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阿嚏,」大魚號甲板上的洪大力猛地打了一個噴嚏,摸了摸鼻子:「這是誰念叨我呢?」他說著又打了一個噴嚏:「阿嚏,一百歲!他奶奶的,這天氣也挺暖和的啊,怎麼就老打噴嚏呢……」

  ……

  蝴蝶效應,又叫拓撲學連鎖反應,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任何事物發展均存在定數與變數,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其發展軌跡有規律可循,同時也存在不可測的「變數」,一個微小的變化能影響事物的發展,說明事物的發展具有複雜性。

  而大自然的神奇,也就在於此……

  洪大力兩個噴嚏打完之後,毫不在意的就進了大魚號的艦島找李念薇睡覺(別想歪,是找大腿……),但是他的這兩個噴嚏,可就不一般了……

  此時大魚號正行進在前往百慕達三角的航線上,這裡已經處於熱帶海洋的位置,在海面上,經常會有許多弱小的熱帶渦旋,用專業一點的話來說,這就是颱風的「胚胎」,因為颱風總是由這種弱的熱帶渦旋發展成長起來的。

  其實本來這沒什麼,但是問題是,洪大力打了兩個噴嚏……

  就在他的大魚號周圍的海面上,這裡足夠廣闊,又是熱帶洋面,海水表面溫度高於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層海水裡,水溫都超過了這個數值。廣闊的洋面是形成颱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颱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這個巨大的能量只有廣闊的熱帶海洋釋放出的潛熱才可能供應。另外,熱帶氣旋周圍旋轉的強風,會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騰,在氣壓降得很低的颱風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湧起,繼而又向四周散開,於是海水從颱風中心向四周圍翻騰。

  而本來,這樣的環境只是有可能會形成颱風,並不是一定會形成颱風。

  在颱風形成之前,是需要一個初始擾動的,就像一個彈簧振子,不給它一個擾動它是不會振動的。

  而洪大力的那兩個噴嚏,就正是這初始擾動!

  先是大魚號周圍有一個非常弱的熱帶渦旋存在。

  我們知道,任何一部機器的運轉,都要消耗能量,這就要有能量來源。颱風也是一部「熱機」,它以如此巨大的規模和速度在那裡轉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來源。

  洪大力的這兩個噴嚏吹出的氣,融合到了那非常弱的熱帶渦旋,讓非常弱的熱帶渦旋稍微強了那麼一點點點點點,而且開始非常非常緩慢的移動。

  這個熱帶渦旋裡面,氣壓本身是比四周低的,洪大力的這兩個噴嚏融合進去之後,渦旋移動,氣壓逐漸變的更低,周圍的空氣挾帶大量的水汽流向渦旋中心,並在渦旋區內產生向上運動;濕空氣上升,水汽凝結,釋放出巨大的凝結潛熱,開始促使颱風這部大機器運轉。

  當大魚號航母前進了十幾海里的時候,因為洪大力的那兩個噴嚏所影響到的熱帶渦旋,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大約二十幾厘米的直徑。

  要說二十幾厘米的直徑,在茫茫的大海上,實在跟人頭頂上的一跟頭髮那樣的比例更小一些,可是我們知道,事情都是在發展的——剛好這裡是熱帶洋面,水溫非常非常合適,高溫高濕的熱帶洋面供應水汽,空氣強烈上升,產生凝結釋放潛熱過程,颱風已經初步形成。

  而只是這樣,這個小小的渦旋,還不足以產生任何的危害,很可能稍微遇到一丁點的干擾,便會就此永遠的消失在大海之上。

  但是真正的問題是,這個時候,說巧不巧的,剛好一陣海風吹過,這就造成了更加劇烈的反應——海風融合進了渦旋之中,而海風帶來的低氣溫更加增加了渦旋之中溫度的差距,於是這個小小的熱帶渦旋變的越發的壯觀了——從二十厘米左右的直徑,很快增加到了一米左右。

  這個時候,這個小小的熱帶渦旋,移動速度越發快了,大約一個多小時以後,它又剛好那麼說巧不巧的,移動到了非常適合颱風產生的緯度上——颱風的形成,要有足夠大的地球自轉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轉偏向力為零,而向兩極逐漸增大,故颱風發生地點大約離開赤道5個緯度以上。這個熱帶渦旋,就剛好處於這個緯度上面。

  由於地球的自轉,而產生了一個使空氣流向改變的力,稱為「地球自轉偏向力」。那個熱帶渦旋移動到這裡的時候,地球自轉的作用使周圍空氣很難直接流進低氣壓,而是沿著低氣壓的中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

  此時,這個小小的熱帶氣旋,又大上了那麼一點點,已經達到了兩米多的直徑。

  而這時候,它看起來依然是那麼的渺小,就好像一粒小小的種子,正在緩慢的發芽,長大。

  在這小小的熱帶渦旋裡面,就在弱低壓上方,高低空之間的風向風速差別逐漸減小,很快上下空氣柱一致行動,高層空氣中熱量快速積聚,從而增暖。

  伴隨著在摩擦層以上的環境氣流沿等壓線流動,高層增暖作用進一步完成,這個小小的熱帶渦旋,快速的生長,變大,很快直徑便漲到了三米、四米、五米……

  如果只是這樣的規模,很明顯,還遠遠不夠。

  可問題在於,這裡的海面經過一天照射,形成了強盛的積雨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