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不敢自美絕頂此世,窮極智力不過淺勝中人,所長無非廣識博聞、務實勤懇而已……」

  溫嶠聽到這裡,已經忍不住張開嘴哇哇亂叫,口中儘是含糊之聲,沈哲子雖然聽不懂,但看旁側溫放之一臉尷尬之色,料想不是什麼好言語。

  他略作沉吟後,擺擺手示意溫放之並其餘僕役先都退下,自己上前將溫嶠扶正,而後才微笑道:「溫公大概是在說我小子大言不慚,幼生吳中陋鄉,久來不知天地之大,竟然還敢夸言廣識博聞?」

  溫嶠眨眨眼,繼而嘖嘖有聲,大概也好奇就連長侍左右的兒子都要猜測好久才能猜到他的意圖,這小子倒是一猜一個準。

  沈哲子索性也挪至榻上,坐在了溫嶠的對面,指著溫嶠嘆息道:「夏蟲不可語冰,其實我望溫公,何嘗不是如此。我也不妨向你實言,此世不乏人目我為妖異,這看法倒也不算是錯。若是仔細論起,我正是天降的聖賢,此行正為拯救世道,生民氣數都要加諸我身,誰若與我為敵,則必不得好死!」

  溫嶠聞言後先是錯愕,繼而又咧嘴呵呵起來。

  沈哲子見到這一幕,不免氣結,他這一點秘密那是連至親之人都沒有吐露,是見到溫嶠命不久矣才稍加憐憫讓他死個明白,這老小子居然在嘲笑他!

  「溫公既然不信,我不妨向你細說,你所好奇世道將會被我擺弄至何處,眼下我也不能詳告。但可以告知溫公,若無我這一番施為,晉祚必將窩死江表,舊國也無再復之期,群胡次第而興,幾百年間生民塗炭。你等畢生所作中興江表,放及後世不過一場荒誕笑話。」

  看到溫嶠又有羞惱姿態,沈哲子身軀微微後傾而後才說道:「不過現在溫公請放心吧,終我一世必將征戰四野,掃蕩群胡,必要令我諸夏生民再沐王道之內,興復之外,不作貳想!」

  溫嶠聽到這裡,驀地嘆息一聲,抬起兩臂對沈哲子稍稍拱手,這一次倒是輪到沈哲子有些意外,他記憶中這可是從沒有過的。

  不過很快,他情緒又恢復過來,上前將溫嶠稍稍放倒榻上,繼而才又笑道:「可若單只如此,我也實在有些不敢。秦皇何以崇高?不獨囊括六國,當時凡生民所知之地,俱為秦卒兵鋒所掠,天地宇內之間,人事之盛,無過於此!此等功業,我是終生難及,徒知天地之大,終此一生,都難闊及宇宙啊。」

  講到這裡,沈哲子又不免有些鬱悶。秦始皇之偉大,不足在於統一諸夏六國,結束戰國亂世,更在於征戰四野,征服當時文明世界所知一切疆域!

  沈哲子就算再怎麼放膽暢想,能夠恢復秦漢舊治疆域,於他而言已經是平生努力最好結果。至於所謂橫掃亞歐,開拓美陸,殖民大洋,也只能在夢裡想一想了。

  從這一點而言,也實在是讓人不乏喪氣,沈哲子也不想獨守這一份鬱悶,正好眼前就有溫嶠這麼一個適合的傾訴對象,索性便從這諸夏中國講起,話題一直延伸到全球,更是倍述身在這同一時代亞歐大陸上這諸多實力,還有離岸孤島、自得其樂、日後又必將遭殃的美洲大地。

  「溫公笑我寡識,可是終你一世、窮你所思,也難猜到我心中藏著怎樣一個浩大世界。在我看來,你這就是眼望淺塘,竊笑汪洋為小啊!」

  「嗚……小子欺我不讀《山海經》!」

  溫嶠被如此嘲笑,於榻上怒視沈哲子,居然脫口而出一句清晰話語,由此可見心情是怎樣的憤慨。

  沈哲子聞言後也是愣了一愣,繼而又忍不住嘆息一聲,除了覺得跟這老小子沒啥可聊的之外,也覺得古人實在有點沒道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偏偏又要將所有事物都給個解釋,實在乏甚實事求是的精神。這是毛病,要改!

  大概是真正到了迴光返照,溫嶠脫口吼出這一句話後,語言能力竟然又有了一些恢復,指著沈哲子嘆息道:「你、看不透,看不透啊……不患不知寰宇之大,唯患不知人心之惡……罷,謹慎、勿失……」

  聽到溫嶠這最後叮囑,沈哲子也是感懷良多,然後又忙不迭呼喊溫放之入內,這老人家若真當場咽氣,眼下室中唯他一人,說不清楚啊!

  溫氏家人們匆匆湧入暖閣中,沈哲子則退到旁側,給他們留下一點時間,同時又徘徊在側而不離去,打算聽到溫嶠若是吐露他穿越者的大秘密,就要考慮該不該殺人滅口了。

  不久之後,暖閣內里便響起了悲哭聲,而聽到這哭聲之後,沈哲子心弦也是不由得一顫。旋即,又有溫氏家人打起布幡將沈哲子圍住恭送出來,這是避免喪者氣息沾染賓客。

  很快,溫嶠的死訊便傳遍了建康。而沈哲子在抽出這半天時間為溫嶠或者說為一個時代送行之後,又陷入了繁忙的事務中不能自拔。

  溫嶠的死,也可以說是一個標誌,意味著一眾南渡中興的老臣俱都永遠離開了他們為之奮鬥一生的世道。而整個世道卻是在此之前便已經踏入了新的時代,無可遏止!

  雖然還剩下褚翜、陸玩等三朝臣子,但這些人俱都難得世道整體的承認,對世道意義之大也遠遠不是王導、溫嶠、郗鑒等人可比。

  溫嶠的喪榮被安排的規格極高,朝哀三日,比及中朝安平獻王司馬孚故事,追贈太傅,諡號文獻,祀以太牢。

  借著溫嶠喪禮之事,沈哲子又統籌眾力,將各種典章禮節重新進行了一次整編。這一次整編,主要還在於裁汰大量的冗禮、繁禮,各種禮章制度大大簡化,所謂王業客居,不修重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