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種要求,想也不必想會是什麼結果。而來自行台的回應卻是年後新春才到達,這一次對羯國羞辱則更甚。

  這一次的回應,是大將軍府正令:勒令七月之前,羯國必須自去尊位,廢止一切僭制逆行,羯國一應文武公卿,悉數自縛待罪,幽冀等州郡官府封庫等待王師北進接收。羯國舊有儀制一概作廢,保留羯國石勒舊掃虜將軍、忠明亭侯官爵,析上黨郡武鄉縣一亭之地為亭侯食邑,擇石勒諸子賢者襲爵守邑,結廬修墓,余者宗屬,包括羯主石虎在內,悉數禁錮,待罪待懲!

  從大將軍角度而言,這最後通牒的告令還是不乏仁慈的,最起碼還承認了石勒舊年從屬成都王司馬穎麾下討伐司馬越時,所獲授的中朝官爵。

  但在羯國看來,這卻是莫大羞辱,虎窺天下之雄主,用區區亭侯打發,更可恨在於石勒的兒子早被石虎殺得乾乾淨淨,口惠而利不至,連這小小的亭侯食邑都無人繼承啊!

  特別告令最後附言:令達之日,若敢逾期不奉,則王師百萬雄武過河,凡違令、悖逆、怙惡、附賊之徒,殺無赦!換言之,最遲七月,王師便要向羯國發動這一場亡國之戰!

  且不說這一條最後通牒傳到河北之後,在羯國引起怎樣的震盪。但就算是沒有這一條告令,其實談和也已經進行不下去,因為石虎此前屬意作為傳遞國書的使者人選劉群,新年之際在遼西反了!

  第1364章 不負義氣

  遼地隆冬之苦寒,若非身臨此境,真的很難想像。大雪紛飛時節,那雪花並非片片舞盪飄落,在空中便凝結成團,雪塊紛紛砸落下來,天地間白茫茫一片,山川澤野盡被掩埋!

  遼西的令支,原本曾是鮮卑段部的大本營。早數年之前,羯主石虎北進,痛擊段部,段部首領段遼不敵,率領部眾渡過遼水向遼東潰逃。然而在撤退途中,段遼又被他直接所接納的慕容翰反噬,聯結慕容皝將段部殘餘部眾侵吞大半。

  自此之後,原本曾經獨大一時、盛極統治大半個幽州的遼西段部便一蹶不振,徹底淪為了羯趙的附庸。而令支這個原段部的大本營,便也成了羯國繼續攻略遼地的前進基地。之後羯主石虎幾次進攻遼東慕容部,都是由此集結軍眾,向東出擊。

  遼地冬日嚴寒,並不適合大規模的用兵,更兼羯主石虎年初定策南征,也將一部分兵力向南抽調,所以令支此地便越發冷落下來。

  但這所謂的冷落,也只是相對此前而言,目下此境仍然聚集著軍民十數萬之多,同時各方勢力魚龍混雜,並不算完全的平靜。

  羯國雖然攻滅段部、占領了令支,但對於廣擁河北之土的羯國而言,遼西之地苦寒貧瘠,並不值得大軍駐紮、用心經營。

  因是此境羯軍主要集結於幽州的右北平、燕郡等地,幽州刺史張舉坐鎮徐無,章武公石斌坐鎮漁陽,分領部眾。至於對遼西的統治,則主要是通過威嚇、羈縻當地的勢力,並讓他們各自牽制。

  遼西本境勢力龐雜,段氏雖然被覆滅,但仍有相當規模的殘餘,由段遼之弟段蘭統率,早年曾經前往冀州跟隨石虎回攻襄國,之後則回駐故土令支,作為羯趙攻伐慕容部的先鋒。

  畢竟段部之覆滅,主要原因雖然是羯趙的進攻,但慕容部忘恩負義、落井下石的舉動,才是段部就此一蹶不振的直接原因。因是段蘭等段部殘餘對慕容部的恨意,要遠遠超過了對羯國。

  當然主要原因還是羯國勢大,遠非段部能夠挑釁,至於遼東的慕容部,本身便分裂內訌,若非其地較之遼西更加偏遠,說不定早就覆滅。段部若能相助羯國殺滅慕容部,日後未必沒有復興的機會。

  但段部畢竟是一群亡族之餘,石虎就算能夠包容他們,也不會完全放心,所以更北方的宇文部也被招引安置在遼西,用以制衡段部這些殘餘。除此之外,還有大大小小十數個東胡部落的胡部義從,也都被扎堆安置在了令支附近。

  而在這當中,有一股勢力比較特殊,那就是已故中朝名臣劉琨的舊部,其世子劉群並幕僚盧諶、崔悅等人。

  劉琨其人,出身名門,本身又是中朝名士之翹楚,兼有守節任險、臨危效忠之大義。其人或是短於控御攻伐,但卻長於撫慰集眾,孤立於豺狼之群,雖死而無損節義,因是雖然已經死了二十多年,聲譽並未損失多少。

  特別是劉琨身死之後,此境仍然乏於安寧,戰火紛飛、似無竟時,上位者狼子野心、漠視人命,生民苦難,無論晉胡之眾,對於劉琨的追思不免更盛。

  劉琨其人身死,但其遺澤仍存。也正因為這一點,其子劉群並舊部之眾雖然勢力盡失,無力自保,輾轉於虎狼之間,卻仍能得以保全。無論是早年的段遼,還是之後的石虎,俱都要藉助劉琨譽望遺澤,用以招撫晉胡之眾。

  遼地偏遠寒荒,本就難以蘊養出人多勢眾的大部族。因是東胡之中無論段部還是慕容部,他們所以能夠壯大起來,主要依靠的就是中國大亂,得以接收眾多的晉民亡戶,段部占據地利之便先得興旺,而慕容部則久來標榜慕漢,慕容廆父子兩代禮敬士人,將眾多晉人亡戶化為己用,才能後來居上,稱豪遼東。

  石虎也是有鑑於此,在攻破段部之後,將舊年依附於段部的劉群等人安置在令支,讓他們借劉琨的遺澤聲譽招撫收容晉民,以此來長期削弱慕容部的力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