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允之離開後,鄉事便要完全仰仗蔡謨,此時聽到蔡謨這麼沒有信心,略作思忖之後,便以手輕沾茗茶,在書案上勾劃兩字。

  「……」

  蔡謨垂首一望,心內已是倒抽一口涼氣,他雖然極盡暢想王允之險惡,但沒想到這個後進較之他想像中還要更加險惡幾分。這種事情,在任何年代都是不可提及的禁忌話題,而且怎麼看都是江北的貉子更加有資本而非弱勢的台城。

  然而貉子最大的一個劣勢就在於出身,若是不能協調相忍,可以,往年僑人怎麼把法統帶來江東,那麼就再怎麼帶走。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但若論及真正所失,無疑沈氏的損失要更大得多!

  蔡謨深吸一口氣,繼而閉上了眼睛,一副不敢深思的模樣,只是腦海中不由自主泛起早前皇帝予他厲斥的畫面。

  「此事自存心中,不必深究細論。如何論斷抉擇,終究還要台輔苦惱。至於我等鄉士,眼下也只需善守鄉境,撫定鄉情罷了。蔡公若覺獨力為難,不妨再請京府劉公入郡為輔。沸湯只是暫時,不久自可諸事悉定。」

  結束了與蔡謨的談話,王允之又將王彭之喚來,吩咐他要嚴守鄉土,同時準備伺機配合晉陵王耆之奪下大業關這一東去通道。雖然這些布置眼下未必有什麼明確目的,可是真正需要用到的時候,往往能夠發揮奇效。

  外事都已交待完畢,王允之才又讓人將他幼子王晞之領入,上前輕撫其頂嘆息道:「你父所為,善惡無論,保全家祚用心始終如一。異日無論成敗如何,我兒無需以父為恥。歸鄉之後,在家敬奉親長,遇事善作深度。即便不以先賢古事鞭你,近及眼前,吳中梁公沖齡而救家門倒懸之危,你也不要因年幼而有鬆懈,以此常作自勉!」

  說完後,王允之才手扶佩劍,在百數名親眾部曲簇擁下行出金城,匯合在練湖埋伏的餘眾,直往覆舟山而去。

  隨著王允之抵達建康,畿內這種同盟形式總算得以完整。褚翜一系司豫鄉眾以石頭城為中心,而青徐人家則匯集於覆舟山並城東周邊,台內政事交由何充暫作主持,而庾家兄弟則分成一內一外,庾冰在內拱衛建平園,庾翼在外率眾把控都南。至於庾翼此前奪取的宣城,則再次交回了褚翜手中。

  經過了一番喧譁騷亂,最起碼從表面上看來,都內局勢再次歸於平穩。所以詔命也再次得以通暢,此前一直懸而未決的徐州繼任問題也終於通過詔書確立下來,梁公沈維周也再次得以加官,都督徐州諸軍事。

  隨著詔令過江,江東各方也都是戰戰兢兢,如果沈維周領受了這一官職,那麼眼下的危機便算是已經渡過了一半。

  當然這當中還是有些不可控的因素,比如沈維周甘不甘於接受當下的局面?至於此前皇太后究竟有沒有發出苑詔召沈維周過江平亂,隨著皇帝和皇太后都被嚴控起來,這已經變得不再重要。就算沈維周能夠拿得出,那必然也是偽詔!

  與此同時,在沒有了內部掣肘糾紛分神之後,台內也終於再次抽出了精力和人力,繼續大力搜查沈充的下落。無論其人是生是死,一定要調查出一個準確的結果。

  還有就是整頓近畿周邊吳人的聚居地和鄉眾團體,同時丹陽郡府特命嚴索吳人鄉眾於近畿經營置業中諸多不法,凡有入訟,則必嚴懲!

  然而,這種平穩肅穆的局面並沒有持續太久,很快各種異兆便頻頻生出。首先便是近畿周邊郡國之中頻頻出現疑似沈充的蹤跡,宣城、義興乃至於京畿近畔,都屢屢有人匯報。

  很明顯這是沈充的疑兵之計,由此似乎也證明了此前沈充遭襲的確是他用詐脫身。

  而類似的信報,台輔們卻不敢公諸於外,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騷亂,但是對於每一次的匯報又都不敢怠慢,哪怕百次里有九十九次都是假的,但只要有一次是真的卻被他們忽略,對於當下局面穩定便是一個致命的疏忽。

  所以,諸多宿衛也都各自拆分成小隊伍,無頭蒼蠅一般追逐著疑似沈充出沒的痕跡。這不免造成一個甲兵頻頻有動的現象,甚至於此前沒有被波及到的偏鄉遠邑民眾們也漸漸察覺出時局的微妙,各生凜然之感。

  如果說沈充的時隱時現,只是令台輔們頭疼不已,整體上還難動搖來之不易的平穩局面。那麼接下來的事情,便簡直就是要人老命。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一則流言悄然出現,於畿外郊野散開,繼而便快速傳播到了建康城內。這則流言的內容便是,台中已經決議,將要將宣城、義興、丹陽、晉陵、吳郡等地割劃出來,僑置南徐州以土斷大置僑民!

  流言在野中傳播極快,當台內群臣得知時,已成不受控制之態。幾乎在同一時間又有信報傳來,秣陵、曲阿等各縣之間,都有不同尋常的鄉眾集結流竄而動!

  第1101章 刈草殺賊

  「須臾之間,流言蜚起,可知必有奸邪陰推廣播。目下京畿內外已是民怨沸騰,變亂或在頃刻之內。懇請葛公允我歸鄉暫守,勿為亂眾侵我鄉土。」

  雖然臨行前也做了算是比較穩妥的安排,可是王允之仍然不能完全放心,因此一俟得到這些消息,便忙不迭前來懇求諸葛恢,希望允許他歸鄉鎮守。

  諸葛恢目下對王允之自然談不上多有好感,還肯見他已經算是涵養不錯了,不過既然言及鄉土安危,他也不能不鄭重以對:「你為險謀前,又不是不知會將我鄉土陷於這種危局之內。目下郡中尚有數千鄉勇為守,蔡、劉等良臣鎮勢,鄉事並非獨仰你之一身,安心留此吧。」




章節目錄