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一個環節考校的便是一個腕力,又與書法筆力暗通,濃墨淺渲,似有還無,可以欣賞的便是器物水色漸潤所帶來的色彩變化,由淺即深,層次變化越分明,則越顯高明。琅琊王羲之號為洗器聖手,據說單單觀其洗器,便有鐘山微暝、會稽新潤、梅雨纏綿、錢塘潮湧等多達十數種變化。

  顧昌擔心自己的技藝不精,不能配合大將軍手法展現諸多變化,還要分心給觀藝眾人講述器物的浸潤層次,當灑器完成時,已經過去了小半刻鐘。

  而眾人在顧昌的講述下,也分別領略到採石江霧、龍門柏翠等等層次的變化,特別是最後收尾,大將軍與其配合越發嫻熟,呈現出長達三息的藍田玉漿,更讓顧昌激動得臉色潮紅,心中又隱隱有些失落,若是這一幕被那些河洛茶道名家看到,必會久久傳頌,使人稱羨。而在場這些河北鄉流雖然也看得認真,但很明顯是不能盡數領略這毫微之間的妙處。

  不過在場這些鄴地鄉流雖然辜負了顧昌的超常發揮,但由其口中所講述的那些變化落在眾人耳中,再結合剛才所見器物浸潤的變化,彼此呼應下,竟然也對那不曾履足的江東采石磯、洛陽龍門有了一絲神往與期待,更好奇藍田美玉是否真如剛才所見那樣碧翠包漿、活潑可愛?

  手抱瓷瓮持續那麼長時間,顧昌手臂也是酸澀難當,接下來的淋器便由大將軍親自上手。這一環節的重點便不是觀,而是聽,竹斗淋澆,水珠砸落在器物上,薄壁的洗池本就有攏聲共振的聲效,不同器物材質形狀,鳴聲各不相同,唯入靜者能得其趣。

  洛陽有《子夜秋歌》,便是樂者采大將軍淋器舊聲匯成,以箜篌主奏,馨士館孫綽為之和賦,歌成之日即風靡河洛,漁子搖櫓,晚歸必歌。而顧昌這會兒已經無暇再向眾人講述聲妙,只是斂息靜聽,不覺情動神馳,悠然自忘。

  第1462章 三代不述,今唯論茶

  任何一種藝術形式,只要超出了衣食住行的生存基本需求,只要達於各人感受的層次,都是建立在過分解讀的基礎上。

  作為南國茶道始作俑者,對於這一點,沈大將軍有著深刻的認知。

  水為萬物之源,世上無人不飲,茶本身便是一種立足於水而又高於水、帶有個人感受追求的飲品,如果只是為了生存,則不必飲茶,而若飲茶,則必是已經超出了生存的基本需求,就有解讀的空間,就有推廣的價值。

  茶道,就是一種將日常飲食行為儀式化的藝術。飲茶作為一種日常行為,是這種藝術的載體,儀式則是為了構建一個特定的文化場景,能夠讓人認同且代入其中,而對於儀式步驟的解讀,則就是茶道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只要能夠言之成理,能夠滿足人對文化的享受與追求,就是成功的,哪怕只是穿鑿附會。

  河北經術名門,之所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世道的話語權,就在於他們所掌握對於經術的解讀權,而對經術的解讀,就是整個諸夏社會價值趨向的底層共識。秦皇一統六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就是為了構建一個社會的觀念共識。

  當然,茶道是達不到那種普世的層次,但是作為一種文化形式,卻能夠構建一個南北時流俱都能夠融入其中的儀式場景,從而獲得文化的交融與碰撞。

  茶的普及並非一帆風順,在歷史上南北朝時期,特別在北魏統一北方、勢大一時的時候,有南國逃人將飲茶習俗帶到北方,卻遭到北人譏笑,使人恥於言茶,因為這代表著一種失敗的、落魄的飲食習俗,甚至一度南人不善戰、虧於血勇都被歸咎為飲茶習慣,將此視作鄙俗。

  沈哲子並不排斥河洛時流對於茶道的過分解讀,反而樂見甚至鼓勵時人去補充這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甚至穿鑿附會一些怪誕神異之說。而南國飲茶所以快速風靡,除了沈哲子不遺餘力的推廣之外,也的確是有一些神異傳說在其中。

  南國印刷技藝漸趨成熟,這也使得許多私學雜著逐漸泛濫。幾年前,有一部《武康耆老記》突然風靡一時,這一部書便是類似《搜神記》等志怪筆記,只是論及辭藻文理則遠遠不及,所述多武康並周邊幾縣一些鄉野怪誕事跡,之所以能夠廣泛流傳開,則是因為武康正是沈大將軍桑梓所在。

  《武康耆老記》有一「武康山神」獨篇,裡面記載了一些武康山神吳興沈瑩生前身後軼事,其中便有一片段講到舊吳滅亡之後,吳興沈瑩壯烈捐國、陰魂不泯,轉回武康山中成神庇護桑梓,山神護鄉累積陰功,終有一日得達天闕,叩請天帝祈求神物以求能夠庇佑後人,因是得神茶之種賜予武康後人,後人感夢得種、珍而植之,采其茗葉常年烹食,因是吳興沈氏子弟多悅志、有力,遠超同儕。

  這一則鬼怪故事,很明顯不是沈氏自家手筆,因為所謂武康山神這樣的把戲,是舊年沈氏清聲未著時期的把戲,如今沈氏勢大一時,甚至沈大將軍履極未遠,已經懶於再言這些舊談。甚至原本的武康山神,早被江東天師道那群師君們感天受命,推為江南神君。

  但是隨著這一部《武康耆老記》的風行,南國人眾似乎陡然間發現了什麼了不起的天道密碼,那就是為何吳興沈氏能夠驟大於此世,更湧現出沈大將軍這般獨得三吳靈秀精華、人莫能及的子孫。

  人大凡接受、理解什麼事物,總要遵循一個因果的邏輯。有一個怎樣的原因,而後推演出一個怎樣的結果。而在這本志怪筆記之前,沈大將軍秀出於江東這一現象,一直都缺乏一個有力的解釋。為何這般優秀?總要有一個原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