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久之後,學子們魚貫而入,在看到閣上威嚴莊重的氣氛後,一個個也都斂息凝神,上前叩見大將軍。不乏人以眼角餘光上窺打量沈大將軍,眼神中更是掩飾不住的欽慕崇拜。

  對於他們這一代的南北少進而言,沈大將軍就是一個高山仰止、無可挑剔的存在。稚年救家,少年救君,弱冠執鎮,俄爾執國,扶鼎於危亡之際,救民於水火之中!

  比他們更年長的一些人,或還可以對沈大將軍的出身稍作非議。可是如今的沈大將軍位至總揆,統攝內外,就連他們各自親長都要咸服於下。

  至於人或諷議大將軍跋扈強勢、驕態滋生,在這些初生牛犢們看來,這才是真正時流表率該有的姿態。

  逢此古來未有、夷亂華夏之大變世,正該有此強悍姿態,才可革除久弊、掃蕩不臣、威懾遠夷、開創新治!若沈大將軍只是一味的合流於眾,前轍怯改,一如前任老臣腐朽執政,沆瀣同污,反而不值得他們如此敬重推崇。

  勸學禮乃是新設禮章,步驟也並不複雜,館院學士並學子們在大將軍帶領下祈告天地、遙拜君王、再拜先師,只用了半個時辰便完成所有禮節。

  而這時候,天色也已經徹底黑了下來,諸多禮器撤出,總算是到了饗宴的環節。雖然這一整天並無勞形,但學子們也都過得不甚輕鬆,到了這會兒早已經都是飢腸轆轆。

  如顏含這種高齡的賢長早已經精力不濟,小仙翁葛洪心情也談不上多愉快,俱都提前退場不再參加饗宴。不過他們也不是空手退出,一些禮節中的供奉牲食、瓜果之類,俱都打包帶走,這也算是一種禮敬。

  接下來便沒有太多禮節上的約束,太原孫統等幾個名列前茅的學子們得居上席坐在沈大將軍席畔,與一眾學士並行台官長們居坐一處,一個個也都是興奮不已,至於其他學子則各自分列堂下。

  饗宴第一道大菜便是一整隻烤鹿,鹿者古之仁獸,分鹿而食便是說仁及眾。沈哲子親自操刀割下鹿唇、鹿耳、鹿蹄等,幾名學子則並跪席前受食,各作祝詞。而後侍者上前將整隻烤鹿拆分開,分給堂下一眾學子們。

  整隻烤鹿雖然不小,但是分到最後十幾名學子時,也只剩下一些碎骨之類。

  沈哲子看到這一幕,心中倒是一動,後世有人自勉言是努力奮鬥只為聚餐起箸時旁人不敢轉桌,不知這些學子們會否自尊心受挫,日後加倍用心學問只為饗宴中吃上一片鹿脯而非咂摸碎骨。

  其實這一次的排名參考性也不大,排名在後者才力未必就遜於堂上那幾人,不過只是年尾求個熱鬧罷了。尤其看到擺在自己案旁的那一份籍卷,沈哲子心中更是瞭然,向身邊的孟嘉稍作詢問,便循著指點往堂下望去。

  王猛這會兒坐在席中,也是挺腰昂首往堂上看去,待見大將軍視線直向自己望來,心中不免一慌,忙不迭低下頭去,片刻後卻又按捺不住,再將頭抬起來,便見大將軍確是嘴角含笑、不乏欣賞的望著自己,心情頓時變得更加激動起來,於席中抱拳施禮。

  眼見這一幕,沈哲子心情不免更好許多,也更加體會到原本歷史上桓溫所言「人不可以無勢,我乃能駕馭卿」。他正是因為勢位崇高,如王猛這種真正的國士之選都要列席待用。

  事到如今,對於那些所謂的歷史名人,沈哲子其實已經不會再怎麼另眼相待。譬如江東獨步的王坦之,在他看來也只是一個早慧聰穎的少年,有一個急於為子揚名的老子罷了。而謝安這個流芳千古的江左風流宰相,眼下也僅僅只是行台屬下一個普通郎官而已。

  隨著自己對世道影響越深,沈哲子也明白這個時代許多人的人生軌跡已經被他或有意或無意的加以影響干涉,沒有了原本的閱歷與際遇,哪怕名字相同,也很難再成長為他印象中原本歷史上的模樣。

  但就算是如此,沈哲子對這一類人還是不乏期待。畢竟他的到來或能影響人的閱歷,但卻不會影響各人稟賦。那些人能夠在原本歷史環境中抓住機遇而彰顯才名,可見本身也是有著超人一等的稟賦資質。

  就如被他召入行台隨身培養的謝安,雖然受他影響不再以肥遁隱逸為美,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也被漸漸打磨出才能光芒。

  沈哲子雖然不會勞神費力搜羅那些歷史名人,但若主動入其彀中,他自然也不會放過。所以當得知王猛居然在馨士館中求學,於他而言真是一個十足的驚喜。

  王猛的題卷,沈哲子也認真查閱一番,老實說這個排名也算中肯,雖然已經不乏可觀,但是較之日後關中名相的風采實在相差甚遠,倒是那種縱橫謀略、刑名繩斷的才能也都端倪隱現,沒有長歪,這已經令沈哲子大感欣慰。

  因為王猛的緣故,沈哲子又將一些寒門子弟題卷認真批閱了一遍,但老實說實在驚喜有限。對於馨士館的教育和選才制度,沈哲子還是比較有信心的,錯失珠玉的情況肯定會有,這是無論如何都避免不了的,但在馨士館這種嚴密篩選之下,也絕不會比比皆是的發生。

  事實上就連王猛,如果不是沈哲子深知其人日後如何,單單眼下所顯露出來的才力,也談不上明珠暗投。

  雖然無意中發現了王猛,但沈哲子也並未急於給他什麼超規格的優待,避免給其人招惹一些沒有必要的嫉妒是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