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敗軍失勢之徒,不能守於家聲舊業,尚需託庇卑流求活,我真是恥於自誇英姿……」

  郭春此嘆,不過感懷自傷,隨口道來,可是聽在蒲洪並其身畔從人耳中,則不啻於一種羞辱,什麼叫作託庇卑流求活?分明就是看不起他們這些氐族勇士!

  因是郭春話音剛落,蒲洪身側一名年輕人已經拔刀在手,怒喝道:「狗賊敗軍自辱,窮途來投還敢再作狂態?我父子惜你家聲才寬容包庇,你道我就不敢殺你!」

  此言一出,蒲洪身後一眾部將族人們也都大笑起來,望向郭春的視線更是充滿了不屑與兇惡。而蒲洪也只作矜持冷笑,有心要看一看郭春對此會作何反應。

  聽到這些辱罵,郭春已是滿臉的羞憤,可是再看到身後那些衣衫襤褸、面有飢色的部眾們,一時間也算是明白到了什麼叫做虎落平陽被犬欺。

  眼見那些氐眾逼近上前,漸漸將成圍攏之勢,他只能低頭將牙一咬,繼而俯身跪在蒲洪腳邊結霜的凍地上,澀聲道:「愚奴豈敢不敬主上,只是念及家眾多為晉眾所殺,不能搏命報仇,痛不欲生……」

  眼見郭春如此,蒲洪臉色才漸有緩和,彎腰拉起了郭春,拍著他肩膀笑語道:「我與郭侯,同受趙王舊命,本有同殿之誼,又怎麼會坐見危亡不救?郭侯既然已經至此,便請安居在我帳下,只要能夠保全性命、養足氣力,報仇之期也是未遠。」

  而後郭春所部兵眾便被安置在了蒲洪大營東側一處河谷之間,雖然環境也談不上好,但總算也是有營壘遮蔽,有了一個落腳點,不至於再號寒郊野、走投無路。

  鄠縣雖然是蒲氏的大本營,但此境也並非盡為蒲氏所控制,縣境之中便還有幾家豪強塢壁的存在。

  這些豪強塢壁主們單獨而論,或許不如蒲氏那麼強大,但各自也都坐擁千數以上的部曲鄉徒,兼有高大塢壁作為依仗,彼此守望相助,攻一而眾援。

  因此蒲氏對於這些鄉宗塢壁也都無計可施,不願折損耗費太大兵力將之徹底剷除,只是偶爾盤剝取用,只要這些塢壁各自安分,便也能夠保證相安無事,互不侵擾。

  此前迎接郭春的時候,率先拔刀的那個年輕人名為蒲健,乃是蒲洪膝下第三子。蒲健此人原名蒲羆,早年石趙伐滅漢趙,乃是如今的趙國天王石虎率軍進入關中,當時蒲氏近居京兆,率先歸降,為了避諱石虎外祖名稱,蒲洪便將這個兒子改名蒲健。

  待到返回自家軍帳後,蒲健仍是怒氣未消,憤聲道:「阿爺對這郭賊也實在太過縱容抬舉,他還道此刻仍是他家威霸關中之時,一個被窮追痛殺的狗賊罷了,依我看來就該直接擒殺斬首,憑他那些殘弱老卒又能如何!」

  另一席中,蒲洪的另一個兄弟蒲安也說道:「三郎所言也有道理,晉軍王師西來,趙國這些邊將全都無力招架,無能再守關中。為此區區千數殘眾的助力,卻要冒上見惡晉國沈大將軍的風險,實在有些不值。」

  第1181章 關中前途

  對於是否接納收容郭春所部殘師,蒲氏部族內部也是不乏分歧。

  如蒲健這樣的族中少壯們,自然看不上郭春所部將弱兵微的慘敗之師,尤其郭春其人淪落至此仍然難掩其心目中那種根深蒂固對於他們氐人的那種輕蔑。在他們看來,對於這樣不識時務的人就該要痛下殺手,以血淋淋的事實教訓對方當下勢力在哪一方。

  至於蒲安這樣老成持重的人,則是因為擔心收容郭春或會觸怒目下正在勢頭上的晉國沈大將軍。雖然眼下晉國王師還未徹底進入關中,但觀此形勢誰也不會奢望關中這些強梁們還有能力阻止晉國王師挺入關中。

  可以想見未來的關中很快就是晉國王師主持局面,而他們就算是收容了郭春的殘部,實力也不足以壯大到能夠與晉軍相抗衡的程度。假使日後那位沈大將軍因此尋釁,對於他們部族而言也實在是一場得不償失的無妄之災。

  話題一旦打開,在座眾人也都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在當下關中這詭變莫測的情況下,一件事情有不同看法那是很正常的現象,有人反對接納郭春,自然也就有人支持,而這些支持者也都有著充足的理由。

  首先,郭春這一部殘師雖然落敗於外,但其戰鬥力仍然不可小覷。無論未來關中局勢發展到哪一步,發展壯大自身的力量才是最根本的當務之急。

  晉軍無論再怎麼強大,畢竟眼下還沒有成為關中的主人,單憑忌憚便將這一股助力拒之門外,實在是令人恥笑的膽怯行為。

  其次,他們氐人蒲氏也不是目下關中最引人矚目的一方勢力,自然也不會成為晉軍首先要打擊的目標。晉軍想要實際威脅到他們的生存安危,還是要先在長安三輔立足才能考慮。

  目下看來,晉軍雖然氣勢洶洶而來,但在攻克上洛之後便已經開始收縮兵力,並沒有打算在今冬之內便攻入三輔。就算來年戰事再啟,首當其衝的也是那些三輔之間的晉人豪強,他們蒲氏還有足夠的時間觀望形勢。

  第三便就是,郭春雖然已經被打的惶惶如喪家之犬,但郭氏早年畢竟也曾為關中霸主,其強悍姿態還是令關中群豪多有所聞。蒲氏在其落難之際稍施援手,也能更加樹立其家仁義形象,這對於招撫周邊那些雜胡小部落還是有著很大好處的。

  關於這些理由,蒲洪所見要更加透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