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翰剛剛夾了一塊魚肉,險些掉在地上。

  原來這是一道選擇題。

  甲:娶端午,娶靈兒。

  乙:攝政。

  這不是一道單選題。

  要麼甲乙同時選,要麼甲乙都不選。

  天上果然沒有白娶的王妃,李翰深吸口氣,嘆息道:「全憑皇兄做主……」

  院子裡面的官員並不知道,他們的陛下用一頓飯的功夫,就顛覆了景國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格局。

  有得就有失,現在的晉王,未來的攝政王,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都會將這個道理奉為人生真諦。

  這場宴會,比李易預想的結束要早。

  因為李軒的關係,在場的官員,吃飽喝足之後,就都告辭離開。

  李易站在院子裡,嘆了口氣,說道:「你說先帝怎麼就把皇位傳給你了……」

  李軒一臉的鬱悶:「我也不想啊……」

  一道人影晃晃悠悠的從桌下爬出來,拍了拍身上的塵土,躬身拱手道:「臣參見陛下,見過景王!」

  李易看著他,「這位是……」

  「魏賢,戶部給事中。」李軒看了看他,詫異道:「你請的客人,你不認識?」

  李易還真不認識這位戶部給事中,按理說,堂堂戶部給事中,不應該落魄到蹭飯局,李易看著他,問道:「魏給事中有事嗎?」

  魏賢今日吃了景王燒的雞,吃了晉王烤的魚。

  他還看到了朝中這麼多重臣支柱,在這座小院子裡,和站在大殿上完全不同的另一面。

  他還聽到了陛下剛才和景王說的話。

  「下官對景王殿下十分欽佩。」

  他後退一步,對李易拱手躬身,說道:「聽聞殿下要走,下官今日不請自來,送別殿下,還望殿下不要見怪……」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皇陵

  自太子降生之日起,京都便沉浸在一片喜慶之中。

  這種喜慶,大抵會持續到元宵之後。

  年節到元宵之前的這些天,往年向來都是休朝的,今年則是政令頻發。

  首先自然是太子的冊立,這是關乎萬民生計的大事。

  而後,朝廷則是對外宣布了對於趙國的援助,幫助趙國,抵禦齊國。

  與武國的正式建交,從此以後兩國平等,互惠互利,算得上是第三件大事。

  趙頤的算盤打空了,楊彥州即將無功而返。

  「這次,怕是送不了李兄了。」

  楊彥州三天之後便要離開,李易會比他多留幾天。

  李易看了看他,搖頭道:「老老實實的守著你們的齊國不好嗎,非要這麼折騰……」

  楊彥州笑了笑,說道:「陛下常說,人的一輩子,只有短短的幾十年,過去了,就不能回頭。既然如此,不妨大膽一些,見想見的人,做想做的事,不枉在這世上走一遭。」

  李易以前怎麼沒有發現,趙頤有做哲學家的潛質,而且還是雞湯哲學家。

  不過,那是他的事情了。

  女皇控沒有資格嘲笑一個皇帝控,趙頤想做什麼,那是他的自由。

  他點了點頭,說道:「那便祝他好運了……」

  楊彥州點點頭,說道:「陛下自登基以來,夙夜操勞,龍體抱恙,染了數月的風寒,也不見好,便承李兄的吉言了……」

  衛良在楊彥州離開的第二天離開。

  武國和齊國都是剛剛穩定政權,但兩國走的方向卻截然不同。

  趙頤想要通過對外征戰來增強國力,楊柳青走的是穩定安邦的路子,這也是李易一開始為她制定的計劃。

  「我們離開的時候,國內百姓對陛下已經近乎歸心,皇都某些大族,在陛下入京的時候,提供了很大的援助,若非如此,我們也不可能如此快速的攻下皇都。」

  衛良說了一句,又搖了搖頭,說道:「不過,在陛下登基之後,那些大族卻是聯合起來,對殿下形成了頗多掣肘……」

  武國和景國齊國都不同,楊柳青起義的時候,利用的便是地主和農民,門閥和鄉紳的矛盾,從根本上說,動的便是那些豪族的利益。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那些占據了極大資源的大族不可能被盡數消滅,這之間,需要有一個平衡,而這個平衡,不是那麼容易達到的。

  李易前幾日已經得到消息,如意已經去了武國。

  等到京都事了,他們會先回如意城,停留些日子,再去武國。

  李易點了點頭,說道:「過些日子,我會去皇都看看的。」

  衛良臉上露出喜色,說道:「那便再好不過了。」

  衛良走後,李易也走出小院,屋頂傳來說話的聲音。

  「小蕊,我馬上就要走了,你要想我哦……」

  「父皇說了,等到弟弟在長大一點,我就能去找你了……」

  「長大一點是長到多大啊?」

  「哎呀,很快啦……」

  「一個月嗎?」

  「最少,最少也要等到一年啦……」

  「啊,要那麼久……」

  「是有點久啊,不過到那時候,我們都長大了,你要不娶我吧,這樣我們就不用分開了……」

  「好啊!」

  「如果李伯伯不同意怎麼辦?」

  「那,那我們就私奔……」

  ……

  李易不知道李家大少爺已經策劃著名和皇家長公主私奔的事情,他出了王府,便來了皇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