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於另一些人,心中就不僅僅是疑竇。

  數位大臣態度的改變,秦相的立場,讓他們成為了今日朝堂上的小丑,人生觀和世界觀雙重坍塌之餘,也開始逐漸的反思,他們所站立的位置……

  開國以來最年輕的金紫光祿大夫,陛下最為寵信的臣子,至少,在這個國家還是陛下掌管的時候,與他為敵,無異於自取其辱。

  等到了那個時候,在朝堂上幾乎處處樹敵的他,是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的。

  被天子專寵的臣子,向來都沒有好下場。

  不過,很快他們就發現,不用幾年,幾個月,幾天,甚至連幾個時辰都不到,他們就等到了這一天。

  在加封李易為金紫光祿大夫之後,陛下就宣布了一件事情。

  陛下因為龍體有恙,需要靜養,將無限期休止早朝,並移駕芙蓉園行宮,朝政之事,依舊由兩位宰相總領,在這種時候,陛下沒有將蜀王召回京都,在兩位宰相之上,決定朝政大事的,不是某位皇子,而是長公主。

  這實在是沒有道理的事情。

  長公主平日裡也經常參與朝政,比如推動新的婚律,建立女子學院,以及前幾日的書院一事,其實這些事情,放在一年之前,在他們看來,依然是不可思議的。

  後宮不可干政,哪怕是長公主也不行,這是祖制。

  然而這一年間,京都發生了太多的事情,他們的想法和觀念,也在隨之改變,現在回想起來,也不太明白,長公主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這看似不可能,卻已經是事實了。

  而現在,她又向前方邁出了一大步。

  這是監國,公主監國,前所未有,荒謬至極!

  朝堂之上暫時還沒有人開口,因為他們在等著別人開口。

  秦相,沈相,三省六部的諸多大員們,他們不會同意的,他們不會看著這麼荒謬的事情發生的,這根本不成體統!

  然而事實讓他們再次意外了。

  想像中大臣們集體死諫的場面沒有發生,就連御史們都集體禁聲,似乎是在早朝之前,就達成了某種默契。

  對於此事,只有零零散散的官員發了言,似乎也沒有預料到朝堂上居然會是這樣的局勢,十分委婉的發了言,然後就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又一項自開國以來都沒有過的重大創舉,在陛下手中誕生。

  某些自以為等到了春天的官員,絕望的發現,今年的冬天,似乎比以往更冷了。

  陛下對於李縣侯,頂多算是有所恩寵而已,作為一位君主,一位英明的君主,他有最基礎的底線。

  然而,長公主——整個朝堂,誰不知道李縣侯和長公主的關係?

  兩人在慶安府的時候就相識了,那天罰是李縣侯所創,卻是公主殿下呈給陛下的,據說公主殿下隱瞞身份在慶安府做捕頭的時候,李縣侯便是縣尉,這男上司和女下屬之間,到底有什麼不為人知的事情,誰知道呢?

  更何況,到了京都之後,兩人的關係,眾人更是有目共睹,同為京都三傑,百官上下朝之時,經常看到兩人一同出現,算學院建立之後,女子學院便接著建立,兩院相鄰,兩人又都是一院之長……

  說句不太合適的話,李縣侯和長公主,根本就是穿同一條褲子!

  心中想著這些事情,以致於某些官員走出大殿的時候,覺得外面的艷陽天都變的灰暗了起來。

  萬幸的是,長公主只是代理朝政,若是陛下委派別的皇子,他們心中反倒會猜疑和驚懼,但是公主畢竟是公主,她再怎麼樣傑出,陛下再器重她,她也只是女子,只要是女子,就永遠也不可能威脅到那一個位置。

  甚至於,他們從始至終,都沒有想過那一件事情。

  而此時,隨著百官走出大殿,某些小道消息,也終於從某些人口中傳了出來。

  據說昨天下朝之後,陛下和兩位宰相,以及幾位朝中重臣在御花園商議國事的時候,李縣侯和公主殿下也在場,那個時候,在朝政之事上,兩人都表現出了讓陛下和幾位大臣欣賞震驚乃至於折服的才能。

  徐大人剛才說他乃是一代人傑,是國之棟樑,便是這個原因。

  而秦相沈相和其他大人沒有反對,怕也是同樣的原因。

  徐大人和秦相都是當朝元老,有著數十年的從政經驗,能讓他們震驚和折服的人……

  眾人心中不由的再次疑惑,難道那李縣侯,真如聖旨中所說,有治國之才,經邦之道?

  想到剛才在朝堂上發生的事情,對於此事,他們已經不太懷疑了。

  畢竟,兩位宰相和那些大臣的態度不可能轉變的如此之快,陛下也沒有理由突兀的宣布由長公主暫領朝政,唯一能夠解釋的,便是他們真的像小道消息中所說的那樣,於國事上的見解和手段,讓在場之人折服,讓陛下徹底寬心從而打算暫時放手……

  從而也讓包括兩位宰相在內的朝中大臣,對陛下的決定,沒有絲毫違逆。

  想到兩人的年紀,下朝路上,不知有多少人頹然嘆氣。

  一對兒妖孽!

  同朝為官,難免會生出互相比較的心思,但結果——還真是讓人絕望啊!

  第七百九十四章 秦相登門

  時間進入到七月下旬之後,天氣便開始慢慢的轉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