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現在真正吸引唐啟文注意力的,是在歷史上非常著名的火流星事件。根據歷史的記載,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最接近種族毀滅的一次太空意外。雖然在人類的歷史上,類似的小行星撞擊意外發生過好幾次。但火流星事件的小行星是其中規模最大的,而且事件發生時人類並沒有掌握可以摧毀小行星保護地球的技術。所以這次可說是人類作為一個種族,最最接近滅亡的一次太空事件。

  而且這次事件還有一個讓人關注的特點,那就是所有的官方記錄對這次差點釀成可怕災難的宇宙事件都是語焉不詳。只是說因為一些小概率事件,才令得地球轉危為安免除一場災難,人類也才得以繼續繁衍生息下來。

  在唐啟文以前生活的未來時代,就有人指出這次火流星事件絕對不象官方記載的那麼簡單,他對此也非常好奇。現在既然有了身臨其境的機會,唐啟文當然要趁此機會好好觀察一番了。

  第983章 火流星近鄰(二)

  根據歷史記載,這顆以超近距離掠過地球的小行星直徑足有八公里。這種尺寸的小行星要是撞上地球,所造成的後果將是毀滅性的。這樣大小的小行星要是直接落在大陸上,除了造成可怕的大爆炸外,激起的灰塵會遮天蔽日掩蓋住整個地球。造成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死亡,從而破壞地球的食物鏈,造成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大量死亡。而要是小行星落在海洋里的話,除了會掀起幾百米高的巨浪,掃平沿岸幾公里範圍內的一切物體。而且最終還是會引起全球性的連鎖反應,導致大量物種滅亡。事實上六千五百萬年前稱霸地球的恐龍突然滅絕,就是因為一顆直徑十公里左右的小行星撞擊墨西哥灣附近的海底所造成的。

  現代社會人口密集,要是一顆直徑八公里的小行星撞上地球,就算不會令人類徹底滅絕的後果,也絕對足以造成幾十億人死亡的結果。現代社會絕對經不起這樣的大災難,要是真發生這種事情,整個人類的價值體系和社會體系會徹底崩潰。

  這顆後來被命名為「近鄰」的小行星是那種遊蕩在太空中,沒有一條圓形軌道的「流浪小行星」。它從太空深處悄然出現,因為受到太陽的引力作用而直奔太陽系的中心。一路上幸運地躲過了木星和土星之類大行星吸引力的俘獲,直直奔向地球而來。

  此時小行星正好被火星擋住,所以地球上的天文學家根本沒能發現它的蹤跡。倒是唐啟文根據事先知道的「近鄰」的運行軌跡,算出了它現在應該所在的位置。為了可以早點觀測到這顆歷史上最著名的小行星,唐啟文絕對是花了血本。現在反正他有的是大把的鈔票,所以購買了不少最好的材料,自己在別墅的車庫裡搗鼓了好幾天,終於製造出一架集光學和無線電射電望遠鏡為一體的觀測裝置來。

  這架史無前例的望遠鏡看上去就象是一把張開的雨傘和大炮的結合體。被唐啟文安裝在他那些女朋友們居住的公寓頂樓,公寓最上面幾層早就被唐啟文買下來了,裝在那裡也不用擔心會遭到別人的破壞。

  雖然這架望遠鏡體積不算很大,但因為唐啟文在製造時使用了大量未來世界的高科技,所以其功能卻是非常強大的。眾所周知,在地面進行太空觀測時,遇到最大的兩個敵人就是城市燈光的污染和低層大氣對流產及空氣中灰塵引起的干擾。正因為如此,天文台一般都會建立在遠離城市的高山之巔,以避開這些干擾因素。更極端的例子當然就是哈勃太空望遠鏡了,人們把望遠鏡發射到沒有空氣的太空中,徹底地避免了大氣層對觀測的干擾,獲得的圖像質量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唐啟文自然沒辦法把自己的望遠鏡發射到太空中去,但他卻有其他方法消除這些干擾因素對觀測的影響。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矗立在公寓屋頂上怪模怪樣的望遠鏡,是這個時代第二架太空望遠鏡。雖然它的口徑沒辦法和哈勃相比,但因為採用了未來世界的先進科技,所以觀測效果倒也並沒有相差很多。

  這天是「近鄰」從火星後面出現的日子,唐啟文舒服地坐在自己的臥室里,通過電腦的虛擬屏幕接收望遠鏡觀測到的畫面。因為事先知道「近鄰」的運行軌跡,所以唐啟文早就算出了此刻它應該所在的位置,遙控望遠鏡對準了那片天空。然而讓他感到十分困惑的是,在那片天空中並沒有發現任何小行星的蹤跡。

  這讓唐啟文非常奇怪,關於「近鄰」的運行軌道在學術界是早有定論的。難道那麼多科學家同時計算錯誤,這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心中存著這樣的疑惑,唐啟文控制望遠鏡慢慢擴大搜索範圍。好在工夫不負有心人,在花了好幾個小時後,他終於在偏離原方位零點六度的地方發現了一顆類似小行星的天體。

  本來發現這樣的小行星,需要連續幾天的觀察,才能將其從布滿恆星的天空背景中找出來。但唐啟文的超級電腦擁有極其強大的運算能力,可以比對最複雜的星空照片,迅速找出快速運動的小行星。

  對比了前幾夜拍攝的星圖,唐啟文幾乎可以確定這就是自己要找的「近鄰」。不過讓他大惑不解的是,為什么小行星的位置和科學家們的計算會相差如此懸殊?要知道雖然唐啟文的望遠鏡只旋轉了區區零點六度而已,但要是算上地球到火星的距離,這之間的誤差就大得驚人了。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紀,對天體運行軌跡的計算也不會有如此之大的誤差。更別說唐啟文使用的數據是未來的天文學家計算的,就更不可能有這麼大的誤差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