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吏部侍郎李明澤的臉上說不上是什麼表情,從始至終,他都不知道他的這位侄兒,到底有多少本事……

  倒是秦相一直不發一言,用飽含深意的眼神望了李易一眼,沒有人比他更了解齊國老者的恐怖,陛下憑什麼以為李易能取勝?

  齊國使臣還在殿上,比試已經開始,即便朝臣心中有一萬個不願意,此時也只能閉上嘴巴。

  他們用略帶絕望的眼神望著殿中的二人,一人弱冠之齡,生的極為俊秀,一人面如枯松,垂垂老矣,今日若比的是誰生的更為俊俏該多好?

  罷了罷了,文試好歹還贏了一場,不算太過丟人,若是武試贏得漂亮,丟掉的顏面也還是能挽回來的。

  景帝開口之後,孟姓老者便不再多言,轉頭看著李易,問道:「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何解?」

  朝臣臉色開始變的肅然,從現在起,比試便正式開始了。

  這位大文宗一開始並未難為李縣子,所問的乃是《尚書》第一篇《堯典》中著名的一句,但凡讀過一些書的人,不可能不知道這一句。

  李縣子若是連這句也回答不出來,這場比試,也就不用再進行下去了。

  「出自《尚書·堯典》。」李易心道這老頭也挺厚道,這種題他最喜歡了,照著《十三經註疏》直接念就行了。

  「克明俊德,以親九族。能明俊德之士任用之,以睦高祖玄孫之親。九族既睦,平章百姓。既,已也。百姓,百官。言化九族而平和章明。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昭亦明也。協,合。黎,眾。時,是。雍,和也。言天下眾民皆變化化上,是以風俗大和。」

  沒有人對李易能答出這一句話而意外,只是他的遣詞用句,卻讓幾位大學士眼前一亮,因為這已經近乎是標準的回答了,一位飽讀大儒能給出這樣的答案並不奇怪,但從一個年輕人的口中說出,意義就大不一樣。

  至少讓他們知道,李縣子在經義一道的造詣,比他們想像的要好上許多。

  孟姓老者點了點頭,臉上浮現出一絲讚賞,沒有再次開口。

  實在是眼前年輕人的回答實在是無懈可擊,無論是釋義還是用句,都讓他挑不出一絲毛病。

  李易對於比試的規則自然不陌生,對面的老頭不發問,那就輪到自己了,既然他剛才對自己那麼厚道,他自然也不會難為對方,開口問道:「公會齊侯於歡,夫人姜氏至自齊……」

  「《公羊傳》,桓公三年,九月。」李易的話還沒說完,孟姓老者便淡然說道。

  朝中百官大多數還在苦苦思索這句話到底出自何處,聞言紛紛抬頭驚愕的望著齊國老者,心中驚詫不已。

  這位大文宗,究竟對十三經熟悉到了何種程度?

  周大學士搖了搖頭,十三經是極為重要的經義著作,那位齊國文宗怕是對於其中的每一句話都爛熟於心,根本難不住他的。

  「公會齊侯於歡,夫人姜氏至自齊……,出自《公羊傳》第幾頁,第幾段,第幾行?」

  李易看著孟姓老者,心中暗道:「讓你裝逼!」

  孟姓老者臉上的表情一僵,本來已經想好了下一次該如何發問,要說的話堵在了喉嚨。

  周大學士張大嘴巴,百官更是瞪大雙眼,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辯經——還能這麼問?

  景帝的身體向龍椅之後稍微縮了縮,伸出一隻手揉了揉眉心——順便遮住了臉。

  在齊國三皇子難以置信的表情還沒有消去的時候,齊國一位使臣早已反應過來,走上前,大聲說道:「豈有此理,這是何等問法?」

  「不行嗎?」李易沒有理會那位齊國使臣,轉頭看向了剛才宣讀規則的宦官,問道:「有規定不能這麼問?」

  那宦官怔了怔之後,搖頭道:「沒……,沒有。只要所問包含在經義之中便可。」

  百官面面相覷,這條規矩當然是沒有的,但是大家都是讀書人,也是要臉面的,哪有人真的會這樣問?

  這等問法,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但按照辯經的規則,李縣子的這種問法——似乎也並不是不可。

  畢竟他的問題,也沒有超出經義的範疇,若是真的對十三經極為了解,或許也真能回答出這個問題也說不定呢。

  不過,看那位齊國大文宗的樣子,他似乎……,還沒有熟悉到這種程度。

  那位齊國使臣臉色漲紅,在孟姓老者揮了揮手之後,惡狠狠的瞪了李易一眼,無奈的退了回去。

  孟姓老者看著李易,說道:「你的問題,老夫的確不知,不過,這道問題,你能回答出來嗎?」

  百官面色古怪,這位大文宗可能真的被李縣子剛才的問題問懵了,既然李縣子能問出這樣的問題,又怎麼會沒有絲毫準備?

  看來陛下這次之所以會讓李縣子上場,便早已料到會有這一幕,正面難以獲勝,便兵出奇招,陛下果然是陛下啊!

  「老先生這算是第二個問題嗎?」李易看著孟姓老者問道。

  老者淡淡的說道:「若是你的問題,連你自己都回答不出來,那麼按照規矩,老夫也算不上輸。」

  李易點了點頭,說道:「公會齊侯於歡,夫人姜氏至自齊……,出自《公羊傳》第八頁,第六段,第三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