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個閹人趙生所言渤海公,乃是石虎的另一個兒子石韜。趙生之所以言石宣與之手足骨肉,是因為這二人一母所出。

  但石宣卻向來不覺得二人有什麼骨肉之親,他們兄弟之間本就不和睦,石宣除了與太子石邃相看兩厭、互相憎怨以外,其次最厭惡的便是這個同母兄弟,渤海公石韜。

  石虎膝下子嗣眾多,特別是壯年的幾個兒子,俱都已經分任內外事務,石虎其人性情殘暴猜忌,對於麾下一眾文武官員們,其中晉人出身的自然要大加提防,而那些胡人將領們,也不會寬宏放權,特別是連夔安這種羯族內部的耆老重臣都被誅殺之後。

  所以目下石虎最信重的,還是膝下一眾兒子們,再加上如麻秋這種潛淵追隨的家奴部將,至於其他人等,俱都差了幾分意思。

  而在石虎的一眾兒子們當中,除了早早確立嗣位,一直留守襄國的太子石邃之外,其他的兒子們自然也都因為各自才力與受喜愛的程度不同,而有著高低不等的權柄。這一點,從他兒子們各自的封邑中便能看得出來。

  如今石虎雖行皇帝事,但卻仍以大趙天王自號,而他的兒子們同樣也都是爵封郡公,但還是藩王儀制。石宣的封國平原郡、石韜的封國渤海郡,都可以說是羯國目下疆域中最富足所在。

  相對而言,平原毗鄰大河,地近青州,還要頻頻遭受南面晉軍的侵擾。而渤海地在平原之後,兼有鹽鐵之利,單從封國的富足以論,渤海是要勝過平原的。

  從各自封國的劃分,便也可以看出石宣與石韜這一母所出的兄弟倆,俱都深受其父石虎的喜愛。這兄弟兩人,關係本就親厚於旁的兄弟,再加上各自勢力不淺,一旦集合起來,哪怕是太子石邃,也根本不足抗衡他們。

  而這本來應該親近的兄弟倆,關係卻是勢同水火。至於原因也很簡單,還是為了爭名奪利。

  石虎諸子之中,如果說誰對太子嗣位最先有了無從遏止的欲望追求,想要取而代之,那非石宣莫屬。

  他本來就是太子之下年紀最長,而且隨著石虎入主襄國確定嗣位之後,太子石邃因其身份緣故,常常留守襄國以代替在外征戰的父親處理國務,石宣則常年跟隨父親出入徵發,久參軍務。

  特別當石虎精力北移,放在東胡與塞胡這些邊蠻的時候,南面阻擋晉國軍事的,主要便是冀南平原的石宣和鄴地的麻秋。

  對於這個驍勇敢戰且不乏計謀手段的兒子,石虎也是非常喜愛,甚至不乏幾次或公開或陰晦的表示,他是比太子更優秀的人選、假使太子有什麼意外云云,他必是嗣位當然之選。

  石宣這個人,性情酷肖其父,向來不知謙讓為何,既然父親都已經如此表態,他便也當然自居。久而久之,與太子石邃自然便漸漸交惡起來。

  石邃這個傢伙,品性比石宣更惡劣幾分,而且久在儲位,行事也越來越荒誕放縱,對於明顯給自己帶來威脅的石宣,也幾次流露出殺意。

  可是最近這些年,石虎忙於各邊征戰,兼又剷除內部的種種掣肘力量,其人口中所言也是石宣熱盼良久的太子有什麼意外,終究還是沒有發生。

  石宣雖然不將石邃放在眼中,但石邃畢竟也是嗣位正居。他想要取而代之,肯定也要手段頻出,除了趁著鎮戍在外經營自己的嫡系勢力、邀取父親歡心之外,還要買通石虎身邊一眾親信為他美言之類,這些事情可是都需要大筆錢糧投入的。

  石宣雖然封國也稱豐美,但畢竟處在沿河的前線,晉軍每來相擾,所得便大受損失。手頭漸漸捉襟見肘,石宣難免要將主意打到旁人身上。石韜是他的嫡親兄弟,封國渤海也是物產豐盈,石宣手頭緊的時候,難免要開口拆借。

  可是他們兄弟從根上便是豺狼性情,石韜對此根本就不搭理他。這不免讓石宣大為羞惱,且不說他們一母所出的親厚關係,單單各自封國安排,如果不是他的平原封國擋在前方,阻攔住晉軍北掠的鐵蹄,石韜哪能在後安享太平?

  借既然借不到,那就搶!石韜雖然較之石宣更得其父昵愛幾分,但畢竟比石宣小了一些,兼之石宣本身便是沿河戍守,真要搶掠起來,他也全無招架之力。

  原本在石宣看來,這也都是兄弟間的小糾紛,等到他嗣位得享,再熬死了老子,怎麼也不會虧待了石韜這個嫡親兄弟,眼下也只是暫時借用。

  卻沒想到石韜這個小王八羔子真是心狠,早前天王皇后鄭氏壽辰,外戍諸子歸國入賀。結果石韜這個王八蛋,居然帶領一批豢養的死士,趁著石宣途過他的封國之際,直接當面襲殺!

  也幸在石宣久在戎旅,身邊多有悍勇精卒拱衛,才沒有被石韜得了手。當即他也不回襄國,直接返回平原準備盡起大軍攻殺石韜。

  最後,石韜這小子嚇破了膽,逃回襄國不敢返回封邑。加上其父石虎出面訓斥,石宣才悻悻罷兵,但自此之後,在他心目中太子石邃是首先需要除掉的目標,之後便是石韜這個吃裡扒外的小王八羔子!

  之後石韜便也一直留在了襄國,他也怕返回封國後被石宣直接率兵堵殺。石虎憐其寡弱無援,索性將其任命為太尉,統率襄國新進組建的龍驤、龍騰等精軍。

  今次石虎謀事於河南,所投入的兵眾規模極大,隸屬太尉府下的龍驤軍也在徵發之列。石韜如今軍權在握,自然也就不再懼怕石宣,早在旬月之前,便率部來到了集結地,特意在石宣營外顯擺一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