待你們順利完成任務之後,會酌情晉升及獎賞。此去河內道,也是戰鬥重任!”
沈華善神情十分嚴肅,讓章尋充分認識到,這一次護送沈寧,不僅僅是沈家的一件私事,也是章尋這個中郎將的一件軍務。
章尋自然肅然領命,就算有再多的不解,卻也盡心極力護住沈寧,在嚴寒中往河內道挺進。
為了方便行進,沈寧和秋歌、秋書主僕三人,都換成了男裝打扮。當年在鑒華堂所學到的技巧,再一次派用上場。
沈寧再一次覺得,大永的冬天是這樣嚴寒,比起長春冷宮來說,也差不到哪裡去。儘管她身穿嚴實的棉襖,還是覺得有鑽心的冷。
這種冷,一是因為環境,二是因為心焦。如流處如今還沒有消息傳來,究竟應南圖和神策左軍怎麼樣了?
這樣的天氣,一個女人家乘坐馬車去河內道,是最合適的。因此,章尋還給沈寧準備了馬車,馬車上還配備了厚實的墊褥,可儘可能保證沈寧路上的舒適。
可是沈寧看都沒看那輛馬車,而是吩咐秋歌牽出了馬,她要跟著章尋等人騎著馬疾馳河內道——為了儘可能節省時間。
沈寧的馬匹,還是馬販子馬鞍特地準備的。這馬匹並不特別健壯,然而速度一點都不慢,品性也十分馴良。
從嶺南道往北,越行,天氣就越寒冷。沈寧主僕三人,跟隨著章尋和三百禁衛軍,以最快的速度前行。
看得出,章尋和三百禁衛軍是遷就著沈寧主僕三人的。儘管如此,章尋對沈寧還是刮目相看。
原本他以為,養在後宅的女人,大多是嬌弱,根本就吃不了苦。誰知沈寧主僕三人,跟隨著他們急行軍連續奔跑了一天,也沒有喊苦。
在章尋為了照顧沈寧,欲停下歇息的時候,還遭到了沈寧的阻止。
“章大人,我們還受得住,此去河內道,抓緊時間為上。”
沈寧笑笑道,讓章尋繼續行軍。章尋是中郎將,沈寧為示敬意,稱呼他為章大人。
“既如此,我們再走兩個時辰。若是小主子覺得可以了,我們再停下來。”
章尋倒不敢托大,對沈寧還是以屬下自居。以沈家如今的地位,沈寧當然是章尋的主子。
一行人,又策馬奔跑了數個時辰,到達江南道的福州,這才停了下來。
當秋歌就著燭火,看見沈寧大腿內側的紅腫破皮時,差一點就喊了出來。
“沒事,我沒事。拿藥膏來塗塗,明早就沒事了。”
沈寧的神色倒是輕鬆。細皮嫩肉的,又騎馬跑了這麼長的時間,怎麼不會紅腫破皮呢?這也太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