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除了呂洛呂莽兄弟之外,房間裡面,全是隨老方一起從慶安府搬到京城原柳葉寨之人,脾氣比老方還要火爆的人不少,但這一次遇到的事情非比尋常,眾人都罕見的沉默下來。

  不多時,房門打開,眾人各自散去,如儀從院子裡走出,向旁邊的院落走了兩步,忽然有一道聲音從院子裡傳了出來。

  「唉,老頭子就是勞碌命啊,你們快些休息去吧,老頭子睡一覺,明天早上去那裡瞅瞅……」

  「謝二叔公。」如儀長長的鬆了一口氣,關上院門,坐在院內的石凳上,柳二小姐抱著劍斜靠著石桌,說道:「明天早上我去宮門口等著。」

  如儀點了點頭,那裡怕是能夠最快得到消息的地方,雖然她更想親自過去,但若是事情有變,她需要做更多的準備,必須從現在開始就為她們的後路著想。

  「遇事記著冷靜,不要莽撞。」她提醒了一句,柳二小姐沒有回應,向自己的房間走去。

  小環站在門口,臉上有著驚慌和無助,如儀走過來,輕輕的抱了抱她,小聲在她耳邊說道:「放心吧,姑爺不會有事的,現在乖乖去睡覺。」

  ……

  ……

  一夜無話。

  不知道府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大家都變的很奇怪,一大早就起來的丫鬟和下人感受最為強烈。

  二小姐天不亮就出去了,夫人和小環姑娘也乘車離開,便是府外那幾戶人家,也都沒有開門,府中一下子好像少了好多人。

  尤其是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那位老人家還沒有將那一把奇怪的椅子搬出來曬太陽,更是讓府中下人心中的疑惑達到了頂峰。

  想到爵爺昨天沒有回來,夫人一大早就出去了,這麼多人都不在,莫不是帶人去捉……

  想到了某一個可能,又立刻將之驅逐出腦海,這可是主人家的事情,不參與主人的事情,這是在大戶人家做下人需要遵守的第一準則。

  今日的子爵府似乎更加的平靜,但朝堂上卻炸開了鍋。

  齊國贖回城池和立太子的事情逐漸淡出了百官的視線,另一件事情卻被他們擺上了案頭。

  景帝掃了一眼厚厚一沓彈劾長安縣子李易的奏章,隨便翻看了幾張,便有些興趣索然,說道:「關於此事,你們有什麼看法,都說說吧。」

  「陛下,長安縣子李易在皇宮之中,於眾目睽睽之下,毆打當朝親王,此等行為實在是太過惡劣,若是不嚴加懲處,皇家顏面何在,陛下的顏面何在啊!」一個中年官員站出來,義正言辭的說道。

  此人乃是禮部侍郎,禮部除了掌管教育和外交事宜之外,維護一切和國家典章法度有關的事情,也是他們的職責。

  當然,這位禮部侍郎站出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他姓陳,陳國公府向來和蜀王關係密切,出了這樣的事情,必定會站在蜀王一邊。

  「陳侍郎言之有理,長安縣子李易以下犯上,在百官眼前重傷蜀王殿下,必須嚴加懲處!」又有一官員站出來說道。

  「陳侍郎和吳大人說得對!」

  「長安縣子必須重懲!」

  「臣附議!」

  ……

  ……

  他一站出來,又有數人贊同附議。

  朝中的御史們今天很閒,彈劾諫議其實本來是他們的事情,百官向來都是站在他們對立面的,可今天一眾官員的口徑居然出奇的統一,一個接一個,爭先恐後的發表意見,完全輪不到他們說話。

  當然,身為監察御史的李軒世子可也是參與毆鬥的主角之一,御史台還是要臉面的,今天能不說話就不說話,到時候若是有人將此事指出來,他們的臉該往哪兒擱?

  今日之事,並不像立太子或是爭論其他事情一樣,百官立場不同,吵的如火如荼恨不得打起來,今日但凡站出來的人,都對長安縣子李易大加譴責,大概的意思就是那李易無法無天,以下犯上,在皇宮之中當著那麼多人的面毆打親王,這是國朝數十年來都沒有過的惡劣行為,罪魁禍首李易,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慰民心,不殺不足以為人道……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又強調了蜀王殿下的悽慘,要不是蜀王殿下受傷太重,說不得會將他抬過來讓大家看看,一定能夠拉到足夠多的盟友。

  和這些人相反,老將們則全都在朝堂上打起了瞌睡,吏部侍郎李明澤從始至終都表情平靜,一言不發。

  這時,一位年輕的御史站出來,本來要上去的某位秦相一系官員腳步頓了頓。

  這位名為宋朗的御史前些日子被陛下賞識,他說的話,分量必然更重一些。

  「陛下,臣彈劾京畿道監察使李軒,身為御史,沒有履行作為御史的職責,知法犯法,和長安縣子一同毆打親王,理應同罪……,還請陛下定奪。」

  宋朗的話說完,靜靜的立在那裡,朝堂上的聲音忽然間小了很多。

  御史台的幾位上官心裡同時咯噔一下,心中暗罵,這個宋朗,還真是膽大包天,這件事情,是能在朝堂上提的嗎?

  寧王可就這麼一個兒子,真要是被「同罪論處」了,恐怕要不了多久,他們御史台的官衙都會被人給拆了!

  秦相的官位夠大吧?

  秦相一系的官員平日裡在朝堂上夠囂張吧?

  可他們剛才沒有一個人提到李軒世子的事情,不是因為他們忘了,而是因為他們不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