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無論是他姊夫沈維周下令於河北直接處決羯主石虎而非留給他這個皇帝裁斷,還是沈充言指台城詔封亂禮,都意味著沈氏已經開始了蓄勢年久的這最後一步的跨越。

  對此,皇帝其實談不上有多抑鬱失望。他雖然久為人君,但卻並無一日能夠享受到那天下至尊所帶來的權力甘甜。

  當然若說沒有忿怨也不可能,但是皇帝也明白這已經不是他能夠控制的事情,對於行台的做大,對於江東朝廷的被架空,他也只能旁觀其變。

  身為一個皇帝,隨著年齡漸長,他自然偶爾也會有屬於自己的一番抱負,但現實卻不乏殘忍的告訴他,他就算有什麼利國利民的構想,最好還是收起來,諸事不問、是他能夠對這個世道做出的最大善意。

  而任何一丁點的想要有所作為,只會讓世道再次大退到此前那種紛亂中,使世道闊行向前的步伐再被打斷,使南北生民繼續沉浸在戰亂虐害中。

  隨著世道大勢的演變,也讓皇帝意識到哪怕是他收攬權柄,也不可能做得比沈大將軍更好。一旦有了什麼不安分的念想與舉動,對他、對天下人而言都絕非好事。

  正是因為有著這一點自知與謹慎,皇帝才能與沈大將軍之間維持一種默契。而當世道終於有了實質性的變革,一些問題已經避無可避,在面對沈氏咄咄逼人的姿態時,皇帝感受更多的還是委屈。

  他或許無能,或許庸碌,但在講到不讓自己成為世道前行障礙這一點上,自問已經做得足夠好。他家姊夫智計通天,不可能體會不到他的這一點心意。難道真的是至高權柄令人智昏,才讓沈大將軍表現得過於急切,讓事情將要脫離最穩妥的軌道?

  苑中苦思數日,皇帝最終還是決定邁出一步,於太極殿中召見沈充。

  看到沈充孤身入殿,皇帝還是略感錯愕,但心情還是稍有舒緩,他起身叉手相迎,不乏感慨道:「沈公此時還肯來見,朕要多謝你。」

  皇帝此言過於直白,就連沈充臉上都顯出幾絲不自然之色,他禮拜入席之後,又端正神色回答道:「逝者如斯,難免俗情擾人。但無論外者喧擾如何,臣父子始終深記,當年若非肅祖仁義施庇,臣父子早成權門魚肉,絕難再有後事種種。肅祖大行年久,臣每思及仁君英主音容事跡,多有傷情……」

  「父皇啊……朕只恨當年幼弱,未能深嘗父皇所受疾苦,孝道大薄,愧為人主。」

  聽到沈充言及先帝,皇帝臉上也浮現出諸多追緬並羞慚,半晌後才收斂儀容,復又望向沈充:「父皇遺澤惠後,朕至今仍賴此成人。舊恩種種不再細述,這些年來,大、姊夫他忠勤王事,未有一日懈怠,殘破河山、復成社稷。罷了,即便不言大勢,單以私人心跡細剖,姊夫他幾番救我,非此恩重關照,朕如今、如今……」

  講到這裡,皇帝已經有些激動。不可否認,他對於這位姊夫是有著真摯淳樸的感情,絕不是軟弱君王與強勢權臣的那種錯位關係,而且也由衷的希望能夠將這份感情維繫下去,哪怕是做出更多的主動退讓。

  但是這種尊位的交替,本身就是人間至凶之大事,又哪能做到情義兩全。此前皇帝對此每多奢望,只是因為相信他家姊夫之驚才絕艷、能夠妥善處理。可是當如今真正感受到那種咄咄逼人的壓迫之後,惶恐之外,也是多有失望。

  「朕不是、朕非……沈公與我,雖然乏於親昵,但我心事坦蕩,少有深謀,這一點,不知沈公能否體會?」

  哪怕僅僅只是一個傀儡,但皇帝開口講出這話,示弱至此,對他而言也是極為的困難,說完之後,心中已經是羞慚、委屈至極。

  他已經將姿態表現得如此清楚,就差直接對沈充說:你們不要著急,我根本就沒有眷戀大位的想法,事到如今,只是想求一個善終的結尾,能夠讓我保持皇帝的身份入洛拜祭先王,叩訴胡患已滅,社稷再歸於序,不肖子孫可無愧而退。只要了結這最後一樁事務,我會配合尊位禪讓,天下易主,無需再作恫嚇逼迫。

  聽到皇帝如此表態,沈充避席再拜,語調也不乏誠摯:「臣或不能幸入君王肺腑,但也斗膽窺意,小有所得。陛下雖然不以英斷而稱,但仁厚知用不遜古之賢王。若中朝先君能篤靜守此,則天下蒼生或能免於暴虐神州幾十載之胡禍風波。」

  「臣前言肅祖恩重不敢有負,絕非偽善自飾,誠是肺腑真言。臣父子不過江左寒邸布衣,無達名傳於世道,無顯才重於公卿。吳中鄙流,戚惶於世,永嘉巨禍,天下震盪,吳鄉偏遠,亦不能外,雀鳥乍驚,分寸大失,善惡混淆,更不知安身何處。非肅祖仁恩庇護,澤及內庭,則沈充父子,早已枯骨沉江,絕命久矣……」

  沈充講到這裡,眼眶都隱隱泛紅,再拜而言:「家門承恩之重,宇內人盡皆知。可惜逢此天地革鼎大勢,人皆苦爭一線生機,趨於道則失於情,舉於義則失於忠,雖恩重逾山,難全於始終。維周如今已為海內人望所系,群情裹挾,諸事不能自主。但情勢所驅之下,仍存苦心,欲為陛下謀一進退從容之地,餘生安享,不受俗情加害。」

  皇帝眼見沈充如此懇切陳詞,一時間也有些愕然。他也明白自己實在算不上是一個才思敏捷、見微知著的聰明人,想不通沈氏父子這種咄咄逼人姿態的玄機所在,索性直接發問道:「倒要請教沈公,將要使我如何遜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