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之後溫放之又舊事重提,希望慕容皝能夠遵守約定,允許他在遼邊行走,招募分散在遼邊各地的晉人亡戶。

  當時的慕容皝,還沒有下定決心是否要背叛行台而投靠羯國,便也答應了溫放之的要求。

  於是接下來,告令剛剛放出,便有眾多晉人亡戶予以相應,甚至包括依附於他們慕容部幾十年之久的那些諸夏流人,哪怕已經白髮蒼蒼、垂垂老矣,竟也拋棄過往這些年在遼邊置辦的家業,拖家帶口的響應溫放之的號召。

  眼見此一幕,慕容皝不禁驚怒交加,他總算深刻意識到什麼叫做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他們慕容部這些年,不乏含辛茹苦、仁義禮教為這些晉人亡戶支張一片免於覆亡、休養生息的天地,慕容皝也常常以此自美,覺得經過這些年的經營積累,他們慕容部應該也算是頗得人心。

  然而現實卻給了他一個重重的耳光,那些晉人傖寒用實際行動向他說明了,遼東的慕容部只是他們途窮之際的無奈之選,一旦有了任何更好的選擇,他們便會毫不猶豫的棄之而去,絲毫眷戀都不願施予!

  「遼邊絕非長久養士之地,唯入中國,才是前程所在!」

  亡父遺言又在耳邊響起,這一次慕容皝才體會到他父親是怎樣的高瞻遠矚,也意識到他如果再與南國保持這種若即若離、似分似合的曖昧關係,最終只會被沈維周那個南貉不費刀兵、連皮帶骨的吞沒掉!

  於是他當機立斷的拘押溫放之並劉群等人,同時嚴令治下生民不可擅離居宿地,違令者殺無赦!

  儘管事態得到了控制,但慕容皝心中仍然不敢鬆懈。如今南國對遼邊滲透之深,已經不是在短時間內能夠清掃一空的。

  特別隨著雙方商貿開展這數年,南國器物多入遼邊士庶人家,那些晉人亡戶本就難耐遼邊之苦寒,再用其這些來自中國故土之器物,那簡直就是日常的說服他們要回歸鄉土!若是突然得知遼東與南國徹底決裂,他們歸鄉之路就此斷絕,天知道會引發多大的動盪!

  之前他與兒子討論局勢時,嘲笑沈維周背負晉統大義而行北伐事務,又要受縛於此,但其實他又何嘗不是如此。這些晉人亡戶,舊年曾經是他們慕容部得於壯大的契機,如今則又成為將會予他反噬的隱患。

  所以儘管他表面上已經接受了羯國的封授,看似將要與晉國一刀兩斷,但這一刀是絕對不能斬下去的。否則傷到的不會是還未正式入治遼地的南國,真正血流不止的只會是他。這就是勢弱於人,不得不依附於下的代價。

  至於如何修復與晉國的關係,或者說最起碼拿出一個安撫遼地這些流人士庶的說辭,在經過幾日權衡之後,慕容皝也漸漸有了一些想法。

  生於亂世之中,無論是善是惡,都不可過於純粹。純粹的善,純粹的惡,往往都難得善終。

  比如羯主石虎,其實在慕容皝看來,石虎其人唯一可懼者便是羯國先主石勒打下的家業足夠大,原本一份足夠傳及後世的基業,被石虎一代揮霍而空。除此之外,單論才器的話,石虎真是無一可夸。

  南國沈維周,奸詐陰毒,表面笑嘻嘻,背後探刀子,雖然才力以論,是要遠勝過石虎,但卻欠於開創之主那種堂皇大氣。因是慕容皝雖然深受其害,但卻看不起他,視對手為玩物,少有堂皇決勝的事跡,不是真英雄,自然也不會獲得對手由衷的欽佩。

  但是話說回來,若有機會弄死對手,慕容皝自然也會千方百計去做。大權我自得攬,尊位我自獨享,道左枯骨欽佩與否,與我何干?

  第1384章 龍城難築

  紫蒙川乃是早年鮮卑宇文部的老巢所在,相對於遼邊其他地方,環境是要優越一些。並沒有太過險峻的山嶺,也多有平坦沃土,林野河渠不乏,非常適合漁獵謀生。

  如今慕容部並其義從卒眾,大量集結於紫蒙川。但是真正待在營地里的人反而不多,田野凍土已經可見翻耕身影,而更多的人則出沒於山野河澤,樵採漁獵增補給用。

  這也是慕容皝的困擾之一,遼荒實在太過貧瘠,物產匱乏,哪怕他這樣的首領人物,能夠享受到的物質都非常有限,更不要說其他普通民眾。慕容評等短見族人不忍捨去與南國的商貿惠利,其實也是人之常情。

  新年之際幾輪用兵,已經消耗掉慕容部為數不多的儲備物資,如果不是在遼西的令支略得增補,加上慕容皝當機立斷決定投靠羯國、而在幽州得到的一些物貨援助,甚至已經不足維持眾多族眾集聚於此。

  對於一個滿懷壯志的人而言,現實的這種困境簡直就是一種折磨。儘管羯國國勢已經岌岌可危,但手指縫裡漏出來的一點物資,都能讓整個慕容部大受其惠。

  更不要說南國,據說單單完全脫產的職業甲士便達幾十萬之眾,這種強大,某種程度上甚至已經超出了慕容皝的認知極限。

  慕容皝心心念念想要興築的龍城,便位於紫蒙川的西南方向,傍山臨水的一處高坡。早年這裡已經不乏營建基礎,但被幽州羯軍攻掠此境時盡數破壞,眼下只能從頭再來。

  目下雖然已經時入晚春,但此境仍是凍土深厚,並不適宜於大興土木。可是慕容皝希望在盛夏到來之前,最起碼能夠搭建起一個城池的框架,用以在約定於七月舉行的紫蒙川會盟中彰顯慕容部之強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