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敵將勿逞口舌,兩國交攻,豈有……」

  石涉歸這裡剛使人喊話,卻又被下方沈雲喊話打斷:「一個狼窩賊巢罷了,早晚都要蕩平,也配稱國!你家阿爺鋒利者豈止口舌,刀劍更利,你敢下來受死?昨夜入此宮苑,已經先擒季龍廄中孽種,尤欠幾條老狗。來來,你自系出降,我饒你一條性命!」

  石涉歸聽到敵將辱罵,一股邪氣更是在胸腹間激盪不平,仔細算來,應該是他們羯胡更加粗鄙少文,卻沒想到會被南人罵的口不能言。當然他也應該慶幸,就羯國今次吃的這些虧,若是謝奕統兵至此,才真能讓他感受到什麼叫做狗血淋頭。

  「襄城公請我來觀,就是此景?敵軍內外次第興亂,彼此能無關聯?此際為戰,宮苑牽絆捆縛手足,不能盡力,縱敵於野,才可從容狙殺,這是就連我都知道的道理,襄城公難道不知?」

  聽到沈雲在那裡大聲宣揚戰果諸多,口口聲聲孽種相稱,石遵此刻臉色也是難看至極。不要說他貴為皇子,哪怕只是一個庶民,被人如此當中羞辱也是不能忍受,偏偏又無從反駁,索性眼不見心不煩,直接拂袖而去。

  宮城外沈雲卻不知收斂為何物,只是自己這樣扯著嗓子呼喊的確格調不高,而且震得喉嚨發麻,索性喚來其他兵卒,開始樁樁件件歷數他們昨夜所獲種種。

  且不說軍中就有張坦這樣一個遍識羯國高層的降將,石家那些崽子們本身也不是什麼硬骨頭,小作逼問,便將許多羯國宮闈秘事竹筒倒豆子的招了出來。此刻再被奮武將士們宣告於眾,於是聞者無不譁然。

  羯國宮闈里那些隱私秘聞,奮武軍敢喊叫炫耀,石涉歸卻不敢讓人細聽,也想組織人對罵回去,只是終究羯國吃了大虧是個事實,對罵中都難占上風。於是他索性命人頻頻擂鼓,以期壓過那些聲浪。

  對此沈雲也有應對,親自指揮那些民眾們吁聲倒彩以應和。於是很快,本來應該前拔弩張的對峙情形,則就變得有些不莊重起來,雙方似在合作演奏一場合奏,上方鼓聲連連,下方噓聲連天,以至於許多人都大生別開生面之感,沒想到戰鬥會發展到這樣一副情景。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建德宮內兵力本就不算太多,在沈雲他們馳援之前,還有信心仗著甲械優良、戰鬥力和組織力更強而出城作戰。可是現在奮武援軍到場,那些亂民氣焰更加猖獗,而奮武軍本身也沒有攻城的手段,只能以此拿采了。

  其實說起來,那些羯軍將士們對於下方那敵將動輒喊罵賊巢、賊子云雲,其實是非常不以為然的。他們自然也承認自己不是什么正義之師,但這一路晉軍又是什麼好東西?

  剛剛趁著襄國內亂沖入後院劫掠一番,賊贓都還沒有運出太遠,居然還有底氣轉回正門來指罵主人是賊。

  但世道就是如此,誰強誰有理,他們羯國今次註定是從里子到面子都要丟個精光。而此刻,襄國城內還是有著眾多民眾留駐躲藏,他們是親眼看到羯國是怎樣被晉軍堵在皇宮門口痛加羞辱而不敢出擊,這一幕景象隨著那些難民游食各方,想必不久之後便會傳遍整個河北。

  沈雲今次返回,自然不只是為了要繼續折辱羯國一番那麼簡單,除了接應兵尉徐無病等人之外,也是因為徐無病所組織起來的這群人於當下而言確是一股非常重要的助力。

  今次沖入襄國,繳獲實多,憑著奮武軍之力,很難將這些收穫押運返回。至於那些在羯國皇宮中所組織起的宮人們,多是柔弱婦人,她們徒手長途跋涉尚且勉強,更難充作役用。

  至於劉度這些襄國鄉黨們,本身便有了歸義的行為,如今王師強大形象又烙印在他們腦海中,即便不堪大用、暫作役力押運繳獲,返回枋頭應是足夠勝任。

  雖然眼下王師局面仍然占優,襄國目下已經沒有了能夠阻止他們去留的武裝力量,但每多停留一分,危險便加大幾分。

  信都距離襄國,並不算遠,石虎一旦得知襄國所發生的事情,必然要急遣兵眾歸援,一旦被其追趕上,就算奮武軍能夠輕騎回奔,但這些同行人、貨屆時都將要遭遇滅頂之災。

  所以趁著雙方彼此製造噪音的時候,沈雲也將劉度等人召來近前,將情況簡單講述一番。

  劉度等人在聽到奮武將士喊話後,原本還震驚於王師今次襲入襄國所鬧出的風波要比他們想像中還要大得多,除了他們城南舉義之外,原來這位年輕的奮武軍將主才是真正的膽大妄為、心狠手辣,不獨連羯國皇宮都燒了一半,就連羯國皇子們都被打包帶走了一批。

  可是在聽到沈雲講起奮武軍兵力如何以及之後危險之後,劉度他們不禁有些傻眼,更加沒想到鬧出如許大風波的王師,不過僅僅只是兩千多名輕騎罷了。而沈雲所言前景憂慮,也的確讓他們震驚之餘,又充滿了恐懼。

  尋常門戶,遭此橫劫,大概都要不死不休了,更不要說羯主石虎這種兇橫成性之人,可以想見之後的襄國周邊必將掀起一輪血腥殘忍的屠戮清洗。

  劉度他們已是騎虎難下,唯有追從王師南逃才是唯一活命的希望。就算此刻得知今次行入王師兵力大大低於他們的預期,也只能說是奮武軍的強悍讓他們生出錯誤的判斷,也只能就此一路錯下去。

  時間寶貴,沈雲自然不會浪費太多的時間於此,建德宮中羯軍久無出戰跡象,他便暫委徐無病為流人護軍,負責統率著這些人撤離襄國與城外奮武軍會師,從速南下,沈雲則自率所部徐行殿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