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老師,今天你是來……”跟隨著老師的腳步,兩人慢慢的走上一片山坡,出現在她眼前的是大片的墓碑,老師今日是來掃墓嗎?

  “恩,今天我想給你說一個故事。”格拉齊慈愛般的微笑著拍了拍曉曉的小腦袋,並將右手中所提的琴盒遞給曉曉。

  “瓜達尼尼?”她的琴?

  “曉曉,你能用這把琴在這裡演奏一次巴伯《弦樂柔板》嗎?”

  “啊!哦,好的,老師!”雖然不明白老師的用心何在,可是在美國這首曲子卻是被常用了悼念逝者,看著老師臉上淡然的微笑,曉曉沒有刨根問底下去,小心接過小提琴後快速的調節琴弦開始拉奏。

  弦樂在風中飄蕩……寄托在風中的思念傳遞向天際。

  格拉齊掏出口袋中的手帕慢慢的擦拭著墓碑之上貼著兩張黑白的照片……他又來到這裡看他們了,這裡的環境如此優美,死能同穴他們一定是幸福的吧!

  “老師?”樂曲演奏結束好一會了,坐在台階上的老師還是一字未說,不是說要給她擺故事的嗎?

  呼喚聲將格拉齊從回憶中驚醒,過了好一會兒才分清現實與夢境,眨了眨眼睛將迷茫退去後,才轉去看著身側的曉曉。

  “曉曉,布朗手上的那把琴的故事你知道嗎?”

  點點頭,曾經在科隆時她聽老師講過,也曾有倖存者將那段悲慘的往事以親身經歷傳記下來,永遠在為阿爾瑪羅斯哭泣的瓜達尼尼小提琴。想到曾經那位故事主角阿爾瑪羅斯在1944年死在了奧斯維辛,頭一年她的丈夫為求自保與她離婚撇清關係,又是一個大難臨頭各自飛負心人啊!

  坐在墓階之上頗為惆悵的格拉齊,陰暗的樹影投射在他的臉上,一股憂鬱油然而生,是怎樣的故事讓老師這般神傷?

  “老師?”

  “曉曉,你也來坐吧!這段故事說起來就有些長了,你看著這位女子,她是你這把琴的上一位主人。”照片上的女子那明媚淡然的笑容,仿佛就像女子還在世一般,那般年輕的容顏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刻,可惜……

  順著老師的目光,曉曉探詢的延伸看向那張照片,即便是單調的黑白色,快速的掃視了一下墓碑上的名字,中國人?

  在她所知的國人彈奏的音樂史中,並沒有一個人在那個年代就使用過瓜達尼尼啊?

  好似看出曉曉眼中的疑問,格拉齊拿著手帕慢慢的擦拭這這把古老的琴,看著他寶貝的學生,他終於還是完成了女子曾經的願望,找到了能讓它發出天籟之聲的演奏者。

  “這個故事還要從1930年開始說起,年僅15歲的小女孩從青島坐船遠渡重洋來到柏林音樂學院求學,期間她遇到一位年輕的鋼琴才子,可是在那戰爭疑雲密布的年代,平靜的生活又能有幾時,全國徵兵令凡是年滿20歲身心無障礙的男子都被徵召入伍,在離開柏林走上前線的那一夜,他將家族中珍藏的那把瓜達尼尼作為訂婚之物送予了女子……”

  似乎之後的更為沉痛吧!原本坐著格拉齊停頓口中的敘述,站起身來看向墓碑上另一張男子的照片,典型的日耳曼人的面孔,從黑白的照片上看都能想像曾經的金髮碧眼……

  “那個時候走上戰場的男人又有幾個能夠回來,他努力的在前線活了下來卻被送進了冰天雪地的戰俘營……女子沒有聽他的話在柏林一等就是5年,戰爭結束了他卻還是沒有回來,她既然而然走上了尋找他的道路……這也是為什麼這把琴會流落到我父親的手中,也因為這把琴我走上了學習音樂的道路。”

  “那最後呢?老師,她找到了她的丈夫嗎?”這個墓里葬的不會是衣冠冢吧!

  “上天的眷顧啊!再一個五年他們一同回到了柏林,然而物是人非的柏林在一片廢墟之中日以繼夜的重建中……最好的年華耽誤在戰爭之中,後來他們來到紐約在此定居,1992年我根據父親留下的遺囑和線索找到了他們……他們很幸福的相擁而去,在他們彌留之際我用這把琴演奏了孟德爾頌的《歌之翼》——他們的定情之曲。”再次拉起那曾經的曲調,他還能想到那對戀人相視而笑,緊緊牽繫的雙手,平靜的面容沒有遺憾離去。

  “老師,他們一起經歷了戰爭,最終卻還是能團聚幸福的在一起走過剩餘的人生,半生坎坷,半生福。”

  “是啊,人生因緣聚散,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不該是你莫要去強求,曉曉,你要明白珍惜眼前人啊!”莫要像老師這般活了大半輩子,卻也悔了大半輩子。

  淡淡的笑容之下,曉曉看著那照片上的女孩,笑的是那般的恬靜,曾經的她那般的境遇里都不忘去追求音樂上的真理,原來這才是情感的真諦。

  “老師,你就不要再為我擔心了,明天我就去學校報導。”想通明白的曉曉,雖然對於那段她暫時還是無法放下,可她還有音樂啊!她還有關心的家人、朋友。

  懂事的讓人揪心的孩子,輕輕撫摸了下曉曉的頭頂,情傷那是那麼容易就能走出來的啊!格拉齊從包里掏出一樣東西放在曉曉的手中。

  “老師,這是?”鑰匙?

  “這是你媽媽離開前讓我轉交給你的,房子就在學校附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