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年輕人撇了撇嘴,說道:「他那麼年輕,權勢就那麼大,現在連宰相之位都要和大伯爭,古往今來,像此等權傾朝野之人,最後都會被皇帝忌憚,哪個有好下場!」

  「到如今,百官已經十分忌憚他了,陛下也不可能容他太久,他要是識相,早些退隱才好,要不然,我看他最終會落得一個什麼下場!」

  「住口!」

  一道厲呵的聲音響徹眾人耳邊,卻不是出自堂內任何一人。

  王永一人從外面走進來,年輕人張了張嘴,還想說什麼,王永拎起手邊的椅子,狠狠的砸在他的頭上。

  那椅子瞬間便四分五裂,足見王永用力之大。

  年輕人跌倒在地,本就鼻青臉腫,此刻頭上更是血流如注,卻還沒有暈過去,不敢置信的看著他,喃喃道:「你……」

  「還沒說夠?」王永看了他一眼,拎起第二隻椅子的時候,堂內之人才回過神來,王家家主站起身,驚到:「永兒,你在幹什麼?」

  王永扔下椅子,搖了搖頭,說道:「陛下和李縣侯剛才在外面。」

  此言一出,王家眾人臉色頓變。

  ……

  「王家……」李軒面色陰沉,眼中有著掩飾不住的失望之色。

  李易笑了笑,絲毫不在意的說道:「他代表不了王家。」

  李軒忽然看著他,問道:「你說,朝臣們真是這麼想的嗎?」

  「想什麼?」李易抿了口酒,隨口問道。

  「他們覺得你的權勢太大,覺得我會忌憚你。」李軒站起身,說道:「既然如此,我就讓他們睜大眼睛看看……」

  李易心中湧出不妙的預感,問道:「你要幹什麼?」

  「你明天就知道了。」李軒沉著臉說了一句,大步的走出門外。

  片刻後,同樣的位置。

  王永面色複雜,嘆了口氣,說道:「父親已經讓他回洛川了,他這輩子都不會再踏足京都。」

  李易搖了搖頭:「這又是何必呢……」

  「姐姐會和陛下好好解釋的。」王永低下頭,說道:「王家永遠都是李家的朋友,李兄萬萬不要多想。」

  百姓乃至於朝臣都認為,王家是當今景國的第一大族,以王家的權勢,足以在景國橫行,無所畏懼。

  崔家當初也是這麼想的,所以崔家亡了。

  從那時候開始,他就知道,有的人,只能為友,不能為敵。

  王永是代表王家來賠禮道歉的,帶了非常豐厚的禮物,這份禮物不能不收,不收便代表著拒絕,代表著和王家撕破臉,不過是一個自大的紈絝,代表不了王家,這一點李易清楚,況且這禮重的,也不好退……

  李易是在下午的時候見到明珠的。

  「你和王家怎麼了?」李明珠從外面走進來,詫異道:「皇后讓我來告訴你,今日之事,非王家所願。」

  李易擺了擺手,說道:「一場誤會而已。」

  李明珠看著他,疑惑道:「那你在擔心什麼?」

  李易嘆了口氣,說道:「李軒啊……」

  第九百八十九章 景王!

  先帝在位之時,勤勉朝政,除病重或特殊情況,數十年來,早朝極少斷絕。

  當今陛下,論朝政之勤勉,雖然遠不能和先帝相比,但早朝仍然是日日舉行,只是主持早朝的人換成了長公主。

  對此,文武百官們早就形成習慣,早朝之時看不到陛下不奇怪,看到陛下才奇怪。

  因此,當他們整齊的站在朝堂上,看到公主和陛下從兩邊走出來的時候,心裏面是有些驚訝的。

  今日不是初一,亦不是什麼特殊的日子,陛下臨朝,實在罕見。

  至於陛下是不是對於之前的懈怠有所悔悟,就不是他們這些臣子能夠猜測的了,略微的訝異之後,早朝還是一如既往的舉行。

  科學院某官員詳細的匯報了科學院近來的研究進展;禮部尚書諫言陛下應擴大後宮,以穩固國本;一名資歷較老的御史直言,相位不可空缺,今秦相告老,新的宰相須得早日確定……

  天子對於科學院的研究予以了高度肯定,對於禮部尚書的話置若罔聞,然後才看著眾臣,緩緩開口:「相位之事,朕心中已有人選,諸卿不必多言。」

  朝堂上不少人聞言,只覺得心中發苦,他們之所以要多言,就是因為陛下心中已有人選……

  他心中的那位人選,實在是不適合相位啊……

  李軒看了看身旁的宦官,緩緩道:「宣旨吧。」

  「遵旨。」

  那宦官恭敬的點了點頭,取出一封聖旨,走上前,看了下方的官員一眼。

  便是這一眼,讓所有人心中都升起了一種不妙的預感。

  這時,那宦官尖細的嗓音已經從上方傳了過來。

  「詔曰……」

  只是聽到「詔曰」這兩個字,便有無數人心中一沉。

  聖旨措辭講究,內容不同,措辭不同,主要有「詔曰」、「制曰」、「敕曰」三種。

  「敕曰」在封賞之餘,有告誡之意,「制曰」用來宣示百官,表達皇恩,至於「詔曰」,則有昭告天下之意,非重要事件不用。

  陛下冊立太子,加封公主,用的便是「詔曰」。

  重要的是,封相——用不到「詔曰」。

  「長安縣侯李易,天惠聰穎,功績斐然,自景和初年來,創天罰,獻蹄鐵,改刑訊,退敵使,開算學,絕水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