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到沈充這略顯聲色俱厲的言辭,皇帝也是微有錯愕,久久難言,只是臉上的怒色已經不如最開始那樣強烈。

  這番話說的很明白,沈氏就是土生土長的吳人門戶,中朝也從來沒有將他們視作真正的恭順子民。講到恩義之類,沈氏可以拍著胸脯保證中朝諸帝在他們眼中都是個屁,一如中朝如何對待他們!

  哪怕是衣冠南渡的中興初期,元帝司馬睿前後遭遇種種,那也都是咎由自取。反倒是肅祖,肯於打破中朝以來的常規,破格親昵吳興沈氏這一江東土著。

  而這之後,吳興沈氏及其背後的三吳群體所爆發出來的澎湃能量,也是驚艷世道,歷數中朝所親近之世族名流,俱都相形見絀!特別是從去年開始,江東各地所湧起的助戰熱潮,這已經不是中朝法統的號召,而是沈氏作為吳人鄉表的鄉情感召!

  神州陸沉,胡禍諸夏,衣冠華族倉皇南渡,江東子弟熱血北伐!在這如此鮮明的對比之下,再去談什麼晉祚法統,何其可笑!

  皇帝囁嚅良久,才又開口說道:「中朝過錯,前論俱陳,不必復言。可是、可是你父子既然深感皇考恩重,何以、何以……朕非妄自尊大,強求尊位,但、但名位所定,朕、我只是、只是要求一個……」

  「若非感於肅祖恩義,陛下真以為,禪代之禮是對沈氏有害?其實臣心跡一如陛下,願意循常循禮,勿害維周仁義之名。山陽、陳留,舊跡尚聞,追之不難。」

  曹魏代漢,漢獻帝得封山陽公,典午代曹,魏元帝得封陳留王,這二者雖失大位,但也都在新朝的庇護之下得以榮養餘生,甚至漢獻帝直接熬死了魏主曹丕。

  聽到沈充講起這二者故事,皇帝也忍不住點點頭,這兩人正是他所設想中自己的結局。

  「臣請問,陛下較於肅祖孰賢?」

  聽到沈充這個問題,皇帝心中羞惱頓生,但還是沉聲道:「皇考英斷懾眾,力除巨奸,朕雖享位年久,概承惠先王。」

  「肅祖所以不壽,雖坊言野傳,不知可有片言曾入陛下耳中?」

  皇帝聽到這話,心中又生激怒,原本已經坐回御床,卻又拍案而起,怒視沈充。

  沈充再次俯首道:「持兵於手,賊跡昭然,尚可力除。藏兵於懷,陰謀於內,卻難敏察。今世不同舊世,古蹟不可窮效。沈氏既非中國冠帶舊著之宗,亦非江東佐政元輔門戶,力破強虜之外,仍需猛除國中累代積弊,陛下以非常之身即便深居庭門之內,卻難嚴阻奸聲侵擾,不憂於近,當憂於遠,為永世共好為念,願根患永除!」

  沈充這一番話,可謂道破一個殘酷的政治邏輯。所謂的禮法、政治,看起來是很複雜高端的概念,但是講的直白一些,這些概念所解決的問題就是人作為一個個體,在社會關係中所處的位置和排序,而在這當中,沒有人情。

  沈哲子不願接受禪讓得國,全面否定晉祚法統,這從私人道德層面來講,可謂是典型的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這些年來,他虛尊晉帝,竊持權柄,做晉祚朝廷封授的大將軍也很快活,言則必稱王事,行則必舉大義。

  結果剛剛撂倒了羯主石虎,一轉眼就說我不是晉祚臣子,哄你們玩呢。這從人情上來說,是讓人非常不能接受的。但是從治國層面上而言,他不得不如此。

  漢獻帝、魏元帝這二者之所以能夠在失位之後尚能於新朝頤養天年,這當中有一個原因,在於魏晉幸媚得國,當然他們所獻媚的對象並非君主,而是另一股重要的勢力,世家大族。而世家大族也是前朝所賴以成國的重要力量,他們在新朝各有歸宿,除了極個別之外,對前朝幾無追緬,前朝廢君自然也就不成威脅。

  可是在魏晉延續的政治邏輯之下,吳興沈氏地位實在太低,這並不會因沈哲子一人權重而有所改變,只要這種政治邏輯得以延續下來,隨著沈氏皇權不斷的壓榨世祚世祿這種世族傳承方式的生存空間,反撲一定會發生。

  如今天下世族作為一股政治勢力,已經達到了空前衰弱,正是一斷前朝的最佳時機。趁著沈哲子權勢威望此際達於最高之際,讓皇帝清清爽爽退位,不再以晉祚廢帝而自居,也能最大程度避免皇帝在於後歲月中捲入此類政治風波的危險。

  放棄一個虛名,換來餘生安安穩穩,這同樣也是沈哲子回報他那個壯夭的岳父以最大善意。因為隨著新朝建立且開始運行之後,許多新的秩序都需要在鬥爭與磨合中產生,到了那時候,皇帝安危如何已經不是沈哲子想包庇就能包庇的了。

  這當中有一個最簡單的考慮,如果當今皇帝以廢帝退位,那麼在新朝有特殊地位的並不止他一人,還有沈哲子的妻兒,興男公主與阿秀。

  到時候,那些意圖延續中朝政治邏輯的世族殘餘們如果還想一定程度上恢復中朝舊態,他們不會選擇皇帝這個廢君,而是會聚集在阿秀身邊興風作浪,或許不能於梁祖一朝翻轉,但會寄大望於後嗣君王。

  這是沈哲子所絕對不允許的,真要發生這種情況,他最理智的選擇就是痛殺前朝廢帝,震懾一眾殘餘,保護住自己的妻兒。

  正如沈充所言,殺持械之賊易,殺藏奸之賊難。

  世族作為一股傳承悠久的勢力,其生命力之頑強並不特指某一家某一戶,哪怕新朝這些清清白白寒素功臣,他們得勢之後,難道不會有將權勢地位永傳於後的需求?而在一定程度上恢復魏晉那種政治邏輯,會讓相當一部分人轉變立場,成為制度復辟的急先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