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諸位,久等了,實在抱歉。」

  眾人正滿懷疑竇之際,殿堂門口響起一個清朗之聲,沒有經過侍者通告,沈大將軍已經緩步行入殿堂,抱拳對眾人說道。

  聽到這個聲音,眾人忙不迭紛紛起身,待到望向沈大將軍時,不免眸光又是一亮。

  此刻的大將軍已經換下了戎甲,只著一襲素白博領大衫,腰際犀帶環扣,頭頂脂玉小冠,指下扣住一柄摺扇,足踏鹿皮軟靴,俊雅風流,如明珠照人,赫然一位翩翩貴介公子。

  眼見大將軍如此風貌,眾人一時間不免微微錯愕,只覺眼前這位貴公子半點都與此前校場上那位手勒萬軍、英邁無雙的大軍統帥聯繫不起來。

  當然在場也不乏人早年走入河洛,有幸見識到大將軍戎馬之外的另一面,但也儼然是一位少年登顯、不苟言笑的權臣姿態,如此親近隨和的一面卻是無幸得見。

  「拜、拜見大將軍!」

  心中詫異至極,眾人連帶著行禮時都稍顯遲疑,若非眼見桓宣、江虨等重臣仍然恭謹的跟隨在其人身後,甚至要懷疑眼前這位貴公子是否與大將軍形容類似來戲耍他們。不過轉念又一想,沈大將軍儀容俊美,世間得一已是罕有,又哪裡去找來如此酷肖之人。

  不過隨著心中詫異漸漸平復下來,眾人又不免覺得此前所見大將軍威容過甚,反而目下這種從容俊雅的姿態令人感到隨和可親。

  「諸位不必拘禮,今日設宴本就是為與關西賢流共飲同歡,賀我王道昌盛。」

  沈哲子微笑擺手,大袖一挽,而後便闊步登殿,行出數步之後似乎又想起了什麼,原地頓足片刻便又折返回來,抬手拉起立在桓宣等人身側的十七八歲少年,笑語道:「太尉禮重託幼,張郎與我同入?」

  眼見大將軍如此,眾人才注意到這個少年郎。這少年身材同樣挺拔,相貌也不乏端莊英朗,而且所站立的位置僅僅落後桓宣半個身位,也是極為顯眼的位置。只是因為剛才眾人俱都將注意力集中在大將軍身上,反而沒有看見他。

  「這少年郎何人?竟能得大將軍如此禮遇?」

  人群中不免有人疑惑,片刻後才又有竊竊私語的介紹,言這少年乃是涼州張駿的嗣子張重華。得知其人身份,眾人才有瞭然,張氏獨大河西,兩年前承制歸化,張駿遣其嗣子入拜大將軍,倒也情禮應當。

  張重華少來便被張駿作為繼承人培養,倒也並不怯場,聽到大將軍招呼,先是小退一步施禮謝過,然後才又隨在大將軍身後向殿中登去。

  其人舉手投足之間雖然也是頗有禮數,但眾人也能看出手足擺動略顯僵硬,可見這少年心情大概也不像表面上所顯露出的那樣從容。不過眾人也並不嘲笑少年人的稚嫩,與大將軍此等人物並行,哪怕並不刻意彰顯威容,也自給人一種難得化解的壓力。

  第1275章 涼士入關

  待到大將軍手拉著張駿的次子張重華登殿入席,桓宣、李閎等關隴文武重臣也都次第落座,殿上眾人也才悉數歸席。

  江虨垂首站在大將軍坐席之前的玉階下,向側方抬手示意,而後殿堂內便響起悠揚清越的琴聲磬音,宣告著盛宴正式開始。

  雖然江虨本身並不在關中擔任具體職務,但他假節而來,級別上是與雍州刺史桓宣相等的,原本也根本不需要他擔任司儀人員。

  不過他是感受到大將軍對自己懷有怨念,索性自覺的主動承擔這一職責,反正之後不久大將軍便要離開,而他還要留在關中兩三年的時間。之後再返回行台,大將軍總不至於還念念不忘這點舊怨而尋機報復,所以他是打定主意在大將軍離開之前不再靠近過去。

  在莊嚴且不乏活潑的宴樂聲中,殿內眾人心中也都不乏好奇與興奮。老實說,對於規模如此盛大、列席者幾近千人的集宴,在場一眾關隴時流俱都不乏新奇之感,此前實在少有這樣的體驗。

  整個大殿規模極為宏大,哪怕擺設近千席位也都不顯侷促,樂聲中自有侍者、婢女之類步履輕盈的遊走其間,傳餐布食。下首諸多席位擺成扇形,仰對階殿上方的沈大將軍。

  上方席位二十多個,除了沈大將軍並代表涼公張駿的張重華和幾名行台重臣之外,還有就是此前行台親自邀請的一些鄉賢耆老,如京兆杜彥之流,也都落座於大將軍近畔。

  張重華作為張駿的嗣子,雖然也見識過不小的大場面,但是因為距離最近沈大將軍,心中難免還是存有許多侷促。

  除了單純的自慚形穢之外,沈大將軍更是就連他父親都要稍作退避、自甘於後的世道權雄,儘管其人對自己態度尚算和藹,但他心裡也始終繃緊著一根弦,不敢忘形失禮。

  入座之後,他向左右稍作觀望,待看到左側距離他三個席位端坐一名長須文士,不免微微錯愕。而那中年文士也察覺到張重華略顯詫異的目光,便對張重華微微頷首示意。

  張重華不敢怠慢,微微側身拱手為禮,只是心情卻實在不平靜。那個中年人名為郭荷,秦州略陽人,乃是隴右首屈一指的經學大師,早年因為隴上動盪不寧而避居河西,就連涼州那些向來眼高於頂的豪門大宗對其人都不敢怠慢,禮遇有加,甚至多有子弟出入其人門下,執弟子禮事之。

  張氏數代經營河西,對於文教事宜也都極為重視,復禮崇儒,對於郭荷這樣一個名重西陲的經學大宗師自然也不敢怠慢,因是屢以殊禮徵辟,而郭荷卻始終不應,只是避居張掖治學。甚至早年張重華被其父立為嗣子時,還有意想要邀請郭荷前往金城教育子弟,卻被郭荷婉拒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