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行入閣樓後,賓主各自落座,氣氛其實是有些尷尬。此前數年,行台都在明里暗裡有所示好,薛濤卻多有保留,如今卻是因為鄉土遭遇困境,不得不走入洛中尋求解決辦法。

  羞愧之餘,薛濤心中也多有忐忑,面對沈大將軍這樣一位威嚴玉人,難免更覺侷促,不知該要如何開口。

  隨著年齡漸長、權位越高,沈哲子的性格也在逐漸變化。薛濤這樣一個多受行台關注的河東大豪入洛,以及入洛之後所作所為,自然瞞不過沈哲子。

  若是往年,他總免不了要開口刺上幾句,將心中不滿略作發泄。可是近年來對於此類意義不大的口舌意氣,他已經興趣不大,除非是必須要直接弄死對方,否則也不會再刻意讓人難為情。

  彼此落座後,沈哲子首先開口笑道:「人不經事,不知何者為貴。世道俗流於我多有不解,我土生南鄉,平生未遭胡虜迫害,何以竟要如此矢志北進,厲念殺胡?但今日見到薛君,我猜你該是沒有此類不解吧?」

  薛濤聞言後略有錯愕,沉默片刻後才開口道:「凡大禍降臨,則必有聖賢出世救世。綱常天數,有缺有補,大將軍用事以來,屢創殊功,人不能及,縱有奇異,天數所定……」

  「如此盛讚,我實在不敢當。神州板蕩、生民塗炭,如此禍變若只為聖人出世,則如此聖人,不出也罷。我倒覺得我與薛君品性頗有相類,你我俱是不學門戶所出,中朝舊世,素無清譽可夸,不得雅重,才力無彰。」

  沈哲子聽到薛濤這麼說,便擺手道:「胡禍滋生,倫常墮落,盛名之士多無能為力,我也無有所長,唯一點烈性難掩,人既不能,我當勇出,疾風難摧勁草,胡塵難辱壯士,退則自守倫理,進則裨益蒼生,或進或退,唯堅貞不失。」

  薛濤聽完這一番話,一時間大受觸動,更是忍不住大生知己之感。永嘉禍事以來,他家便自守鄉土,最初的確是擔心會受到胡禍戕害,但這麼多年堅持下來,鄉境之中黨從依附者越來越多,已經不再只是最初自家求存那麼簡單,而是成為鄉中秩序的最後捍衛者。

  譬如今次石生亂部摧殘鄉土,薛濤若是純為自保,大可不管不顧將那些依附之眾盡數驅逐而出,單憑他本族力量,足夠保護自家塢壁無失。但是彼此依存共生多年,鄉眾為他家壯勢,而他家則給鄉眾提供庇護,又怎麼能如此絕情的徹底割捨拋棄。

  薛氏本非河東望宗,那些裴、衛人家各自高譽得享,一旦禍患臨頭便各自奔逃求安,絲毫不以鄉情為念。若非他家這麼多年的苦力維持,鄉情更不知要被胡禍摧殘成什麼樣子!

  「所謂裨益蒼生,小民誠不敢望,但若言守庇方寸,堅貞不失,父子繼力,不敢有一刻懈怠!」

  過了好一會兒,薛濤才拱手說道。

  聽到薛濤這一番自剖,沈哲子也是忍不住暗嘆一聲。他之所以覺得薛氏難以處理,癥結就在於此,若薛氏僅僅只是單純的趁亂而起、興風作浪的軍頭豪武,直接剷除沒有二話。但是很明顯,他家幾十年不向胡虜低頭,是有著自己道德操守的。

  從薛濤自己而言,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都是為了維護鄉土倫理與正義,無可挑剔。但從沈哲子的角度看來,這就是竊奪鄉譽,以自保之名而行割據之實,是一個頑固盤踞的瘤結。

  「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今日得見薛君,不免讓我想起此前洛中盛論一貞節婦人,其人自守之頑強,不遜丈夫。能守一貞,已經無需為大小差別而自慚。」

  心中縱有感慨,沈哲子也都不在臉上流露出來,講到這裡後他又是長嘆一聲:「我居河洛日久,至今始得面見薛君,欣喜之餘,也是難免傷感啊。人言方以類聚,我是常以貞烈自美,但卻久來不得薛君這種堅貞壯士親昵,羞慚遺憾,久成心疾啊。」

  言中雖然也在責怪薛濤日久不來拜見,以這種方式說出,無疑要令人更加好接受一些。但就算是這樣,薛濤在聞言後也是難免慌亂,忙不迭起身拱手道:「愚因卑鄙傖寒,恐污大將軍視聽,因是不敢輕易……」

  「罷了,風言途見終是淺薄,薛君若能早來相見,應知我幹練之外,尚有度量能容可堪一夸。但無論如何,薛君今日能來見我,我也實在自覺振奮。本該盛宴款待,並邀時流共賞薛君風采。可惜當下行台軍務籌備繁忙,群屬俱都難得抽身,怠慢之處,還望薛君見諒。」

  薛濤連忙拱手道是不敢,可是稍作回味這番話語,心內又是充滿了好奇。河洛之間武備繁忙,這一點他也有所感受,他家居所在,距離河洛已是咫尺之遙,此處若有兵動,對於他家處境也是影響至深。

  趁著這個話頭,薛濤也連忙壯膽稍作探問:「大將軍御下王師盛功壯闊,屢破賊趙於陣,我等寒傖也多有感振奮,也盼能以薄力襄助盛舉,冒昧陳獻,若能得助王事,不敢有辭。」

  沈哲子聞言後便笑起來:「王命驅用,要將王政再播諸夏,唯將士用命以進,豈能侵擾鄉民過甚。但薛君自非尋常,能於胡虜爪牙之下安守一方,可知也必才力可夸,足堪謀事。今次用兵,意在關中,誓必痛撻關中群賊,使此天府再歸王道。」

  薛濤聽到這裡,神色已有幾分異變,而沈哲子又繼續說道:「今次用兵,我將親往,即便薛君不作來訪,大軍過於鄉境時,我也要前往訪問。西面鄉情風物如何,於我而言多有陌生,諸多無知也要請教薛君這種世居地面的壯士才能略得解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