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慕容霸這個年紀,本就不具備沉靜城府,兼之又在自己敬佩的長輩面前,言辭更加隨意,將父親此前賞賜給他的盔甲弓刀擺在慕容翰面前大加誇讚。

  慕容翰在看到這些械用後,也是忍不住大嘆精良,品質之高遠遠不是遼地所產能比得上的。但是除了讚嘆之外,慕容翰心中更多還是尷尬。

  封弈從中原帶回一批強械的消息他自然也知,可是早前慕容皝以此封賞眾人的時候卻漏掉了他,可見這個兄弟對他仍是猜忌未減,眼下即便有用也僅僅只是作態與乏人可用而已。

  慕容霸在慕容翰莊園中停留未久,人馬休息好了之後便告辭離開。慕容翰將其人親自送出莊園,返回之後席上已經另坐一人,正是他的幼弟慕容評。

  慕容翰今天在此正是為了招待慕容評,雙方會談被意外到訪的慕容霸所打斷,慕容評暫退莊內,待到慕容霸離開後才又行出。

  「怎樣?我先前所言阿兄是否還存遲疑?萬年其人內窄,於我兄弟本來就長懷猜忌,對阿兄你更是不公。阿兄你為家為國創功殊大,可是在他眼中甚至還比不上懷中一個孺子!」

  慕容評眼望著慕容翰冷笑說道:「他自己無能定亂,只能對咱們兄弟加倍提防。若是再被他獨享中原利械,日後咱們兄弟想要立身自保則更加艱難!今次封氏自作聰明,見惡於南面沈大都督,玄恭使人來告,言是封氏不除,咱們休想能再得於中原物助!但若能夠代勞除掉封氏,咱們俱能沾惠此利!且玄恭也做出保證,只要鋤奸成功,他有信心說動沈大都督更增貿利。」

  慕容翰戰場上仍是驍勇,但講到這些陰謀算計,卻已經不似早年出逃那般果決,頗有幾分優柔寡斷:「封氏乃是主上信賴臂助,豈能容許咱們將之誅殺?況且我族這些年能於遼地闊大,所賴封氏不少,貿然誅殺,恐悖父……」

  「我族能得大,自是兒郎勇健爭得,怎麼能說是仰仗這些喪家豚犬之力!況且先父遺願乃是咱們兄弟集力互助,即便有悖,那也是有人先為,咱們即便是略作支應,那也是法從自保罷了。」

  慕容評又作語重心長狀說道:「阿兄你久在北面疲勞應戰,應該也知我族周遭環敵,家門又自作割裂,實在難以久作維持。誅殺封氏區區一家,卻能廣得中原物助,得以存續之力,這還有什麼好猶豫的!」

  慕容評勸告良久,慕容翰還是不敢開口答應共為此事,末了慕容評起身忿然道:「阿兄既然執念,我也不再勉強。但請你不要宣告於外,待到誅殺封氏、事成之後,我等兄弟也算你出了一份力,所得物力也要允你一分。」

  慕容翰聽到這話,神情才略有觸動,輕聲道:「封氏不乏根深,若真要動手,不可存念獨殺封弈一人,必須待其家眾集聚,一舉覆滅,不留余口!而且其罪必須預作擬定,江東聲令不可輕泄於外!」

  第1144章 門祭滅絕

  大棘城城址坐落於一片山嶺並河谷的夾角,最初選擇於此創城時,慕容部遠不如今時今日的強大,而且也並不能完全的就耕棄獵,整座城池從無到有逐漸壯大起來,呈現出一種斜向的拉長,逐漸將原野農田納入其輻射保護範圍內,也體現出慕容部農耕發展的軌跡。

  後來部族漸漸強大,時常與周遭勢力發生衝突,耕桑之餘又有了防守外患的需求,所以城池向西發展的勢頭逐漸打住,再次回撤到東面的山嶺。

  也正因此,大棘城城池布局並不同於中原地區的城邑,整座城池呈現出一種近似橢圓、又近似扇形的古怪形狀。

  而且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城牆規劃,其中既有土夯的圍牆,也不乏木石搭建的籬牆,尤其近年來周邊形勢轉為嚴峻,在原本的城池之外又增建了大量的防禦工事,使得整座城池仿佛一座四處呲牙的怪物。

  大棘城的居民主要還是流亡至此的晉民,倒也並非慕容部特意的關照,而是許多慕容部本族族人並不習慣城池裡約束太多的生活,幾十年的耕桑並不足以改變他們世代相傳的生活方式,更多的族人還是依附於各自的首領,在郊野劃分一片獨屬於自己的生活區域,如果不是戰爭或者大的祭祀,很少向城池聚集。

  彼此習性的不同,就造成了慕容部眼下略有錯位的古怪統治模式,慕容皝作為整個部族的首領,他對晉民流人所能施加的統治反而較之對本部族的族人治理還要更穩定得多。

  也正因為這一點,許多流亡至此的晉人世族在慕容部中地位都頗有超然。從實際上來說,他們是比不上慕容部本身部族內的一些酋長渠帥,但是由於慕容皝要倚重他們的才能和影響力來對此地晉民流人施加羈縻統治,所以對這些晉人世族也都多有禮待,甚至在城池西側給他們單獨劃分了一片生活區域。

  當下慕容部所重用的許多晉人世族,其中有兩家最強,一個是右北平陽氏,代表人物便是陽鶩,官居司隸,手握執法大權,甚至就連慕容氏宗親們在其面前都不敢放肆。另一個便是渤海封氏,代表人物封弈、封抽,也都深得遼東公慕容皝的信任。

  類似的境遇,這兩家處事風格卻多有不同,相對而言北平陽氏要低調一些,而渤海封氏則高調得多。

  封氏在遼東的經營最早可以追溯到中朝時期的封釋,其人曾經擔任東夷校尉,乃是上一任遼東公慕容廆的得力臂膀,永嘉年間病死在了遼東,當時封氏子弟多在幽冀之間為官,奔赴遼東奔喪,又因當時漢趙勢大,華夏之地已經一片混亂,便就此留了下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