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塬上晉軍縱然察覺到杜洪將要放棄長安的打算,這種時刻也不敢貿然衝過灞水加入亂鬥之中。

  夜中昏暗嘈雜,塬上混亂無比,再怎麼訓練有素的精銳部隊,一旦沖入進來,也絕無可能達成有效的指揮。而一旦指揮系統不能發揮出作用,所謂精兵與那些烏合之眾的亂卒們也無甚區別。

  因此晉軍仍是謹慎的沿灞水設防,不讓騷亂蔓延過灞水東岸來。至於長安方向的杜洪賊軍便沒有了這種顧忌,在確定主將已經率部離開之後,負責鎮後的這三千騎兵便直接舉刀沖入塬上大殺一通,驅趕民眾向東面逃竄,令得塬上局勢更加糜爛,而後便抽身急退,在夜幕的掩護下沿著渭水直向西面而去。

  杜洪之所以撤離長安如此順利,也與此前的經營不無關係,自渭水上游設置堰壩阻截水流,加之關中之地本來就連年久旱,令得晉軍水軍沒能如期溯游而上控制渭水幹流。否則杜洪也不敢如此托大,還敢按部就班的撤離。

  大軍夜中撤離,這一夜暫時可以說是風平浪靜,灞上晉軍受困於那數十萬混亂民眾,暫時未能有突破追趕上來。

  但杜洪也明白灞上民眾雖然多,即便暴亂只是趁於一時血氣激涌,喧譁過後一旦認清真實處境如何,很快就會虛態畢露,束手待縛。不出意外的話,這個白天裡晉軍就有可能突破那些亂民的阻礙進入長安,從而發現他已經棄城而逃的事情。

  不過長安周邊那一攤爛攤子也足夠再將晉軍主力拖延個三五日,即便要派出追擊人馬也必然不會太多。

  但這並不意味著杜洪就徹底的安全了,他還是高估了自己的威望,儘管麾下這些兵卒已經是屢作甄選篩查,但畢竟只是一旅拼湊之軍,沒有一股長期穩定的凝聚力。

  夜中離開長安未久,便有一部分統軍的豪帥或者鄉豪趁機發難,討要錢糧物用,他們本身各擁部曲,與杜洪本就沒有嚴格的上下統屬關係。此前占據長安時還可暫作美夢,或是據守長安謀求大事,或是籍此獲得天中行台的招降封賞。

  可眼下擺明了已是倉皇出逃,舊日美夢盡數落空,未來如何還不知是何種模樣,誠然湊在一起抱團取暖更加容易存活,但也因此目標更大,必然會遭到晉軍的窮追猛逐。面對這種情況,是繼續聚攏在一起更安全,還是各自逃散能活機率更好,還真的不好說。

  面對這些部將的發難,杜洪也是氣得五內俱焚,但目下也實在不好發作,只能約定待到抵達咸陽之後,一定平分資用、犒勞各軍,同時途中若能擊破一些塢壁,戰獲也都任由各軍揀取,才總算勉強壓制住了分裂。

  軍心本就渙散不已,又攜帶著眾多的物資,行軍速度可想而知,昨夜開始逃離長安,到了第二天午後,軍隊離開長安不過三十多里。

  幸在接下來的幾天,並未發生什麼大的變故。後路傳來消息,言是晉軍已經穿過灞上原野,入駐長安,陂塬上那些晉、胡流民也都悉數歸降。而後事態發展也都一如杜洪所料,晉軍並沒有大舉向西面追擊,而是耐心穩定住長安局勢。

  另有一點比較讓杜洪感到意外的則是,此前先出發往郿城去的那一路人馬,因為沒有太多的掣肘並物資拖慢行程,早已經過了武功,郿城依稀在望,而且途中既沒有遭遇攔截,也沒有發現大規模的敵蹤,可謂是一路暢行無阻。

  得知這一點之後,杜洪不免隱隱有些後悔,雖然直到現在他仍然不知晉軍那一路騎兵究竟身在何處,可若早知如此的話,他就應該給那一路人馬多分配一些戰力。

  如果能夠提前站穩住郿城,局勢便可稍作盤活。而且西羌姚弋仲所部算算時間也應該差不多快要抵境,屆時以郿城門戶招引其軍,兩部合力未嘗不可將晉軍那一路騎兵剿殺在關西這一片區域,挾此勝勢甚至反攻長安都有可能成功!畢竟長安殘破,非是必守,晉軍又立足未穩,仍然可說是他們這些關中人的主場。

  事已至此,後悔無益,杜洪只能咬緊牙關,勒令加速行軍。過去這幾天雖然沒有什麼兇險變數,但是行軍效率低下,也實在談不上將時間充分利用起來,甚至有幾名豪帥率部脫離大隊,前往郊野搜探塢壁、尋找劫掠目標,更加拖慢了行程。

  但是很可惜,且不說咸陽此前如何,就在不久之前,這裡還被氐人蒲氏搜刮一番,幾乎不可能再壓榨出更多油水。因此,這些長安逃軍們對蒲氏也是恨得咬牙切齒。

  很快,負責探路的斥候又傳回消息,言是原本已經向北流竄的氐人蒲氏居然又回到了咸陽城。這不免更加勾動起那些軍頭怒火,竟有兩千餘眾在未得軍令的情況下,直向咸陽撲去。

  杜洪得知這一點後,更是恨得牙關錯咬,忍耐力已經將要達到極限。這些亡命徒們一個個為財帛短利所驅,晉軍不來追擊,他們便以為局勢已經轉危為安,竟然還要橫生枝節招惹強敵。

  此前他將咸陽作為下一個落腳點,那是探明氐胡已經離境北上,兼之郿城方向吉凶莫測。如今情況已經發生變化,再攻打咸陽或於此逗留已經是多此一舉,不宜橫生枝節,只要氐胡不來騷擾他們,杜洪本打算繞境而過直奔槐里。

  可是他這意向一旦流出,又被眾將懷疑是不舍分享財貨物資,一個個都流露出極大的不滿。於是杜洪也只能將牙一咬,下令全軍直撲咸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