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是這些人在討論的時候,還是小覷了梁王的人望,現在梁王若不出面祭天受命,他們這些人連城門都出不去!

  眼見時間越來越不充足,眾人也只能同意這一權宜之變。也幸在各邊王師之眾近來不乏歸洛休整,舊洛軍城眼下還有數萬之眾待命,因是只能加急抽調萬數王師,由歸洛的勝武軍主田景假節統率,直往郊祭周邊警戒布防,同時城內宿衛拱從梁王出發,還能趕在吉時抵臨現場。

  接下來又是一番雞飛狗跳的忙碌,梁王本來家裡茶都煮好準備安坐等待,這會兒也不得不匆匆換上章服,由夾牆進入禁苑,而後登車出城,一路上自然也無須再講究什麼一鼓三停,快馬加鞭的離城而出。

  一直等到梁王車駕出現於城門處,那些占據道路的民眾們才各自露出憨厚且欣慰的笑容,紛紛退出主幹道,避於道左趨塵而拜。

  且不說民眾們宿願得償的喜悅,隨行在儀駕後趕赴郊祭現場的杜赫等人則是各自擦拭額頭冷汗,深記以此為戒,以後再籌劃這一類典禮的時候,還是需要留足變量,切記不可讓民情涉入太多。

  眾望所歸誠是可喜,但也實在太不可控。若往後再時不時來上一次這種讓人心肝直顫的操作,國之祭祀還要不要正常舉行了?

  第1493章 三辭五讓

  祭天大典總算是得以有驚無險的如期舉行,隨著梁王登台祭天,杜赫則黑著臉退了出來安排一些收拾局面的事項。

  他首先吩咐下去,便是嚴控洛陽城內外飲食供給,各邊城門一律戒嚴,禁止民眾攜帶大量餐食出入城池。

  民眾們參與勸進的熱情雖然極高,但熱情也不能當飯吃,這一場大典一直要持續九天的時間,生民總不能不吃不喝、從頭到尾的參與觀禮。只要飲食上能夠有所控制,稍後觀禮民眾規模肯定是會要降下來,使得稍後典禮進行都能返回正途中去。

  接下來就是傳告河洛周邊各縣鄉官吏,無論他們用什麼方法,都要趕緊將屬於他們治籍的民眾招引歸治,同時必須要避免苛刑濫罰的惡性事件。特別是在大典前後,發現任何一樁則必嚴懲一樁,絕不姑息!

  至於那些縣鄉官吏該要怎麼做,那就考驗他們各自智慧,總不能杜赫這個中樞大員去為他們勞心勞力的拾遺補漏。

  還有最重要的一樁,那就是洛陽城池周邊防衛還要更上一個台階。這一點倒是補救未晚,舊洛軍城本就駐紮著足夠的王師部伍,而且之後幾日陸續還有建康北上、并州歸洛的王師幾部,其中梁王早已經安排自太原返回的蕭元東接替年老病衰的桓宣主持河洛防務。

  杜赫這個行台大總管,近來也的確是辛苦,既要主持梁王履極一應典禮事務,而行台日常事務也不可稍有懈怠,更重要的還是之後行台便要正式成為行台行政中樞,官員察授積進,各種官職明確職權劃分,也都需要一起上馬,也實在是忙得昏天黑地。

  祭天受命,一共九天的時間,其中三次大祭典禮,小一些的三十多次。由於梁王親自參加祭典,其中一些祭典規格也都需要及時做出調整。足足九天的時間,對於參與的眾人而言可謂是忙碌且充實,但也總算是沒有疏漏的完成。

  幸在行台之後補救尚算及時,除了最開始這一天時間忙中出錯之外,余後幾天觀禮民眾規模驟減,到了禮成這一天,基本上也就只有家在洛陽城內的民眾們仍然駐留觀禮。但即便如此,從洛陽城中到郊祭現場,沿途仍然聚集著數萬民眾,畢竟如今洛陽在籍人數已達數十萬之巨。

  禮成歸苑之日,梁王行駕儀制已經不同,黃屋左纛、鸞旗垂旒,一如帝王儀制,前有兩千勝武精勇開道淨街,後則群臣景從,浩浩蕩蕩迴轉洛陽城。

  洛陽城內在這幾日時間裡也做出了諸多布置,御街馳道兩側張燈懸彩,各坊臨街坊牆也都塗朱繪紫,煥然一新。

  祭天受命之後,台苑也都無需再作掩飾。禁苑宮閣名以太極宮,太極宮前後三殿,左右兩廂,其中中殿含元殿便是君王朝會群臣、舉行典禮的所在。

  梁王儀駕直入含元殿外,群臣三請之後,梁王才落車登殿,大殿正中御床正擺設著標誌受命於天的傳國璽。隨著梁王入殿,群臣同樣魚貫而入。

  此前三辭之禮被熱情高漲的民眾打亂計劃,五讓之禮卻仍需要繼續進行。梁王登殿之後,停在御床丈外之地,面北拜天,之後回望群臣,推讓於北,請群臣再擇北面賢良之選登位執國,群臣自然叩辭。

  這第一次的登殿,不過是小示主權,之後梁王退出含元殿而暫居側殿之中,而在衣飾上則換了代表君王的玄黑蔽膝並紫金綬帶。

  之後一夜無話,到了第二天,不再是群臣禮請,而是由中樞挑選國之賢長耆老,以崔悅、盧諶等人望崇高的老臣繼續入殿勸進,恭請登基。

  於是這一天,梁王繼續登殿,望座而止,繼續向南推讓尊位,請群臣擇於南面賢良執掌國事,這一日則是吳楚籍貫群臣辭讓不受。

  再次退殿之後,梁王所居寢殿懸名「明德殿」,而梁王衣飾又作改變,素帶朱裹。

  第三天,朝臣兩千石以上者繼續勸進,重複昨日流程,東面讓賢。第四天則是四方州縣方伯官長繼續勸進,西面讓賢。

  一直到了第五天,不獨群臣入叩,包括野中賢良,六夷酋長或使者,合共三千之數繼續聚於含元殿外再次勸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