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相貌相類或是巧合,那麼這一個,是否也是巧合?

  桓衝心事重重,借著巡場之際行至那舉人萬新考席,垂首看到對方於草稿紙上留下的墨跡,神情顯得更加肅穆,繼而泛起一絲自嘲。他大兄不過文墨粗通,舊年為他啟蒙,讓他留下一個頓筆遲澀的習慣至今難改,而這舉人萬新筆法毛病與他如出一轍!

  默立半晌之後,桓沖徐徐退後。

  對於那個失訊年久的阿兄,他心中雖有懷念,但也並不怎麼迫切。人終究是要活在當下,他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將長兄目作頭頂一片天空的垂髫少兒。

  如今他們桓家,雖然遠遠談不上國朝名門,但三兄積功為領軍都督,他在外州就職一任之後也回調中樞,因為禮部尚書謝尚意外辭世、部務緊急調整而拔授禮部侍郎,也算是內外並重,已經可以說是一掃舊年頹氣。

  舊年那位長兄離洛,三兄也曾做妥善安排,但大概還是自尊作祟,離洛之後長兄便杳無音訊,今次偶見那個年輕人萬新,桓沖才得知其人最終歸宿。

  返回自己坐席之後,桓沖又翻起那個學子萬新的學籍,看到其父隨軍伐蜀、積功而授鄉吏,嘴角微微勾起。然後他便掩起籍卷,命人放回原處,既然兩下安好,那麼便也無謂再彼此打擾。

  大業禮所考除基本經義、算經之外,主要考題便是本朝禮儀典章,相對而言難度不大,特別對一些洛中勛貴人家幼來便受耳濡目染的子弟而言,更是信手拈來。因是榜額得中率並不高,八百餘人應試,所取不過十五人。

  諸學子們各自交卷離場之後,便有崇文館書吏入此就地謄抄,而後由坐場的桓沖並禁衛一同封存送入台中由禮部、太常、秘書三司漏夜批閱。

  到了第二天的午後,結果便已經出來了,但還要由御史台入場取出原卷與謄抄之卷覆核,如是到了第三天,正式的榜文才在貢院門外公布出來。

  而在此之前,桓沖便已經得知結果,知道那個名為萬新的故人之子並未中榜,心中雖然有些失望,但也並不意外。聖人天心明裁,之所以將大業禮放在科考第一場,自有通盤考量,這其中給諸勛貴子弟網開一面也在考慮之中,外州舉人機會還在於後。

  當大業禮榜文公布的時候,第二場三史科也已經開考。學子們即便不中,也沒有心情再作悲喜,直接便投入到新的考場中。

  之後幾場科考,桓沖便無需再出面坐鎮,自有其他部寺職官出面。但他也並未放棄對那個萬新的關注,一直等到第七場國史科,終於在榜文中看到萬新的名字,便也忍不住鬆了一口氣,又不免有些自豪。

  本次科考高潮發生在五月初的秀才科,到了這時候,此前諸科早已經悉數考完且有了一個結果。而秀才科又是此屆公認難度最高,同時榜額最少的一科,多有時流少賢早就意指此科,而其他時流舉人無論中或不中,也都願意下場一搏這最後機會。

  難度高自然也就有優待,不同於其他名目科考所取貢士仍然前途未定,此次秀才科所取三人早有定職,那就是任為吳王友。吳王沈雒早加冠禮,且早在年初,聖人已經詔告台內將在今秋正式冊封吳王為太子而入主東宮。換言之此次秀才科,便是為儲君挑選匡扶良臣。

  秀才科考這一天,整個貢院內外警戒陡增數倍,當然應試者也是蜂擁雲集,諸州州試舉人一千一百餘人,再加上國子監免試監生也有九百餘人應試,還未開場,呈送禮部應考告身便達諸科最高的兩千餘人。

  要在兩千餘名本就世道少進翹楚的應試者中脫穎而出,搶得那三個珍貴名額,難度之高可想而知,但這並無阻考生熱情。

  當考生悉入貢院,考題放達案上之後,考卷展開,垂首閱題,整個貢院中齊刷刷響起倒抽涼氣之聲,諸多考生只在心中感慨秀才科果然不負國士科之稱,單單題卷便已經令人望而生畏。

  這其中經義、算經難度已經遠超此前諸科,而更加要命的是連策五問,所涉考題務實且廣泛,治民、布政、略邊、經濟、百業等等諸多,俱求言之有物、能切時弊,是對人才力全方位的考驗!

  各人答題情況如何,不得而知,但很明顯能夠看得出,入場時一個個氣勢高昂,離場時還能保持恬淡姿態的卻是少之又少。

  對於今次科考重中之重的秀才科,朝廷也是非常重視,據說除了三司共審之外,甚至就連三高官官並皇帝陛下都作覆審、再審。當然禁苑詳密如何,野中不得而知,但秀才科考完之後,一直過了整整十天,榜單才公之於眾。

  最終秀才科得中三人,分別為東莞公郗愔之子兗州郗超,揚州張玄之,涼州郭瑀。這三人無論此前時譽輕重如何,但在此日之後,必將名動士林!

  秀才科考張榜完畢之後,便意味著今次科考正式考一段落。諸科得中貢士將會經過三天的調整期,之後便會參加于禁中明德殿舉行、由當今皇帝陛下親自主持的殿試。

  今次科舉,共開十三常科,凡應試考生合共兩千三百二十一人,最終各科榜中貢士六百零三人,榜中比例已經超過四比一,且是國朝創立至今最大規模一次掄才納新。

  本著榜中不黜的原則,即便在之後的殿試中沒有更進一步、取得進士及第的榮耀,諸貢士也可入讀崇文館,並在之後通過台省各部寺選考而陸續加入到大梁統治秩序中來。至於殿試進士及第,則直入弘文館八品待詔,察補入仕,展開輝煌前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